侦查讯问中利用矛盾方法的运用及案例分析
2017-06-19禚洪瑞夏芝绚
禚洪瑞+夏芝绚
摘 要:在侦查讯问中,为了查明案件事实,讯问主体通过各种侦查讯问技巧和策略,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交待犯罪事实,在侦查讯问中,利用矛盾方法是侦查讯问的一种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审讯犯罪嫌疑人过程中体现的多种矛盾,抓住机遇,突破嫌疑人防线,实现侦查破案的目的。
关键词:讯问方法;利用矛盾;案例分析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案件发生后在案件各要素之间,以及案件各要素与客观环境之间,相互存在着较普遍的联系,在这些普遍、复杂的联系中,矛盾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有助于发现破案的突破口、揭穿谎言以及排除嫌疑和澄清事实。矛盾的普遍性体现在:案件发生后,犯罪嫌疑人自身存在心理上的复杂矛盾;其次,面对讯问压力或者处于逃避打击心理,犯罪嫌疑人编造的供述可能前后不一致;此外,在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之间存在着选择背叛或者相互供述不一致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体现在:案件发生后,与案件相关的一切因素,例如案发时间、地点、嫌疑人手段和动机、被侵犯客体等要素,一旦形成就具有客观性。将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与已经客观存在的案件各要素进行对比和验证,如果嫌疑人存在编造供述的行为,那么就会出现与事实不相符的矛盾,露出破绽。
一、讯问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一)讯问对象供述中存在的矛盾
犯罪嫌疑人为了掩盖罪行、推卸责任和逃避法律的制裁而故作虚假供述,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口供中的破绽,嫌疑人为了事先的谎言而继续编造谎言进行解释和辩解,这种情况的结果只能是暴漏出更多的漏洞;如果这些矛盾被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发现,就会从中找到破案的突破口,侦查破案。供述中存在的矛盾主要有:讯问对象供述前后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同案人供述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其他证据的矛盾,讯问对象供述与有关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的矛盾。
(二)同案人之间存在的矛盾
共同犯罪中,不论是集团犯罪还是团伙犯罪,犯罪分子都存在自私利己思想。犯罪下一任因为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共同实施犯罪,一旦事发,嫌疑人之间受极端利己主义驱使,相互损人利己、尔虞我诈、互相利用,这就必然引起他们之间的一些显现和隐形的矛盾和冲突。
(三)讯问对象心理上的矛盾
在侦查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面前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贯穿讯问活动的始终。这些心理矛盾主要表现在:
1.供与不供的心理矛盾
犯罪嫌疑人对于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在不知道公安机关了解多少案情,掌握了多少证据的前提下,对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存在供与不供的心理博弈。
2.彻底供述与趋利避害的心理矛盾
在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在不可逃脱罪责或者在侦查人员的讯问压力下不得不供述部分案件事实的情况下,嫌疑人会选择只供述已被发现的犯罪事实或者仅供述情节较轻的部分事实。
3.共同犯罪中的讯问对象选择如实供述还是选择守口如瓶的心理矛盾
共同犯罪的讯问对象下决心供述罪行之前,常出現是与犯罪组织彻底决裂,供述自己所知道的一切犯罪事实,还是与组织藕断丝连,固守同盟的心理矛盾。
二、发现、利用矛盾
利用矛盾的前提是发现矛盾,通常利用矛盾的时机选择有两种,一是发现就批,二是欲擒故纵。发现利用矛盾,根据矛盾的不同表现形式,使用不同的方法揭露破绽。
