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共性研究

2017-06-19

关键词:曲种豫西曲牌

杨 冬 梅

杨(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共性研究

杨 冬 梅

杨(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从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本体特征研究出发,着重分析豫西地区濒危曲种体裁形式、地域分布、剧目类型、唱腔特征等;研究其代表性曲种之间的渊源关系,发掘其艺术共性价值所在,揭示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审美取向、社会功能、风格特质等;探索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的价值重构,为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音乐创作和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架构。

豫西;濒危曲种;音乐研究

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类型多样,大致分为曲牌体类、板腔体类等。灵宝道情、迷糊书等曲牌体类曲种和卢氏锣鼓书、平顶山三弦书等板腔体类曲种的唱腔、音乐各具特色。但在其剧目类型、词格,句式结构、曲牌,板式变化、唱腔、旋法等基本特征上,各曲种之间又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笔者对豫西地区濒危曲种艺术特征进行综合梳理和学理分析,旨在探索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共性与个性,以推进对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认知、保护、传承和创新。

一、剧目类型和价值取向

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文本类型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不仅成为地域民俗、文化、历史的承载者,更成为民间伦理、道德仁义的宣传者,其价值取向是地域人文精神不可替代的重要载体。

(一)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类

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历来是不同艺术体裁所关注的素材。这和劳动人民长期的斗争和苦难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豫西地区濒危曲种有很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类的剧目,如扬高戏的《文武魁》《掩护》《白毛女》《战潼关》《智取威武山》《黑风山》等剧目,三弦书的《七剑包公案》《八宝图》《湘子讨封》《草船借箭》《关公辞曹》《白蛇传》《杨家将》等剧目,灵宝道情的《八仙庆寿》《秦琼打擂》《秦琼认姑》《算卦》等剧目,锣鼓书的《刘秀走秦》《文正夸官》等剧目。这些剧目多取自于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内容多以宣扬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人物为主,具有完整、精彩的故事情节。

(二)民俗生活类

民俗生活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文化精神载体,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人民群体生活的需要,也是不同时代、社会发展中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独特的文化形式。至今,民俗生活仍在不断地发展。民俗生活涉及的类别丰富多样,主要有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岁时节日、民间观念、民间文学等。此类曲种如迷胡书的《游花园》《十对歌》《小对花》《玩花灯》《绣手巾》等剧目,锣鼓书的《参神》等剧目,灵宝道情的《算卦》等剧目,三弦书的《捉田鼠》等剧目,杨高戏的《小放牛》等剧目。这些剧目的内容一般反映当地的民间趣事、民间生活,多表现民众追求安居乐业、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伦理道德类

在豫西地区濒危曲种中,描写家庭生活、儿女情长、伦理道德的剧目所占比重较大。这些剧目通常反映的是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家庭矛盾、婚恋嫁娶、婆媳关系等,也有一些以二十四孝为主的人物故事剧目。如灵宝道情的《郭举埋儿》《女中孝》《张廷贵奉母》《小二姐做梦》《拷打林英》等剧目,锣鼓书的《怕婆娘》《争嫁妆》《分家记》《小姑贤》《劝人歌》《割肉敬母》《小俩口抬水》《双恋凤》《婚姻自主》等剧目,迷胡书的《亲家母打架》《张连卖布》《包办婚姻》等剧目,扬高戏的《花柳林》《金瓶梅》《花烛堂》《教子》等剧目,三弦书的《一黑到底》等剧目。这些剧目往往通过朴实、直言不讳的语言,表达含蓄、细腻、忧怨、风趣、幽默的真实情感和生活态度,鲜明地体现了广大民众对真善美的推崇、对假丑恶的鞭挞。

豫西地区濒危曲种有很多特有的保留剧目,这些剧目通过历史人物、民间传说、忠孝悌廉、人伦纲常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让普通民众从中感受善恶是非,得到处世教益,成为豫西地区教化民众的重要精神载体。

二、词格和句式结构

豫西地区语言以豫西、晋南、秦东的方言为主,属北方方言区、西北方言区,与秦腔、蒲剧的发音近似。语言韵辙特点较为突出,具有明显的地域曲种词格特征。

灵宝道情的唱词属于长短变化不一的非等句体,词格结构以七字句、十字句为主,夹以四字句。唱词以九句构成一联,一联又分三环(头环、中环、尾环)。如《女中孝》中的一联唱词:

头环:坐一顶八抬软轿

穿一领大红蟒袍

中环:二龙宝带紧束腰

红伞绿伞轿前罩

三行人役

吵吵闹闹

执事前行

鸣锣开道

尾环:奉王旨大街夸官显荣耀

在此段唱词中,头环两句为七字句,中环前两句为七字句、后四句为四字句,尾环为十字句。

陕县扬高戏的语言多为念白并融入俗语,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其人物形象通过语言呈现得活灵活现。扬高戏的唱词在其音乐中的比重较大,大量的唱词主要以七字句和十字句为主,也有少量五字句,具有词格对仗、灵活多变等特征。如《文武魁》中的一段唱词:

来到庄稼田园边

好帐顺利讨

瞎帐躲不见

此段唱词,前两句为七字句,后两句为五字句。

流行于三门峡、平顶山宝丰地区的三弦书的词组格式也是以七字句为基础,唱词一般为上下对称句式结构。但有时艺人会根据内容、人物、剧情等需要,将七字句变为三字句、五字句、十字句等。

在三弦书十字句唱词的格式中,还有在七字句前加三个字。从字数上看为十字句,但艺人们并不称其为十字句,而叫作“抡七字巧”。如《二仙传道》中的一段唱词:

唱的是汉室一统四百年

朝出董卓霸了权

夜宿龙床欺天子

北京市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技术路线及特点分析………………………………… 王亚娟,李 涛,杨大杰等(1.47)

满朝文武不敢言

此段唱词的第一句即为“抡七字巧”——在“汉室一统四百年”七字句前加“唱的是”三个字而成为十字句,后三句为七字句。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词格结构多以长短变化不一的七字句、十字句等为主,唱词也多以对称式的两句式、四句式较为常见。少数变化不一的乐句及词组结构,也是根据人物特点、环境、情绪、剧情气氛等需要而展开变格的。

三、唱腔和音乐特征

从地域视角来看,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具有较多共性特征。在对其进行更为细致的区分时可以发现,由于受语言、习俗等方面的影响,豫西不同地区的濒危曲种在唱腔、音乐等特征上,又各具风格。

(一)板腔体唱腔结构

卢氏锣鼓书的音乐结构属板腔体,唱腔由间板、慢板、二性、飞板、连字句、简字句、蛮子腔、流水等板式组成。其音乐融合了蒲剧、秦腔、道情、碗碗腔等成分,以唱为主,节奏严谨,声调高昂。

在锣鼓书曲目中,各个板式连接规律如下:开始部分由间板、慢板等组成;中间部分一般由慢二性、紧二性、简字句、连字句、飞板、流水等组成;结束部分由二性、间板等组成。

锣鼓书的节拍有4/4、2/4、3/4等。演出时飞板、哭腔由乐器随唱腔进行伴奏,其他曲调则为唱时不奏、奏时不唱、唱奏分开的形式,音乐也只起到演奏过门和托腔的功能。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慢板唱段:

此例句式较为灵活,主要为4/4,偶尔穿插2/4,上句落音自由性较强,或“sol”或“do”,下句多落于“do”上。

三弦书的音乐结构也属板腔体,唱腔由铰子腔和鼓子腔两大类构成。一般先由铰子腔开始,中间转至鼓子腔,最后结束在铰子腔上。两类腔体的板式变化稍有不同。铰子腔主要由平板(二八板)、快平板(二六板)、快板、飞板等板式构成,其中的变化腔调分为起腔、扬腔、叹腔、收腔等几部分。鼓子腔则由平板和快板两种构成,其变化腔调与铰子腔的情形相同。如平顶山地区的《一黑到底》平板唱段:

此例唱腔为铰子腔,上、下句式多从弱起进入。与锣鼓书音乐较为相似的是,上句落音较自由,下句多落于“do”之上。

在三门峡地区的三弦书音乐曲调中,“sol”“do”两个音频繁出现,成为该地区三弦书唱腔音乐的主要特征。如《王三姐剜菜》平板唱段:

