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靖边县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2017-06-19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靖边县文物管理办

考古与文物 2017年1期
关键词:前室壁画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靖边县文物管理办

陕西靖边县杨桥畔渠树壕东汉壁画墓发掘简报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靖边县文物管理办

靖边,杨桥畔,东汉,壁画墓,星象图

2015年发掘的靖边杨桥畔渠树壕汉壁画墓系长斜坡墓道、砖券拱顶前后室结构,整个墓室除主墓室南、北、西三面直壁未绘制壁画外,其余均有分布,壁画总面积约20余平方米,内容主要有星象图、持铩门吏、车马出行、侍女、宴乐等,特别是位于墓室拱顶部分的星象图,是中国考古首次发现的四宫二十八星宿具有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的天文星象图。为我们准确地认识二十八宿及中外星官提供了科学依据,壁画星象图表示了三垣、中外星官以及黄道和日月相对位置,该壁画墓的出土同时也为汉代建筑、服饰、兵器以及风俗、神话、宗教、美术绘画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经对星象图和壁画车马出行图的初步研究,我们认为该墓的时代为东汉中晚期。

渠树壕汉代砖室壁画墓,位于陕西省靖边县东部杨桥畔镇杨二村西南方向约2公里处的芦河南岸沙滩梁峁区,当地人称渠树壕。壁画墓所在位置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树壕汉代墓群分布地带,东北距明代长城遗址烽火台约600米,西北距G20青银高速公路约900米,墓葬周围有大片的林地和耕地,海拔高程1320米(图一)。

2015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渠树壕墓群中一座被盗的汉代壁画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现将发掘情况介绍如下:

图一 杨桥畔渠树壕汉代壁画墓地理位置图

一、地层

墓葬所在区域地层关系按自然堆积可分为两层:

第①层,黄沙覆盖层。平均厚约1.8米,为上千年的风沙侵蚀堆积而成,土质细腻而疏松,地表栽植有沙柳、刺棘和灌木丛等固沙植被,周围地表可散见汉代建筑砖瓦残块、陶器残片等。

第②层,原始地表层。该层即属汉代地表,墓道开口①层下。墓道上部敷较厚沙层,南北两壁上部沙土层厚达约3米,土质结构较松散而易流动,表明在汉代时该地区就存在着土壤荒漠化环境,3米以下属原始黄生土,土质结构密实,包含有白色料礓石结核。

二、墓葬形制与遗物

(一)形制

该墓系长斜坡墓道、砖券拱顶前后室直线型洞室墓,东西向,方向75度,水平总长26.5米,墓底距现地表深约9.3米,由墓道、封门、前室和后室四部分构成(图二)。墓室呈“甲”字形,构筑方式是先在墓道底西端凿挖进深5.8、宽2.6、高2.7米的拱顶土洞,再在土洞内用条砖暗箍砌筑前、后室,最后再在前室和券顶壁面上绘制壁画。券顶在直壁之上用楔形子母砖相互对接砌合,墓室东西通长5.7、南北宽2.5米。墓葬结构分述如下:

1.墓道 位于墓葬最东部,长斜坡土圹式,坡度75°,平面为长方形,西宽东窄。墓道两侧壁面为陡斜坡状,收缩有二层台,二层台呈斜坡状,距开口深约0.5~0.65米,台面宽0.4米。下部较竖直,壁面侧修整平齐光滑,局部可见有工具铲修痕迹。西壁上下略斜,壁面修造光滑齐平。墓道底坡面均匀平缓,局部残留有踩踏痕迹。内填五花土,未经夯打,土质疏松,包含大量植物根茎和少量料礓石。墓道水平开口东西长20.7、南北宽3.4~4.1、底斜坡长21.2、宽1.45~1.85、底距开口(汉代地表)深7.4米。

