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如何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2017-06-19杜建民
杜建民
摘 要:在广大农村,父母大都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在当地学校读书,这种学生被称为留守学生。在学习上,他们的听课习惯差。作为班主任,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课习惯。
关键词:班主任;培养;留守学生;听课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0-006-01
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推进,大批农民进城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和孩子,这些孩子就是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他们的学习习惯怎样?课堂表现如何?本文就从这些方面去分析班主任如何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一、留守学生的界定
留守学生,是指其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在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当地寄宿制學校里上学的学生。被界定为不能随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的父母一起生活而留在家乡或其它原因平均每两个月与父母见面次数少于1次的,由监护人教养或自我照顾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农村中学大都是寄宿制学校,多数学生寄宿在学校,寄宿生中的一部分属于留守学生;还有一部分在校外租房住宿,父母出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监护的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应该得到特殊的关爱和照顾。
二、留守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习惯差
留守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或者开小差。究其原因就是父母不在家,他们承担了在家里照顾爷爷奶奶的责任,并且做一些家务活,有些繁重的家务劳动会使他们消耗过多的精力,导致他们学习时间紧张,课堂上,精神无法集中,瞌睡、疲倦影响了听课。
(二)课外学习不积极主动,自觉性不高
多数留守学生都是隔代抚养或者是被托付给亲戚看护,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导致他们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不愿与人交往。即使他们学习上有疑问或者完全不懂,也不愿意向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久而久之,逃避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留守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容易自卑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家,留守学生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而爷爷奶奶对他们又比较溺爱,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些学生较其他学生更容易陷入情绪的低潮,自卑、任性、暴躁等性格缺陷都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经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犯错时不肯承认错误,不愿承担责任,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不良情绪。
留守学生出现这么多学习上的问题,那么,该如何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听课习惯呢?
三、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探究
(一)班主任在课堂上要适时暗示留守学生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听课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课堂上,班主任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留心留守学生的听课情况,观其色察其行就能知道他们是否在认真听课。当班主任发现他们注意力分散走神或心不在焉了,这时就要进行积极的暗示: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都可以暗示,还可以走近身旁进行暗示。这些积极的暗示能够提醒要集中注意力;千万不可大发雷霆当面批评指正,这会适得其反。
(二)班主任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和提问留守学生
由于留守学生从小就缺乏父母管教,形成了一些不良习惯。自我约束力差,或任性,或懒散,或自私,或自卑,或偏激。这些过激行为或不良习惯往往会表现在课堂上。作为班主任,要时刻关注留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三)班主任要对留守学生进行听课方法指导
班主任要经常性的对留守学生进行听课方法的指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指导他们要做好课前预习,要求重点听自己预习时没弄懂的部分,争取通过教师的讲解,把疑难点解决。要指导他们抓住课程内容的重点,注意听教师如何导人新课,如何小结,抓住教师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
总之,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情绪表现是不稳定的。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会给班级带来一系列非常复杂的问题,由此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异常艰巨,只有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不断地追求和完善自我,才能够还留守学生一片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秀英.《农村“留守学生”调查与思考》.
[2]谭绍怀,王孝怀.《挣了票子莫误孩子——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留守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3]龚建平.《浅谈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4]李正平,王朝勋.《班主任在留守学生监护网中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