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境中快乐识字

2017-06-19张丽萍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自主识字语境

张丽萍

[摘 要]“语境中识字”是课程标准倡导的识字教学方法。结合微型课题“语境中识字”的教学实践,探讨“语境中识字”的训练方法。

[关键词]语境;自主识字;独立识字;整体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94-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即达到了识字教学的要求。这里所说的语言环境,包括含有生字的词语、句子、段落或短文。” 可见,“在语境中识字” 是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今年9月,在完成了一轮大循环教学后笔者回到一年级的语文课堂,着手进行微型课题“语境中识字”的教学实践与研究。

一、对“语境中识字”课题的认识

“语境中识字”指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并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与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识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它是实践证明了的大面积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首先,儿童个体语言的获得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模仿而习得的。在语境中识字,符合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能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其次,借助一定情境,利用学生生活中对一些事物已形成的概念,建立起汉字音、形、义的联合,易实现从字形过渡到字音的再现,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办法。

第三,在语境中识字,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帮助儿童尽快适应识字刚刚起步之时识字任务较重的新特点,顺利达到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

第四,在语境中识字,能有效培养学生理解词义、句意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同时,语境中识字提供了特定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结合识字、学词、学句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语境中识字的训练方法

(一)创设富有情趣的语境,培养自主识字兴趣

1.故事、儿歌创设语境。

形象生动的故事和儿歌能把儿童带入某种境界,从而成功运用教育的可接受性原则和愉悦情绪在认知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比如:在上《雨点》一课之前播放《小雨沙沙》的MV,轻松愉快的乐曲立即吸引学生快乐地跟唱起来。一上课,在学生喜爱的猜谜游戏中引出“雨点”一词,结合古文字图重点进行“雨”字字形、字义教学,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深了其对“雨点”的认识与理解。语境中识字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广泛的兴趣,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图画、实物创设语境。

直观形象的图画、实物能唤起儿童对生活的回忆,加强汉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低年级语文课本图文并茂。一些看似抽象的文字,因为有了插图而变得生动起来。引导学生图文对照识字、写字,教学更有趣味。比如第二册《识字3》一课,大部分孩子在生活中已接触过“舟”、“竹”、“石”、“泉”、“川”、“燕”这些事物,教学时再利用插图引导细细观察,说说它们的样子。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学生学会了把字形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积累的感性材料与字形结合起来识字的方法。

3.联系生活,创设语境。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识字教学资源。教师巧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进行识字、写字教学,学生会感到自然、亲切而有趣。比如:在教学第一册《识字4》时,笔者从儿童的兴趣和认知规律出发,充分运用课程资源,以识字为中心,以游园为主线,巧妙地设计了“欣赏美景”、“趣玩游乐设施”这两个富有创意的教学环节,为学生营造了秋游活动丰富多彩的大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在虚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在游戏中识字,自始至终兴致勃勃,感受到了识字的乐趣,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二)依托灵活多样的语境,指导独立识字方法

1.语境中探究汉字的构字规律。

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基石,其以形表意的特点使汉字成为一种可直接“视读”的“活化石”文字,这种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使每一个汉字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信息。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之相关联的语境,能以一带几,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比如:第三册《识字4》一课,课文以“苗”为基本字,衍生出“描”、“瞄”、“喵”、“猫”、“锚”五个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在“转盘识字”的游戏中观察、分析并把握其字形特點。同时,以“描”、“瞄”、“喵”、“猫”、“锚”几个字为中心创编语境,让学生在一个水蓝天晴的情境中,在轻松愉快的儿歌吟诵中,认识了“苗”字族。同时,遵循汉字系统归类识记的原则,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逐步掌握把声旁和形旁结合起来快速识记形声字的方法,提高了批量识字的效率。

2.语境中领悟独立识字的方法。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当它脱离语境存在时,是理性的符号系统,体现了语言文字的本义和通常使用的语法意义;而当其在语境中呈现的时候,则变得鲜活起来。比如:第三册语文《识字8》一课中,“书包”、“花苞”、“火炮”、“水泡”等词呈现的都是字面意义。只有“饱”用了其引申意思:充实,充足。课堂上,教师适时创设语境引导学生选词造句,在语境中体会出了“饱满”的具体含义。接着,通过扩词训练,学生悟出“饱”的多种含义:即字面意义、文体意义和语境意义,比如:吃饱、饱满、大饱眼福等。这种深层次的感悟是机械识字所望尘莫及的。

当然,教师还可通过创设不同语境,帮助学生归纳出“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辨义”、“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方法,引导其领悟、运用不同的自主识字方法逐步达到独立识字的目标。

(三)借助学习生活大语境,提高整体识字能力

1.多种方法,整体识字。

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识字更好地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我们发现儿童早期识字是把一组字当做图形或整体去辨认,从汉字的轮廓上去识记的。鉴于以上特点,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成了开发识字教学资源的重要领域。学校走廊、大厅、图书馆等场所墙壁上的标语,校园里花木的名牌,班级后的黑板报,学生簿上的姓名等与校园生活有关的内容;社区生活中儿童经常接触的公园、超市、商店、广告牌等与社会生活休戚相关的内容;家庭生活中给冰箱、洗衣机、空调、桌子等电器家具贴上的标签等,这一切都给儿童的整体识字提供了广阔的语境。语境中呈现的汉字便利了儿童的认读,而认读又方便了儿童生活的需要。挖掘资源,多种方法,多途径整体识字让儿童的生活变得更为丰富多彩。

2.主题阅读,拓展识字。

“单元”式的编排是语文教材一贯的特色。“主题阅读”将单元作为一个整体,主题统领,课文为例,识字、阅读、习作统筹安排,依序教学,有效实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不仅如此,一个主题还可以统领两套教材(同步阅读或自主开发教材)并列的两个单元,形成由课内三篇,主题阅读三篇共六篇文章组成的大单元。而低年级的主题阅读,则重点将识字与阅读紧密结合起来。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2—3倍。读得多了,汉字接触也多了。汉字不断地复现,自然就认识了。教师再配合午间诵读《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不仅陶冶了儿童的情操,还让儿童在语境中感受到了汉字的韵味和魅力,把诵读的内容与识字结合起来,识字变得更轻松了。

一个学期的微型课题实践研究让笔者感受到:儿童蕴藏着极大的学习潜能,只要教师顺应儿童心理,巧妙结合学情,创设丰富语境,引导得法,识字将成为快乐有趣的教学活动。

[ 参 考 文 献 ]

[1] 曹明海.语文教学本体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自主识字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兴趣激发,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阅读的海洋里海量识字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试论当代语境下段维的旧体诗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