图二 墓葬平、剖面图

发掘中,墓道西端即墓室封门顶部暴露出清晰的夯层,基于对沙漠植被保护的考虑,未全面揭露,采用密集钻探的方法厘清了这部分遗迹的堆积和分布范围,钻探表明这块夯土东西长6.6、南北宽4.3、厚约1.7米,共夯筑17层,夯层厚约0.05~0.12米。夯筑方式为圆夯,夯窝直径约0.12米(对墓道西暴露出夯土剖面观察所得)。夯土范围正好处于墓室正上方,结合地表和填土内包含的汉代砖瓦残块推断,该墓葬地表原应修建有礼制性建筑,夯土层当属这些礼制性建筑基础部分的残存。

2.封门 位于墓口外侧,用子母砖错杂呈“人”字形斜立砌堵共19层,每层用砖24块。封门顶北侧内部条砖错缝平砌残存5层,南侧被盗洞破坏无存。子母砖规格长33、宽17、厚3.5-5.5厘米,条砖规格长32.3、宽16、厚5.7厘米。封门高2.4、宽1.85米(图三)。

3.前室 介于墓道与后室之间,平面呈横长方形。前室东壁中部为墓室入口,两侧砌筑门墙,门墙用规格为长33.5、宽17、厚5厘米的条砖横向或纵向间递错缝平砌30层,高2.4、厚0.34米。东壁外侧墙面较粗涩不齐,无地仗和壁画。墓口底部条砖横向和纵向错缝铺砌两排两层,横向每层用砖5块,纵向每层用砖11块,南、北两侧壁面绘有壁画。前室南、北两直壁用条砖纵向错缝平砌29层,高1.64米。西壁南、北两侧为后室立柱,直壁用条砖错缝平砌31层,高1.7米。地面用规格为长33.1~34.1、宽17.5、厚5.5厘米的条砖呈“人”字形铺排。东西进深1.32、南北宽2.1、高2.45米,南北两壁及拱顶绘制有壁画。

图三 封门

图四 布纹瓦

图五 五铢钱

图六 铁钉

图七 执铩门吏图(入口北侧)

图八 骑马图

图九 侍女图(前室北侧)

图一〇 山峦狩猎图

图一一 侍女图(前室南侧)

4.后室 位于前室西端,平面呈纵长方形。后室入口进深约0.34米,底部用条砖纵向错缝平砌4层,高出前室地面约0.2米。铺地砖底部条砖纵向侧立铺排一层,铺地砖亦呈“人”字形。南、北、西壁用条砖横向错缝平砌27层,高1.5米,缝隙间填有沙土,均未作壁画。壁四角为砖砌仿木立柱,立柱表面平涂朱红色,西北、西南角立柱绘有墨线木纹理。立柱高1.5、宽0.16、厚0.17米。壁之上条砖横向错缝平砌三层作枋额,宽0.17、厚0.26米,枋额截面呈梯形状与券顶相接。西壁枋额平涂白色,中部纵向墨书隶体“西方”二字。枋上条砖错缝平砌10层呈拱形与券顶楔合,壁面绘瑞兽图。南壁枋额平涂朱色,中部纵向墨书隶体“南方”。北壁枋额平涂黑色,中部纵向朱书隶体“北方”。在前室直壁之上起券单层拱顶,起券与砖墙最外侧齐平,券顶用规格为长35.5、宽16.5、厚3.5~5.5厘米的楔形子母砖相互套接共17排,与后室西壁砌合。顶部满绘星象图与前室拱顶相连浑然一体,后室东西进深3.7、南北宽1.8、高2.25米。

(二)遗物

墓室内淤积土厚约0.6米,随葬遗物被盗掘一空,仅在墓道西端底部填土内发现一枚五铢钱,前室东南角有两枚棺钉和一块板瓦,后室淤土内包含有少量人骨渣,大部分骨骼腐朽无存。

1.五铢钱 1枚圆形方穿,有边郭,穿背有郭。“五铢”二字笔画细长,面穿下有一凸起的月牙形。“五”字交笔弯曲,“铢”字的“金”字头三角较小,呈等腰三角形。“朱”字上笔稍方折,下笔圆折。直径2.6、穿径1.1、肉厚0.12厘米(图五)。

