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
2017-06-19洪志坚
【摘 要】高中地理作为文科生必修的学科之一,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到各学科的课堂,高中地理学科教师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逐渐注重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功能。但是,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笔者将结合有效教学真正内涵及“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来提出一些个人的解决策略,以促使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有效教学进一步落实。
【关键词】有效教学;以生为本;解决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学习者,而传统教学的关注点在于教师。通过一些调查,发信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了有效教学,认为有效教学仅仅是注重课堂形式的生动活泼,片面解读课程的三维目标,过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目标。忽略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规范、价值观念及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交往和行为方式的整合所构成的课堂文化。”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良好的兴趣的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教学要顺利落实的话,也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当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各自的水平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祛除紧张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还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心理、人际关系,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学什么”是前提,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有效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学习方式。而这些内容需要教师备课时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结果。
二、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引领下,如何建立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观念,将课堂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应该由掌控者的角色转变为引导者、服务者的角色。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以讲授《大气坏境保护》这一节为例,这一节知识较为简单,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师进行旁听指导、课后总结等。
立足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及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的教学时,教师发现这部分内容与“世界的气候”“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地形也是影响气候的因素。因此,教师将这些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建立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框架。
2.过程准备
注重师生对话的实质性。一堂成功的师生对话往往并不在于课堂上的热闹,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大多数教师应该不断反思何为真正的师生对话,了解不同学生的水平,认真备课,灵活改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合理安排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需要合理安排课件内容。教学内容过多或过杂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学生消极地接受课件内容。而且在课件内容里不宜使用太多的视频和声音文件使得学生将精力分散;其次要合理运用课件内容,教师要明确教学课件不是教学的主要重点,而是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有些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而过度注重课件形式忽略教学内容。以讲授《地壳物质》这一知识点时,各类矿物模式图的颜色有着严格的要求。而部分教师会忽略了颜色的要求;还有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会对内容设置动画效果,每一段内容出现的时长有几秒;还有的教师会给每一张幻灯片设置花样各异的“出现模式”……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把握的重点可能出现偏差,真正学到的内容少之又少。
3.课后评价
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由于高中课程设置较多,学生课后练习时间不可能完全用于高中地理。为此教师更应注重课后练习的质量。科学合理的课后练习有利于学生重新认知自己原有的知识点,并进行归纳重组。以课后练习“海洋资源的概念、种类、分布”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在做题时运用迁移能力,通过对海洋资源知识点的再次回忆来重新组织记忆中原有的资源种类。
课后评价对象的多样性。要是有效教學真正落实仅靠课后练习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课后评价。课后评价对象不仅有学生,还包括教师。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利于学生及时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还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提高自身专业能力素质。
三、小结
高中地理的有效教学真正贯彻的话,将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培养学生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当然,有效教学模式因时因地因人而异,仍需各位同行的继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黄毓祥.浅议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交际,2016,(15):159.
[2]陈晓端,毛红芳.试论有效教学的课堂文化构建[J].当代教师教育.2009(01)
作者简介:
洪志坚(1973.10~),男,籍贯:南安,职务:中学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