(一)发现和利用伪供中存在的矛盾
面对犯罪嫌疑人作伪供,常用的方法有比对法、重复讯问法、详细讯问法等,将犯罪嫌疑人口供与其他事实证据比对,即把证明同一事实的证据与口供进行比对看是否一致,有无矛盾;重复讯问以前讯问过的情况来发现矛盾,在讯问人员重复讯问的情况下,犯罪嫌疑人的再次回答会与先前的供述存在偏差,或者嫌疑人两次口供完全相符,存在事先做好准备的嫌疑,也是一种矛盾;讯问人员可以通过对嫌疑人进行多次详细追问,从中找出与实际或者与逻辑不相符的部分,来发现矛盾。侦查讯问人员应当注意排除因犯罪嫌疑人的认识、记忆偏差和表述错误所呈现出的矛盾之处。
(二)充分利用同案犯之间的矛盾
对于共同犯罪的犯罪参与人的讯问,可以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首先要注意收集矛盾,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个性特点、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与同伙之间的利害关系等条件,发现可利用的矛盾,使之能够在讯问过程中发挥作用,最后选择较为容易攻克的对象现行突破。可以加剧内讧,使共犯之间矛盾激化,分化瓦解共同犯罪成员之间原有的同盟意识。侦查人员可以利用揭发组织人员自私自利的本性,利用同伙间利益分配不均的不平衡心理,或者暗示受讯嫌疑人其他罪犯已经坦白,加剧团伙间的矛盾,使之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以及对其他同伙的发罪行为供认不讳。但是,运用共同犯罪人矛盾的同时,应当注意,防止犯罪嫌疑人为了摆脱自身罪责或者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乱揭发罪名,构造虚假罪名;其次,在利用矛盾时要秉持职业道德,利用的是嫌疑人之间的真实矛盾和真实供述。
(三)发现与利用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矛盾
犯罪嫌疑人在受讯过程中,如果表现出豫不决、眼神飘忽不定、烦躁不安、手足无措欲言又止等状态,此时侦查人员应该抓住时机,强化其供述心理,弱化伪供心理,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案情。讯问人员在审讯过程中,首先做好对嫌疑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念以及应对态度的了解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的对嫌疑人适用心理战:对于态度恶劣、负隅顽抗与认罪态度极差的嫌疑人,讯问人员要加大其心理压力;对于本身心理压力很大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人员要设法消除其顾虑,鼓励其主动供述;对于心存侥幸的犯罪嫌疑人,要适当使用证据,使其完全丧失逃脱罪责的希望;对于心存戒备的犯罪嫌疑人,对其要进行法律、政策教育,在法律面前树立起公安机关的威严。
三、利用矛盾进行讯问的案例链接
简要案情:某年12月5日上午10时许,犯罪嫌疑人李某(男,25岁,无业,曾因盗窃判刑三年),王某某(女,21岁,××通信寻呼员,住海淀区××小区××18楼101号),在××楼225好撬锁盗窃被群众发现,当场抓获,讯问中两人对现案供认不讳,但拒不供认还有其他罪行,后两人移送xx公安局刑侦处。讯问中,李某狡猾,时而赌咒发誓,时而索要证据,还不是偷偷观看侦查人员对其应答话的反应。王某某一问三不知,态度极坏。
侦查人员对李某及王某家中进行搜查,在李某家搜出作案赃物:金戒指、金项链等物品,其母说未曾给李买过。在其抽屉中发现一张男女合影,男是李某,女是张某(女,22岁,××饭店服务员)。在王某家仅搜查出一台袖珍收录机,并且了解到王某挺不错的孩子,在学校时学习好,在家孝顺,与李某交往后,就像着魔一样,父母对其没有办法。经过了解,张某,三年前结交李某,后来发现其有个女朋友王某某,李表示跟王某某只是玩玩,还为了表示衷心从王某某那里把一条金项链要回来送给张某,张某随后将项链交由侦查人员。讯问过程中,李某狡猾多变,提前编造好理由,对于赃物各种借口和说辞,证实赃物的合法性,需要攻破李某的防线,仅靠现在的证据很难应对。讯问人员把注意点转向王某某,因为在王某家仅搜查出一台袖珍收录机,明显分赃不均,并且王某某先前是个挺不错的孩子,再利用王某某对李某的忠贞,拿李某对其不忠的事情攻破王某某还是存在可能。
侦查人员在搜查李某与王某的家中的过程,除了为了获取证据,也是一个搜集矛盾信息的过程。获取的矛盾信息有:分赃不均、李某对王某某的爱情不忠。此外,还了解到王某某的以前的性格特点和家庭信息,有利于在讯问中针对王某某使用攻心计。
展开讯问:
问:叫什么名字?
