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导向的逻辑关系

2017-06-19刘宁静孙玉健

人民论坛 2017年37期
关键词:需求侧供给侧改革

刘宁静+孙玉健

【摘要】加快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促进供给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要件。应切实发挥需求侧“稳定器”功能,全面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积极营造内贸流通新环境,并深化推进相关的体制机制改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需求侧 并进 【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2016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指出,在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应该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面对国际需求日益疲软和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宏观形势,扩大有效内需仍然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但不再是单纯从规模上做文章,而应该坚持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有效供给反哺有效需求,推进需求侧与供给侧并进。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内在选择

首先,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是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处于深入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机遇期,而国际形势的动荡使这种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改变。我国的经济总量仍处于不断扩大的状态,且增速相对较快,而从全球来看,经济体量的增速明显放缓。在这样的背景下,若单从规模上看,我国经济发展对全球的带动力已不再明显,我国出口竞争的压力将不断加大,大量的产能将处于过剩状态。由此可见,单纯依靠量的扩张来刺激经济增长以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做法已成过去,现阶段应积极从供给侧入手,扩大有效供给,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其次,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内在选择。以往我国积极推进的以内需为主线的需求侧导向战略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工业品价格有所下降,这似乎无法通过需求侧进行解释。从供求视角来看,新常态下我国出现的结构性矛盾应从供给侧角度进行剖析。我国出台大量的需求刺激政策,但效果越来越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有效供给不足,导致供求之间发生错配。新常态下,只有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才能激发产业和市场发展活力,才能使供给侧与需求侧共同发力成为可能。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为我国经济持续向好向优发展提供动力。

需求侧导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供给侧改革战略是需求侧导向战略的丰富与升级

供给侧,重点在于通过提高生产动能来刺激经济增长,但需求侧的重点在于通过扩大社会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从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来看,供给侧与需求侧之间的观点是截然不同的。但是,需求侧与供给侧两者本质上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需求侧导向为供给侧改革提供良好的基础。有效需求的适度扩张,能有效拉动我国经济的增长,而经济实力的强大,可以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从而达到支持供给侧改革的效果。社会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供给侧改革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供给体系的打造,也要协调好需求侧,不断适应需求体系的变化。就目前而言,我国有部分产业已步入供给“老化”的阶段,再通过产业激發潜在需求相对乏力。因此,要推动供给侧改革,就必须建立在创造新需求的前提之上。

供给侧改革战略是需求侧导向战略的丰富与升级。当前,单纯地通过“三驾马车”规模上的增长来刺激我国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因此这“三驾马车”都迫切需要转变增长的方式。从需求侧来看,以往我国政府不断通过行政手段刺激需求,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产能过剩,而有效需求却仍然不足。供给侧改革恰恰包含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思想和内容。通过供给侧改革的方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资源要素配置,培育壮大新的发展动能,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从而刺激宏观经济增长。供给侧改革,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改革的方式,将原来注重单一调整需求结构的思维拓展出一条新的出路,即深度调整供给结构。供给侧改革战略是需求侧导向战略的丰富与升级。需求侧导向战略更多地是关注宏观经济的增长,而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关注的则是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切实发挥需求侧“稳定器”功能,全面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

加快推进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促进供给需求实现动态平衡,是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要件。应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有效推动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实现经济的创新和发展。

切实发挥需求侧“稳定器”功能。需求侧关注我国短期的市场需求引导与经济调控,通过做好需求“稳定器”,有助于提高对市场预期的准确度,有利于缓解经济增速在短期内快速下跌,从而降低供给侧改革的成本与难度。以对准供给侧改革的节奏为导向,把握需求侧导向的配合尺度,可为我国供给侧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此,一方面应充分挖掘市场消费潜力,充分依托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不断挖掘和拓宽消费渠道,释放需求空间。另一方面,要继续做好人口政策机制改革,鼓励优生,缓解老龄化,不断释放人口红利,从而进一步刺激优质消费。此外,应持续搞好国土绿化,加快治理土地荒漠化问题和土地污染问题,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可用土地规模,为挖掘我国的潜在增长率打下坚实基础。

全面做好供给侧改革的“加减乘除”。做加法,凝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形成新模式、新结构、新业态、新组织的改革模式。做减法,紧抓“三去一降”政策,逐步化解过剩产能,稳妥推进市场出清,降低企业的融资杠杆与融资风险,加快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做乘法,加大各类主体的研发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引导企业由传统生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要素驱动,深化科技改革,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做除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单位要素的投入产出率,打破制度壁垒、垄断壁垒、进出壁垒等因素限制,让市场价格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确保要素价格依据市场规律而变动,降低能耗,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实施。

积极营造内贸流通新环境。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在诸多消费领域中,不是我国消费者的消费热情不高涨,而是我国的消费品供给跟不上。中央经济会议多次指出,要营造良好的商品环境,破除地方保护与市场壁垒,为厂商与消费者提供一个平等的交易环境,提高商品的供给能力,促进商品的量质并举,更有效地匹配“供”与“需”,优化经济的产业结构。良好的内贸流通新环境是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并进的外在条件,是提高我国商品流通能力与消费能力的前提。在流通方面,我国要继续推行流通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建设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流通产业。在消费方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消费,加速新消费的形成,实现消费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

深化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为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必须构建新的体制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政府体制机制改革为引领,构建创新型体制机制。一方面,完善我国宏观调控机制,健全现代化的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城乡资源、土地资源、资金资源以及劳动力资源,减少政府部门对消费品价格的强制干预,形成统一的、开放的、有效的、平等的市场体系。另一方面,加快各项制度改革,优化体制机制体系。行政管理机制、财税机制与金融机制多管齐下,简政放权,降低制度成本;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优化税收制度;建设多层次、互补性的金融市场,降低融资成本,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一个稳定的体制机制环境。

(作者分别为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①吴思:《供给侧vs.需求侧》,《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第4期。

责编/陈楠 贾娜 美编/于珊

猜你喜欢

需求侧供给侧改革
流通发展新常态下的“需求侧”改革思考
黑龙江省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探索提升业扩报装服务水平的管理办法
浅析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房地产去库存有何妙招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楼市“需求侧”和“供给侧”管理的新思路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