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学生习作能力养成的探索

2017-06-19史叶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养成

史叶红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媒体技术的发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合理开发和有效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有助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激发习作兴趣、正确理解命题、拓展题材范围和提高修改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习作能力;养成;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78-02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渐成潮流。其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应用,为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供的补益,更具典型性。

一、激发习作兴趣的持久性,为习作能力发展提供驱力

多数小学生而言,作文课的到来总会让他们多多少少地产生一些困惑与厌倦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抓住作文教学的初始环节——揭题导入新课这一时机,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他们迸发出高度的热情,积极投入到习作活动中。如在指导《我喜爱的玩具》习作时,我在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后进行了有效的应用。

教学初始,播放视频片断,一只极其美丽的玻璃玩具熊被一只手托承着,转动着,闪烁着迷人的光彩,突然,小熊从手中滑落,划出一条银亮的弧线……画面戛然而止,没有听到声音,没有显现结果。此时,正如教师事先所料,学生们不约而同地发出惊呼,表示极为惋惜。接着,教师趁势请学生们回忆玻璃小熊的形状、色彩等,并要求把回忆的结果表达出来。学生们纷纷发言,急于表达自己对小熊的喜爱。但由于当时观察不够仔细,当然无法准确具体地介绍了。于是教学课件中呈现包括不同颜色、不同几何图块在内的画板软件,由学生根据自己原先的观察不断调整回忆,重新呈现小熊模样。当一個基本接近原状的小熊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教师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顺序观察和介绍小物品。

当学生们的表达欲被充分激发后,对发展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就成了一种较为迫切的需求,习作活动自然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二、保障理解命题的正确性,为习作能力发展降低坡度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而弱于抽象思维,缺乏深刻细致的观察力、分析力。他们求知心切,好奇心强。因此,如何将极具概括性的作文命题与习作要求进行细化、浅化,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作文要求的把握与理解,更对写作能力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此时,选好切入点,适时地用新颖有趣、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处理好学生的习作兴趣及对习作要求的把握,就能更大程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宽度,提高对命题理解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在指导对《难忘的童年趣事》(人教版六年制五下第二单元)这一常见命题的理解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题目进行了分解讲述,深入浅出,让学生充分地领会了习作要求,准确地把握住了作品的素材范围、中心任务。具体操作如下:

1.播放视频剪辑《童年掠影》,欣赏班中各位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视频等,激发兴趣。

2.引导学生走进童年的美好记忆中:请大家细读43页的话题介绍和图片,回忆难忘的童年。

3.仿照范例,简述各自的童年趣事。(联系文中场景和音像视频剪辑《童年掠影》中有关自己的镜头)

4.呈示讨论标准:怎样才能把自己认为难忘的事也让别人印象深刻?

5.选定材料,运用写法。(课堂上写场景)

6.出示评价标准,展示优秀作品。

这种利用多媒体课件分解讲述的过程,将一个本来对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来说较难掌握接受的命题,用小步子剖析法,无形中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提高了效度,保持了学生下步学习的积极性,为最后的好作品的出现打开了“芝麻之门”。

三、破解题材范围的局限性,为习作能力发展拓展视角

由于受到年龄的制约,小学生的视野较狭窄,见识不多,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大,选择材料的广度不宽,所以往往面对一个作文题目,绞尽脑汁,咬碎笔头,却无从下笔。很显然,如果此时教师不采取合理的措施,给学生以联想的驱动力,激发其思维的开放性,势必影响作文的质量与效率,使写作能力的发展滞后于目标要求。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却能以自己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迅速为学生提供各种富有一定冲击力的音像信息,解决了学生写作时“无米之炊”的问题。

对《“世界遗产”的导游词》(人教版四上第五单元)一文的写作指导,我就在学生已准确把握了命题要求之后,充分运用视频软件,为学生提供形形色色的各类“世界遗产”:万里长城、都江堰、黄山、大足石刻、九寨沟……在播放时,还有意识地将各个世界遗产的风光按一定的时空顺序呈现,以体现出观察的重点、要点与细点。如此一来,学生在写作时,由于心中已拥有大量的素材,也就不会将自己的思路局限于课本中介绍的某一个“世界遗产”,一种观察顺序,一种写作方法,从而拓开了写作的宽度,提高了作品的质量,发展了写作的能力。

四、发挥撰稿修改的多样性,为习作能力发展丰满手段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真正表现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程度应在撰稿修改时。由于小学生的想象都需要一定的客观事物来支持,所以,习作时小学生的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出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按一定的场景组合排列,像演播影视剧一般精彩生动,于是,他们就感到自己有许多的话要说要写,而且肯定能写出好文章来。可提起笔来,却又不是这么一回事,好的内容无法用美妙的词汇、生动的修辞来表现,满肚子的话只挤出极为干瘪的一段拙文。如果这时能恰当地推出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其优势,为学生提供词汇、语法、修辞及修改方面的指导,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解决了“有米难炊”的问题。

在教授《用符号修改作文》(人教版四上第七单元)一课前,我让学生们事先将作文誊写好,以备教学点评用。在初步教会学生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后,我利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的范文,让学生们发表意见,运用符号进行修改。这样一来,学生们几乎百分之一百地掌握了正确的作文修改方法,提高了写作的功力。实践证明,实物投影仪虽然非教学媒体课件,但由于更原生态地呈现学生的习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修改文稿的方法。

事实上,小学作文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每一次利用,都蕴藏着大量的有利于发展学生习作能力的因素,也为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朱作仁.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3] 郭景扬.现代课堂教学与管理[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0.

(责编 韦淑红)

猜你喜欢

习作能力多媒体课件养成
多媒体课件优化英语课堂的反思性研究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小学生养成教育之我见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