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探讨

2017-06-19刘子辉向李娟吴晓英

关键词:建筑面积图书馆资源

刘子辉,向李娟,吴晓英

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探讨

刘子辉,向李娟,吴晓英

建设生态图书馆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解读了生态图书馆概念及内涵,分析了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追求大而豪华、资源建设重复、资源分布不合理、信息超载、信息污染等问题,提出了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对策。

高校;图书馆建设;生态图书馆;绿色图书馆

图书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文明与知识的重任。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坚持生态文明观非常重要,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将图书馆建设融入生态系统中,以生态文明观为价值取向,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使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应成为每一个图书馆人的共识[1]。所以,如何构建适合社会发展的生态图书馆是推动图书馆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图书馆概念及内涵

我们在CNKI中分别以题名“绿色+图书馆”和“生态+图书馆”进行搜索,排除无关文章共检索出398篇文献。从文献中我们发现,很多学者都对生态图书馆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但是侧重点不一样,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观点:一是对生态图书馆的论述更侧重于图书馆建筑的生态化。二是生态图书馆不仅仅侧重于图书馆建设,而是将生态图书馆作为一种理念,涉及到图书馆的建设、管理、资源、文化各个方面。三是认为生态图书馆是继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之后图书馆发展的新阶段。我们认为仅从建筑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生态图书馆比较片面,认为生态图书馆是下一代图书馆也为时尚早。生态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理念,是指导图书馆科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生态图书馆不仅关注图书馆建筑,还涉及到图书馆资源建设、文化氛围、科学管理、后期运营成本等各个方面;生态图书馆不仅关注图书馆的现在状况,更加关注图书馆的未来发展;生态图书馆不仅关注部门内部的管理,更加关注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生态图书馆不仅关注图书馆建设,更加关注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生态图书馆不仅关注图书馆自身发展,更加关注图书馆与图书馆联盟的关系,将自身的小生态融合到系统生态之中,从而实现协调发展。

二、图书馆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片面追求大面积、超豪华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加大了对科技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图书馆经费也逐年增加,图书馆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装修也越来越豪华。1990年前,国内超过20 000 m2的图书馆仅有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10余所图书馆。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成和在建的超过20 000 m2的公共图书馆就有20余所[2]。2012年11月,华中农业大学楚天校区的“宫殿图书馆”成为微博中热议的话题,图片中的图书馆红墙白窗,透明巨大的圆顶落地玻璃,颜色鲜亮清澈,特有的钟楼笔直挺立,具有哥特式风格、西方设计元素,样式很新颖。此话题微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友转发量与评论量超过1万次。更有媒体这样评论道:“这是典雅教堂?还是星级酒店?或是奢华会所?它是华中农业大学楚天校区华丽的图书馆。”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图书馆搞得这么豪华,为什么不把钱用在更应该花的地方;而有人认为图书馆是学校学术与学习氛围最为浓厚的场所,环境搞好了才能静下心来学习[3]。我们统计了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图书馆的单体建筑面积大多在20 000~30 000 m2,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更大(见表1),单体建筑面积大都在40 000 m2以上。其中,广州大学图书馆为56 000 m2,东南大学图书馆为53 828 m2,江南大学图书馆为52 217 m2。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的增加,一方面反映出硬件条件的改善,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高校图书馆建设存在追求“大”的心理冲动[4]。

表1 部分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和建设时间

(二)运营成本很高

高校图书馆的单体建筑面积大多在2000~3000 m2,可谓是庞然大物,图书馆的正常运营要耗费大量的能源。长期以来,图书馆的照明、采暖、制冷和水资源的耗费都是学校统一管理,并没有纳入到图书馆管理层的视野,图书馆也没有引入成本效益核算机制,所以图书馆的运营成本没有引起图书馆管理层的重视。据相关统计,单体建筑面积大于20 000 m2,且采用中央空调的大型公共建筑,除采暖外的单位面积能耗折合用电量为90~200 kW·h/(m2·a);单体建筑面积在40 000 m2的图书馆,除采暖外的单位面积能耗折合用电量为360~800 kW·h/(m2·a)。如果按居民用电价格计算,除采暖费外一年的总能耗费用为(180~400)万元[5]。