图一二 执铩门吏图(入口北侧)

图一三 骑马图

图一四 侍女图(前室北侧)

图一五 山峦狩猎图

图一六 侍女图(前室南侧)

2.铁棺钉 2枚。浇铸,锈蚀残损。圆形钉帽,四棱柱状钉身,尖稍钝。钉帽径6.2、长11厘米(图六)。

3.陶板瓦 1块,残。瓦呈拱弧形,背饰绳纹,面饰有麻布纹和绳纹。瓦长51.5、宽34.5、厚1厘米。此瓦可能为原墓上建筑遗存,后沿盗洞落入墓室中(图四)。

三、壁画

(一)壁画分布与保存状况

图一七 前室北侧壁画

前室四壁和券顶绘满壁画,后室南、西、北三壁未作绘画亦未见到地仗层。墓室入口南北两侧各绘一执铩武士,共2幅;前室北侧东壁上下分栏绘骑马图和山峦图,正中上下分栏,上绘车马出行图,下绘山林牧马图,西壁分栏绘制侍女和熏炉,前室南侧正中上下分栏绘楼阁庄园、宴乐人物、祥禽瑞鸟和仙人图等,西壁绘一侍女和熏炉,共10幅;后室西壁枋额之上绘一瑞兽;前后室券顶通绘日月、四象(或称四灵)、二十八星宿和人物图等。墓室内绘有壁画大体可分为14个单元,面积约20平方米。

图一八 前室南侧壁画线图

墓口北壁执铩武士图保存较完整,武士装束服饰、兵器等清晰易辨,南壁颜料层脱落严重,仅余人物轮廓和黑色长戟。前室四壁绘画保存基本完整,仅局部有地仗层脱落和颜料层酥粉、起翘、霉斑、植物根系附着等病害破坏。但整幅画面构图轮廓仍清晰易识,绘画生动,色彩艳丽,人物、楼阁、车马、禽鸟等细节描绘清楚。后室西壁瑞兽图保存完整,色彩鲜明。券顶壁画保存相对较差,东部绘画(前室顶部)层脱落严重,四象之朱雀脱落殆尽,所幸的是中部和西部的二十八星宿图等仍保存较完整,星宿的墨书题名清晰,局部虽有星辰脱落,但对整个星象图的完整解读影响甚微,星云、人物和动物等绘画,形象生动拙朴。发掘完成后,随即进行了高清照片,三维数字扫描等数字采集工作,及时到来的文保人员对壁画表面有害病变进行了清理加固、修补处理、光谱照相等工作,为壁画的完整性揭取和以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证(封二)。

经考古发掘观察,壁画绘制大体步骤为:第一步先在已经筑好的青砖墙上用草(谷壳)拌泥找平,第二步用细泥压平,第三步涂刷底色(绿色),第四步,粉本起稿(可见壁画多处留有起稿的白灰线),第五步完成绘制壁画。

(二)壁画分述

图一九 宴乐图

图二〇 氐宿、房宿、心宿

壁画内容丰富,既包括建筑、人物、宴乐、车马、狩猎和牧马等现实场景,也包括二十八星宿、日月、仙人乘云车和仙人乘神兽等星空仙界场面。以下将图像内容按分布位置逐一介绍如下:

1.墓口两壁 入口南北两侧壁面各绘一执铍铩武士图,面向墓室内,头顶均绘白色云气纹。南壁画面局部颜料层脱落较模糊,武士直立,兵器剥落模糊,似手执黑色长铍。头戴黑色武冠,内衬白色介帻,身着黑色长袍,袖口涂朱,上身脱落模糊。武士高90、戟长90、画幅宽33.5厘米。

图二一 后室西壁壁画白虎

图二二 后室西壁壁画白虎线图

北壁画面保存基本完整、清晰,墨线勾勒人物脸部、服饰轮廓,填以黑、白、红分别修饰衣帽和脸庞。 武士颔首躬立,双手拳握执铩,作恭请状。头戴黑色武冠,内衬白色介帻,冠侧垂短护于颌下系丝结。浓眉小眼蓄须,身着交祍黑色博袖长袍,衣襕、袖口涂朱,袍下露白袴。兵器铩特征明显,武士背后墨书字体模糊,似为“門吏”二字。武士高90、戟长90、画幅宽33.5厘米(图七、一二)。

