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维发展为抓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17-06-19贾平
贾平
[摘 要]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文内容为基本点,引导学生拓宽思维的广度、发掘思维的深度、改变思维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6-0028-01
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它摈弃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简单记忆的学习模式,把倡导学生有意义学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真正理解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向,是以學生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得到提升,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拓宽思维的广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途径是非常广泛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本所提供的语言类型,充分发挥教材中的思维因素,确定好思维训练点,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如,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一课,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对乔依事迹的描写,明白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要尽可能地伸出援助之手。在教学时,以不同角度为教学的出发点,学生的收获就有所不同。假如从乔依帮助别人不要报酬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学习,那么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假如从课文的结构入手,就能使学生的布局谋篇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课文中,这样的选点还有许多,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以不同方面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思维的广度得到有效拓展。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以不同角度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使学生养成了从不同角度挖掘文本教学价值的习惯,提高了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促进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发掘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的知识来源是思考。思考是解决学生一切学习难题的有效途径。思考有深有浅,只有思考得更深入,学生的学习收获才会更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仔细挖掘文本中值得学生深入思考、品味的内容,使学生真正深入文本,获得对所学知识的深刻印象,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少年王冕》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谈谈对王冕的看法。有的学生说:“王冕是一个好人。”有的学生说:“王冕是一个擅长画画的人。”学生们的回答固然不错,但是,如果止步于此,不去深究这背后的含义,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为了使学生的思维真正走向深入,教师追问道:“大家说得都不错。不过,你能根据课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出王冕的这种品质吗?请大家细读课文,找到以后大家交流一下。”这样的教学,学生从文本中来到文本中去,从文本对王冕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一系列描写中,获得了对王冕的深刻认识。在上述教学案例中,在学生对王冕初步了解把握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追问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走向深入,不仅加深学生对课文主要人物的了解与认识,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改变思维的方式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由于思维惯性或者思维惰性等影响,学生在思考或者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喜欢选择便捷的通道,使他们的回答似是而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引领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学会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如,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一课,主要讲了土地爷爷分别送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由于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不同,因此有了不同的结果。在教学时,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就以麦子为主题,让学生说说如果有人送给自己一袋麦子的话,自己会如何处理。结果,许多学生想当然地认为送给自己麦子就是为了让自己吃。为了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养成全方面看待事物的习惯,教师就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想一想:除此之外,麦子还有哪些用处。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教师让学生互相评议一下哪种处理麦子的方法会更好。这样,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改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主要根据学生所学课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知道对待同样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不要把思考的方向局限于一点上,这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总之,核心素养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要把它作为自己的重要教学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以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