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2017-06-19雷云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7年6期
关键词:突破难点重点

雷云

[摘 要]语文教学既要体现人文性,又要重视工具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教学中可运用课前预习法、攒聚突出法、多媒体辅助法、分层设问法、作业反馈法来调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重点;难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61-01

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处理时,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而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区别轻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学生打好“文化”与“精神”的底子,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一、教师确定教学重点难点的依据

要判断是否为教学难点,就要分析难点形成的原因。一般来说,形成学习难点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对于学习的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維活动,无法较快或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在教授《葡萄沟》一课时,由于地域性的局限,学生很难理解课文里介绍的制作葡萄干的“阴房”及其原理。

第二种是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涉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内容。由于学生个人阅读面、阅读量的参差不齐,难以接受和理解这些课文内容。例如,在学习《最大的“书”》这篇课文时,在理解为什么说岩石是最大的“书”,这本“书”的文字就是雨痕、波痕、矿物,图片就是树叶、贝壳、小鱼等内容时,一些缺乏课外阅读的学生就会出现不理解的情况。

第三种是一些内容比较抽象、庞杂、知识迁移较多的课文。《匆匆》一课,作者为了把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时光形象化、具体化,在描写中运用了大量的比拟性描写,把时光转化成种种具体可感的形象。如何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巧用比喻的方法,就成了教学的重难点。

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在准确确定重点之后,就应该考虑采取措施真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了。教学中,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复杂为简单,或变生疏为熟悉,其目的都是为了化难为易。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提高预习质量法

中高年级的课文学习常常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尤其是一些涉及名著名篇的课文更是如此。比如,《草船借箭》《将相和》《伯牙绝弦》等都是中国古代的名篇名作,若学生能做到充分有效的预习,对故事、人物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对于在课堂上解决学习的重难点就会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攒聚突出法

每篇课文都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当我们讲述各要素时,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即指向教学重点。比如,我在教授《葡萄沟》时,抓住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以此为中轴展开教学。“五光十色的葡萄”“热情好客的老乡”“色香味甜的葡萄干”是构成“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因素。因而,在开篇学习、分部分精读体会、总结回顾、表达情感等五环节的教学中,我都有意地指向这一中心。这样一来,这一中心便凸显在学生的心中了。

(三)多媒体辅助法

对于一些时空性、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法。如在《看月食》一文的教学中,月食的成因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为了提高效率,我制作了能体现太阳、地球、月亮三者运动规律的动态课件,同时还特意突出了地球的阴影。教学时,我操作课件,月亮由于绕地球转,慢慢进入地球的影子,能反射到太阳光的部分也就越来越少,等完全进入影子中,即形成了月食……学生通过亲眼看,一下子便明白了月食的成因,真是省时省力。

(四)分层设问法

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由浅入深,由易而难,步步推进地解决问题。如《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可这样设置问题:(1)为什么索溪峪的“野”要用上双引号?(2)课文从哪几方面写出索溪峪的“野”?(3)作者是怎样写出索溪峪的“野”的?(4)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上这种方法介绍一处美景吗?这一系列问题就体现了在与文本对话时由易渐难,逐层深入,逐步提升的学习过程。

(五)作业反馈法

学生作业是我们检查教与学的窗口,是我们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如果在作业检查中,大部分学生对知识掌握得较好,就说明教师的方法是正确的;反之,就说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确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长期坚持做到以上所述,学生每节课扎实有效地掌握重难点,在实际运用中形成语文能力,并迁移到新的重难点的学习中,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就能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突破难点重点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