2.前室北侧

东壁上绘白色云气纹,中部绘骑马图,下绘山峦,骑马图构图新奇,为以往汉代壁画所稀见,人和马均正面绘制,墨线勾勒骑者面部、服饰和马的外形轮廓。枣红色马直立颔首左侧,挺颈,两耳耸立,三角眼,白眶黑睛,微侧视。马背上置鞯,垂长尾,脸部绿线描摹络头、镳衔、辔等马具俱已脱落。骑者端坐,头戴尖顶圆形帷帽,面向右(朝向车马出行图),稍侧作斜视状。方脸涂白,浓眉善目,鼻下蓄八字须,身穿交领右衽黑色长袍,袍襟涂白,双手执辔驱马前行。马鞯后横搭有白色褡裢,两端扎口,仔细观察,这幅壁画中的马首部分应在位置上做过修改,修改前画稿的墨迹依然清晰可见。画幅高58、宽33厘米(图八、一三)。

图二五 尾宿

图二六 牛宿、女宿

前室北侧正中分栏绘制,上层绘车马出行图,下层绘山林牧马图(图一七)。上层壁画绘一由西向东的车马出行图,周围饰以白色云气纹。一匹枣红色骏马负轺车恭立,马身长56、高67厘米,车长92、高42厘米。马昂首挺颈,三角眼红眶黑睛,两耳耸立,颈上黒鬃浓密,尾高翘。马身挽具衔、勒、靳、颈鞑、辔和辊等俱全,车轭驾于马的颈部,车衡和车辕搭系与马身套牢。轺车为黑色,车厢外壁墨线描方格纹,内壁涂朱红色。车轮25辐,直径42厘米,车装玄色伞盖。立杆高35厘米,盖盝顶,长32厘米,四角垂花结。车上御者跽坐状,一手执策,一手握辔,驱马前行。车中端坐一人,束发戴冠,冠上插笄,面部方圆涂白,细眉小眼,鼻下蓄八字须,朱唇微抿。身着浅色内衣,外穿交领右衽黑色袍衣,衣领、袖口涂白,腰系白带。画幅长132、高88厘米。下层壁画用黑彩描绘数座高低错落有致的山峰,山间绘有针叶树林,树木红色主干,绿叶,枝繁叶茂。五匹枣红色骏马奔行于山林间,或低头食草,或昂首前行,还有树林间跳跃奔行的放牧人。画幅长132、高80厘米。

前室北侧西壁,绘侍女图,头绾高髻,两鬓垂发,弯眉小眼朱唇,面敷白粉。身穿二重衣,外着交领右衽白色襦裙,衣领朱红色,外罩白色披肩。侍女双手掩袖平举搭一包,右臂搭一红色巾帛垂于身前,面向车马出行图,头顶绘白色云气纹,足下绘熏炉,熏炉柄作竹节状,画幅高45、宽17.5厘米(图九、一四)。

3.前室南侧

东壁绘山峦狩猎图,上部仅以白彩描绘云气纹,下部黑彩描摹有错落有致的高低山峰。山峦间有一只疾行奔跑的鹿,身后似有一正疾驰驱逐的猎狗。鹿、狗均以墨线勾形,身涂绿彩,鹿立耳红嘴,短尾,狗红唇大张。画幅高75、宽33厘米(图一〇、一五)。

图二七 斗宿

图二八 箕宿

图二九 营室、东壁

图三〇 虚宿、危宿

前室南侧正中,分栏绘制,上层绘建筑庄园,下层绘画雀鸟仙人图(图一八;封三)。采用立体(高点斜视)透视技法描绘而成的一座两层木构楼阁式庭院建筑,主要内容有庭院、楼阁、家禽、树木、宴乐图、拜谒图等人物形象,庭院座北面南,南墙中部开正门,门扉半掩,门扉中部饰兽面衔环铺首,兽面涂红、绿彩,环施绿彩。门槛、门墩、门框和门额涂朱色,门框内涂白色,