鼓子腔的唱腔比重少于铰子腔,但在其旋律中,“fa”音运用较多。由此造成“清角为宫”的“离调”现象,也较为常见。

(二)曲牌体唱腔结构

扬高戏的唱腔为曲牌体音乐,其曲牌与眉户戏大致相同。唱腔结构分为两种:一是一支曲牌反复演唱,称单曲体;二是不同曲牌依剧情需要连缀起来,称联曲体。现有曲牌40多个,常用的有20多个,如岗调、扭丝、劳子、五更、太平年、西京、紧符昌、小放牛、九莲环、垛子、喜调、凄凉、间板、滚白、大流水、书场等。演唱以真嗓为主,气激腔昂,故艺人们常说扬高戏是“唱”,眉户戏是“哼”。如岗调《百鸟朝凤》唱段:

此例调式为宫调式,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灵活运用了变宫、清角两个偏音,使旋律更富有色彩性,并较多运用了颤音、滑音等一些装饰音。

此外,迷胡书唱腔结构为曲牌联曲体,其大段唱腔常由若干曲子组合而成,即所谓的“套曲”。迷胡书唱腔中的小调曲牌较多,结构短小精悍,常用的有岗调、扭丝、劳子、五更、太平年、采花、月调等。如劳子《光棍哭妻》唱段:

灵宝道情也属曲牌体音乐,唱腔分为官、梅两大体系。官系以官调为首,梅系以梅调为首。两者的结合在道情唱腔中尤为典型,其他唱调皆由此二调衍变、派生出来。官调多用“欢音”演唱,又称“喜调”,大多落于“sol”音,旋律音阶中“mi”“la”两个音级多被强调,“fa”“si”两音级较少出现,曲调明朗,多表现欢快、滑稽的内容;梅调多用“苦音”演唱,又称“哀调”,旋律音阶中“fa”“si”两个音级常被强调,而“mi”“la”两音级则较少出现或退居辅助音的地位。梅调不但有抒情性的特征,还兼具叙事性的功能,多表现悲哀、哭诉、沉思的内容。如官调《女中孝》唱段:

四、结 语

笔者以豫西地区濒危曲种的基本特征作为切入点,探讨了豫西不同地区濒危曲种之间的共性关系及内在联系,揭示了曲种之间的发展规律,旨在为保护、传承、研究、发展不同地区、地域的濒危曲种提供借鉴。同时,通过对曲种之间共性特征的研究,也可为濒危曲种的曲目创作提供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和新的创编思路。

[1] 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河南省编辑办公室.河南曲艺音乐集成资料汇编·杨高戏音乐[Z].1988.

[2] 中国民族音乐集成河南省编辑办公室.河南曲艺音乐集成资料汇编·灵宝皮影戏音乐[Z].1988.

[3] 《中国曲艺志》河南卷编辑部.中国曲艺志·河南卷音乐[Z].1991.

[4] 平顶山市文化局.平顶山曲艺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

[5] 三门峡市文化局.三门峡曲艺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6] 杨冬梅.基于豫西地区濒危曲种音乐再创作的思考[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82-85.

(责任编辑 王治涛)

Research on Common Endangered Song Categories in Western Henan

YANG Dongmei

(Education Science and Music School,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China)

Starting from researching the features of endangered song categories in the western Henan Provinc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form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epertoire type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etc., studies the origin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representative songs, explores their common art value, and reveals the aesthetic orientation, social function, style specialties and so on. And the article also explores the value of reconstruction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under the new social conditions, and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usic creation and the performing arts of the endangered species in the western region.

western Henan; endangered songs; music research

2017-01-10

杨冬梅(1964-),女,河南偃师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音乐学研究.

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豫西地区濒危曲种声腔研究”(编号:2015BYS009)的阶段性成果.

10.3969/j.issn.1674-5035.2017.03.001

J826

A

1674-5035(2017)03-0001-04

猜你喜欢

曲种豫西曲牌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豫西靠山簧的衍变与传承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双簧
【曲牌园地】
昆曲曲牌与昆笛演奏
瑞阳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地区栽培表现
“天红2号”苹果在豫西黄土高原的引种表现
浅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曲艺传承与保护
少数民族曲艺是各民族精神与文化的艺术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