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学与社会建设
2017-06-19李祎
李祎
摘 要:二十一世纪是社会极速发展和危机并存的时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且逐步得到完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发展,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发展是十分不平等的,但人类面临的危机却是世界性的。法学与社会建设息息相关,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永远离不开社会,当然社会的正常运转更加离不开法律的保护与支持。由此而观之,此等大环境下,如何实现法学与社会建设的良好结合是一个关键。
关键词:法律制度;社会建设;法治建设
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解决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促进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也傲居世界前列。当法学与社会相融合,那么社会的正常运转机制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要想实现跨越性的发展,必须加强法治建设,走依法治国之路。
一、法治社會建设的背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个有法律约束的国家才堪称文明之国,有法律约束的社会才会真正走向和谐。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这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定健康的必由之路。法治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关乎国家发展的重大命脉,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这是思想上的要求。而行动上则要求我们崇尚法律,遵守法律,捍卫法律。真正成为维护法律义士。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方针政策要想实施,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无独有偶,法治建设是与群众息息相关,联系最密切的,那么,从思想上树立一种全民意识就十分重要了。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一个宏观的总目标设计:其一,培养自觉遵守法律、真诚信仰法治、忠实崇尚法治和坚定捍卫法治的国民;其二,推进全社会厉行法治;其三,培植全社会的法治环境。第一个目标针对的是国民,人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尊重法律,敬畏法律,建设法律的人。但要想让国民真正信仰法治、崇尚法治,必须以法治文化实现国民法治理念、法治精神的培养。文化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东西,会在不知不觉中让人养成一种习惯,当法作为一种习惯深入人心时,那么社会建设也便水到渠成。第二个目标说的则是社会行为和社会秩序。社会行为与秩序都需要法律的保障,法律是神圣的,是为保护广大群众而生的,无论社会发展到何种阶段,法都必不可少。而要让全社会厉行法治,则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人们法治理念日益增强的同时,健全法制建设来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法治需求则显得尤为重要。第三个目标主要针对的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环境对人的培植和塑造作用,是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也不可替代的。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社会的建设更离不开法律。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这四点是实现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提纲。中国要发展,必须推进法治;要推进法治,必须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进法治,抵制人治。法治社会要求我们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建设法治社会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
二、法治社会建设的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中国目前走的是“依法治国”的道路,但是在这条道路实行的过程中,还有巨大的挑战。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应纳入依法治国的领域中,只有万事靠法律,众人齐敬法,我们才能真正实现依法治国。坚持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联系起来,共同推进社会进步。争取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法治社会建设则是对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社会建设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和谐社会是一个需要法律制度维护的社会。法律是保障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法律,法律给其提供了一个实现真正公平正义的场所,也在各个程序上保障社会的运行。法治社会的建设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约束法律的滥用。提倡社会实现依法自治,加强公民与社会的法治意识,形成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气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
三、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科学立法,提供完备的制度规范体系
立法是第一步,是保障民生,限制公权的必备内容。以科学的态度,按照专业的水准进行立法活动是一项重大课题。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增加民众信赖,立法势在必行。当然也要发挥社会立法的强大优势,发动基层力量,提高自治能力,增强主人公意识,真正实现法与社会的结合。
(二)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目前我国的法律服务还不是很完善,建设法律服务需要国家更加关注,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是保障执法和司法顺利进行的强大武器。要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最好将法律服务具体化,以更好的实现社会建设。
(三)建立完备的社会纠纷预防、化解机制
人是利益的产物,各种利益纠纷都会产生矛盾。但矛盾一旦产生就不会很快被解决,它会浪费大量的社会财富。如果我们开创一个预防、化解机制,那么一方面会极大的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降低社会不满,提升民众的幸福感,这样在构建法治社会,推进社会进步则水到渠成。规避风险,从预防开始。
总之,依法治国与社会建设,犹如人之两臂、车之双轮,以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以法治保驾护航,以政策为导向,共创美好未来。立足新时代,实现新要求,让政府与民众共携手,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2-04.
[2]江必新,王红霞.法治社会建设论纲[J].中国社会科学,2014( 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