门扉涂黑色,门口似绘有一人或物,脱落较模糊。正门檐顶涂黑色,红色檩木,椽头涂白,院墙顶涂黑色。院墙东南角开侧门,朱色门槛、门框和门额,黑色门扉敞开。庭院进深开阔,院墙两侧绘家禽图。东侧有立鹤两只,红喙微张,红腿红蹼掌,绿色细羽贴腹;两只公鸡对立,红冠高耸,颈下垂红色肉冠,黑喙黑足,红羽长尾下垂;母鸡两只,黑喙尖长,红冠低耸,颈下垂红色肉帘,白羽黑足,尾端稍上翘;鸭子两只,红喙扁长,红色脚蹼,黑羽短尾;鸽子三只,直立行走状,黑色短喙,白羽抱腹,黑足扁长尾。西侧有一龟四鹤朝东走来,鹤昂首挺颈,龟背涂黑,徐徐爬行。庭院东侧绘两层重檐悬山顶楼阁,墙壁四侧涂白,四角立柱朱红,悬山式檐顶涂黑,墨色勾勒出瓦沟,四侧椽头涂白。一层南墙正中开横向长方形窗,窗栏朱红色,窗前站立二人。西侧为女性,双目凝视窗外,头梳蝴蝶形高髻,细眉小眼朱唇,身着绿色交领右衽深衣,衣领涂朱。东侧应为一幼童,黑发圆脸,身穿橘黄色衣袍。二层南墙正中朱红色横长方形窗栏,窗栏内墨线勾绘菱格纹窗棂,东墙窗门敞开。庭院西侧绘一悬山顶亭子,四角立柱涂朱,檐顶涂黑色。亭子前后栽植有一高一低的针叶树,枝繁叶茂,黑色树干,绿色树叶。庭

院正北为一栋两层悬山顶木构楼阁,上下两层均为三开间,立柱、枋额和斗拱皆涂朱红色,柱头和补间斗拱均为一斗两升式。悬山式屋顶涂黑,椽头涂白。一层中间绘墓主人宴乐场景图,宾客东西向对坐,各有三人,身前置红色漆盘。正中为俩舞者对舞,宾客作拍手称赞状。南侧摆放一酒樽,两侧各置三只耳杯,酒樽涂白,耳杯黑鋬白身。东侧三人为女性,跽坐状,均头梳蝴蝶形圜髻,耳鬓垂发,长方脸,浓眉小眼朱唇。南北两人均身着浅色交领右衽深衣,腰束宽带,衣襟黑色,衣领、袖口和腰带涂白。中间一人穿绿色深衣,腰束黄色宽带,衣襟黑色,衣领和袖口涂黄色。西侧三人为男性,跽坐,均束发戴冠,身着黑色长袍,露黑色履。中间二人似一男一女在翩翩起舞,着浅衣绿裤。二层屋顶垂白色幔帐,系黑色花结。东间端坐三人,均为女性,望向一层的对舞场景。三人应为墓主形象,均头绾蝴蝶形圜髻,两鬓垂发,长方脸涂白,弯眉小眼,朱唇轻合,身着交领右衽博袖绿深衣,腰系宽带,衣领、袖口和腰带涂黄、黑彩。右一人双手掩于袖内相握平置膝上,左一人双手掩袖置两膝上。中间置一酒樽,三足,盖有挂钩,樽身黑彩描绘有“S”形云纹和箍带纹,填以白彩和橘黄彩,樽两侧摆放有五只耳杯,耳杯黑鋬内壁涂白彩。西间似为一拜谒图,主人面东而立,双手拢袖平举作揖请状,面前站立一头戴高冠略弓腰的访客。访客身后端立两个身穿白色接袖襦裙的侍女,梳发垂于脑后,腰系黑色细绦带。画幅长130、高80厘米(图一九)。下层一组壁画 整体似绘有一只向东展翅飞翔的雀鸟,鸟羽黑地涂绿彩,多已脱落。鸟身跽坐一绿衣仙人,仙人双手控辔,前有两只黑色仙鹤牵引而行,迎面一人拱手而立,似作接引状。鸟首部站立两只黑色仙鹤,挺颈昂头。鸟身下部还绘有一鱼。画幅宽130、高78厘米。