(三)重复建设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图书馆经费也逐年增加,资源建设稳步发展,但各图书馆之间资源重复建设严重。我们对重庆41所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有些中外文数据库重复率非常高。例如,超星图书采购25次、维普期刊采购24次、CNKI期刊采购23次。在外文数据库中,ACS数据库采购8次、EBSCO Reserch Database采购 8次、Springer-Link采购7次。重庆高校各自为政,没有从长远发展和整体建设考虑,文献收藏重复与残缺不齐的现象较为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更大的浪费。这是馆际合作意识和整体化建设意识不强所致,这种信息生态格局很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三、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对策

生态图书馆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理念。生态图书馆的建设涉及到馆舍建筑、资源建设、文化氛围、科学管理、后期运营等方面,我们要将生态图书馆建设理念贯穿于图书馆建设的方方面面,最终实现图书馆建设、图书馆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建筑生态

图书馆建成之后,其结构基本无法再改动,所以图书馆在规划时就要遵循《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及《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的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实现图书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表2 重庆部分高校图书馆重复建设情况统计表

1.建筑面积

图书馆被公认为是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单位的标志性建筑,所以很多人认为图书馆大楼只有越高大、越豪华,才越具有标志性。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图书馆建筑面积越来越大,投资动辄数亿元,就像华中农业大学校方所表示的那样:图书馆不是一般的建筑,长春建筑学院图书馆造价5个亿,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造价2个亿,所以图书馆造价过亿元很正常。图书馆盲目求大必然会导致运营成本的激增,与之配套的水电、消防等设施的成本也会增加,后续的能耗更是会成倍增加。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评估指标(修改稿)》规定,生均建筑面积为2.0 m2/生。根据这一标准,对于拥有几万人的高校,图书馆建筑面积要达到50 000~60 000 m2。对此,我们认为不一定非要建设一个庞大的单体图书馆,采取总分馆制也是图书馆建设发展的一个方向,如美国也有很多图书馆是实行总分馆制,所以建筑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规划。

2.建筑空间

在美国100多万幢写字楼中,有2 500万人患有病态建筑综合症(SBS)。[3]可见,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形状、大小、光线等也会影响到人的心情。《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38-99》规定:“图书馆各类用房除有特殊要求者外,应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所以,图书馆应该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风,再通过相关技术对光线和风的大小进行控制。例如,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通过旋转的金属挡板对进入馆内的光线强度进行控制,随春、夏、秋、冬日照的不同,挡板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控制采光量。图书馆还应注重馆内文化建设,营造学习氛围,彰显文化底蕴,合理布置与摆放盆景等植物,优化空间布局,吸引读者。

3.建筑材料

要体现建筑生态及运营生态,必须有建筑材料的支撑。生态图书馆要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成本,就要利用各种技术与材料,控制图书馆的采光与通风,降低图书馆对空调与灯光的依赖。通过采用隔热、隔音门窗来降低热传导的消耗,如使用真空玻璃、特制铝材等。在图书馆的建筑外墙增加一定厚度的保温层,可收到冬暖夏凉的效果。通过采用性能稳定、耗能少、寿命长的节能灯,降低能源消耗。采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二)管理生态

生态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科,该学科综合了生态学、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其重要特征为打破传统的直线型管理模式,改变垂直管理思维,以整体性、系统性、民主性为管理理念。现代图书馆是“对文献信息由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的一种高级、复杂的对外和体内的客观信息加工过程,它对多如牛毛的客观信息进行认知、储存、评价、加工、设计”,图书馆业务已不像过去那样进行简单的收藏与借阅。所以,图书馆采编部、系统部、流通部、期刊室、办公室等部门要协调一致,而不是各自为战,从而实现服务功能的最大化。各科室之间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协调一致、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起“馆室生态链”。一个生态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平衡与和谐来使资源利用最优化,所以生态管理更加注重馆员队伍建设,从性别、年龄与专业等方面来使馆员队伍结构更优化,提高馆员自身素质,更加注重发挥馆员的主动性[5]。