答:王某某。
问:年龄?
答:21岁。
问:知道为什么抓你吗?
答:说过了。
问:还有呢?
答:没了。
问:我想还是你自己说的好,你为什么不争取个好点的态度,争取从宽处理呢?
答:有证据你们就拿出来。
问:拿出来并非不可以,李某态度就比你好多了,他的事可比你严重啊,他就聪明多了。
(王某某一愣)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此处在于暗示受讯嫌疑人其他罪犯已经坦白,加剧之间的矛盾,使之放弃固守同盟意识,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以及对其他同伙的发罪行为进行供认。
问:你要不想说算了,咱们聊聊别的吧。据我们了解你过去可是个不错的孩子,品学兼优,经常受老师表扬,在家里孝顺,父母也疼爱你。
答:(王某抬起头看着侦查讯问人员)
问:你猜对了,我们去你家了,你想知道家里现在得情况吗?
答:(王某某摇头)
问:你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不怪你,我们想给你一个机会,走从宽处理道路。
答:(王不语)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讯问人员谈到王某的过去,与现在形成对比,加剧王某心理的反差起伏变化,再根据王某孝顺懂事的特点激发其内心对家人的思念和眷念,强化其供認心理,弱化其反抗心理。
问:据我们了解,你很爱你的男朋友,是吗?(侦查讯问人员换了一个角度)
答:是的。
问:他也同样爱你吗?
答:那当然(充满自信)
问:他还有别的女朋友吗?
答:朋友有,但是像我和他这种关系的就我一个。
问:什么关系?
答:恋爱关系呗,我们快结婚了。
问:真是这样就好喽。
答:你什么意思?
问:你多久没去他家了?
答:一个多星期。
问:我这有张照片,你看看。
答:(王某某拿着李某与张某的亲密合影照片,眼圈发红,手在颤抖。)
问:王某某,你看看照片中女生脖子上戴的是什么?顺手将项链递给王某某(是李某从王某某那里要回来的项链,戴在张某脖子上)。
答:是我的,我最喜欢的一条。(王某某喃喃地说)
可是怎么去到这位女士的脖子上了呢?侦查人员明知故问。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以上讯问部分话题转向王某某特别敏感的感情问题,利用李某对王某的不忠,并且拿出事实证据,利用矛盾与出示证据相结合的方法,让王某对李某彻底失望,从本质上解决王某的固守防线,加剧案犯之间的矛盾,使案犯之间的固守同盟彻底瓦解。
趁热打铁:“多万幸啊,差点还结婚了,王某某啊,你还年轻,美好的人生路刚刚开始,你的老师听到这些都不信,你父亲病躺在床上,你母亲流着泪让我们带话给你,希望你坦白,早日回家团聚,你是独生女,父母年纪都大了,还有病,难道……”
利用矛盾讯问方法分析:趁热打铁,根据王某一些表情和行为反映,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情感影响、法律政策教育,告诉其坦白才能获得法律的宽大处理,在心理上对王某进行劝说和挽回。
“您别说了!”此时王某某已经一直不住失声痛哭起来。接着王某某供述了李某所有的罪行,一举破获盗窃案件19起(其中大案6起)。
本次案件的审讯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矛盾顺利完成审讯,善于从犯罪嫌疑人的性格特点、家庭环境以及与同伙间的关系中发现矛盾,运用嫌疑人之间的矛盾和嫌疑人的心理矛盾,趁热打铁,攻破嫌疑人的固守同盟,实现了审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卢东林、范志勇.审讯中如何利用矛盾[J].业务实践.2000.
[2]张颖超.浅议侦查讯问中如何发现和利用矛盾[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7月第四期.
[3]徐加庆编著.侦查讯问策略与技巧[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禚洪瑞,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侦查学。
夏芝绚,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