(三)信息生态

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人们面临的不再是数字资源的匮乏,而是信息超载、信息爆炸、信息污染、信息垄断、信息过时、信息综合症等问题。信息生态建设主要是基于信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理念,重点是探讨信息生态系统的构成、特点以及如何设计一个自行组合的信息生态系统;它是数据、信息、思想和知识得以自由流动、相辅相成、信息平衡,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大系统的平衡和协调发展[6]。探讨如何解决信息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问题,既能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又不造成信息超载和污染。主要措施有:(1)资源整合。现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处于无序状态:一是信息建设重复严重。以期刊为例,大多数图书馆都同时采购了CNKI、万方、维普期刊数据库,而3个数据库资源重复率非常高,造成了资源浪费。二是数字资源平台异构、文献格式异构、检索策略异构等,给读者使用数据资源带来了困难。三是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的无序。针对这种情况,必须对馆内资源进行整合,对各种异构数据库进行整合,对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进行整合,使读者能够“一站式”访问。(2)信息甄别与剔旧。信息污染是信息生态失衡的重要方面,所以在采购资源的时候,要对订购的信息资源进行逐一检查或者抽查,去除虚假信息、黄色信息、冗余信息,维持资源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信息资源有一个从产生、保护、读取、更改、迁移、存档、回收、激活以及退出的生命周期,图书馆在采购新资源的同时,很多资源已经过时,所以必须对期刊、图书、数据库定期进行整理下架,使读者很方便地获取到最新的信息,从而保证图书馆信息的生态循环。

(四)集群生态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小的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共同形成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图书馆不能仅仅注意构建自身小的生态系统,还要注意大的生态系统的变化与发展。现代社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源,任何单一图书馆都无法收藏到最完整的信息资源,图书馆之间必须通过分工与合作,避免“千馆一面”,“大而全,小而全”,“你有我有,你无我无”的建馆模式,而是通过区域合作,构建特色馆藏,实现各馆资源的合理分布,达到图书馆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与和谐发展。

四、结语

在构建生态图书馆的时候,要避免陷入误区,生态图书馆建设要与政治、经济、文化均衡发展,豪华过度并不好,要处理好适度超前与超前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研究的深入,生态图书馆的定义、理念、技术支撑都在变化,但人们对生态图书馆的追求却不会改变,在构建“美丽中国”的大环境下,图书馆无论从自身生存,还是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角度出发,都应该改变不合理的发展理念,让生态理念指导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引导图书馆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良性发展。

[1]曹志梅,高中华.基于生态文明观的图书馆建设思考[J].情报探索,2011(7).

[2]许建业,杨亮.国内生态图书馆建筑研究综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11).

[3]张瑜琨.高校建图书馆似宫殿 校方称造价过亿正常[EB/OL].(2012-11-23).http://news.163.com/12/1123/09/8H01KIC1000 11229.html.

[4]刘锦山,崔凤雷,高新陵.沉思与对话:高校图书馆新馆建设[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18-28.

[5]吴月蓉.高校图书馆生态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出版,2009(Z1).

[6]黄建年.关于生态图书馆的几点思考:兼与传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

(编辑:文汝)

G250.76

A

1673-1999(2017)05-0095-03

刘子辉(1981—),男,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向李娟(1982—),女,硕士,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学;吴晓英(1979—),女,重庆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

2017-01-05

猜你喜欢

建筑面积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房屋建筑面积测量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图书馆
建筑面积计算的改进思考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去图书馆
浅析如何提高房产测绘质量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