图三一 奎宿

图三二 娄宿

图三三 胃宿

图三四 觜宿

前室南侧西壁,绘侍女图一幅,侍女头堆高髻,黑发垂于脑后和两鬓,面部方圆施白粉,峨眉小眼,点朱唇。身穿二重衣,外着交领右衽襦裙,衣领涂朱,双手掩袖内平握于胸前,左臂搭红色巾帛垂于身前,面向阁楼的宴乐场面。头顶绘白色云气纹,足下绘熏炉。炉柄竹节状(图一一、一六)。

4.后室

南、北、西三直壁青砖外露,未见地仗层亦无壁画,四角立柱涂朱色,仅西壁枋额之上绘一瑞兽图,两侧立柱红地绘黑色木纹。瑞兽龙首羊角,虎躯蛇尾,白眶黑睛,张口吐舌,作疾行奔走状。瑞兽外围及两侧黑、白、绿彩相间绘以云纹带。画幅宽170、高50厘米(图二一、二二)。

5.券顶

图三五 卯宿、毕宿

图三六 参宿

墓室券顶满绘星象图和仙游人物图,四宫二十八宿以北斗为中心四周环绕、还分布有其他如三台、郎位、天牢等中外星官和伏羲女娲像,旁大多有墨书题名,题名多达42处(含白书重复的题名),星涂白色,各星间多以白线相连,亦有如司禄、司命等星官采用红星涂白,红线相连的。瑞兽、动物均以墨线描形填彩,人物用红彩描绘脸部轮廓,墨线描绘服饰轮廓填彩。整个券顶星象图画幅通长5.7、宽2.7米(图二三、二四)。现依照四宫二十八星宿及其他中外星官分别介绍如下:

(1)东宫苍龙七宿

绘于劵顶,一身长约315厘米的四爪苍龙,尾分叉,头向东疾行。龙腹涂白、绿色,黑彩点肤,尾部墨线绘菱格形羽鳞。东宫七宿分列其身。画幅长约345、宽50厘米。

角、亢二宿 壁画分布区域大多剥落,亦未见墨书题名,惟在右侧龙角处显示有星宿,当为角宿之残留。

氐宿 位于壁画龙首与左前爪之间,可见呈东西向直线相连的三颗星,长40厘米,中有剥落,连星西侧墨书一字上氏下土,当释为“氐”(图二〇)。

图三七 轸宿

图三八 舆鬼

房宿 居苍龙颈与右前爪之间,氐宿以北,壁画可见两星,中间有剥落,两星之间细白线相连,中间墨书“房”(图二〇)。

心宿 四星弧连,位于苍龙前爪西侧腹上部,长43厘米。由东向西星二下墨书隶体“心”字(图二〇)。

尾宿 布于苍龙左后爪及向南一尾之间,螺旋状九星相连,长100厘米。由东向西第九星旁墨书隶体“尾”字(图二五)。箕宿 四星似簸箕状相连,列居苍龙尾端西侧,长28厘米。由南向北星二下墨书隶体“箕”字,旁绘一跽坐的女性人物。头梳高髻,浓发垂于脑后和两鬓,红线描摹脸廓、耳、鼻等,面敷白彩,峨眉凤目,红眶黑睛,朱唇紧抿。身穿白色内衣,外着交领右衽阔袖襦裙,长裙曳地,施淡黄和橘黄彩,袖口涂白。双手掩袖平前举,似执箕劳作状,高23.5厘米(图二八)。

(2)北宫玄武七宿

绘于券顶西部,七宿分列布设该区域。斗宿 呈斗状,可见相连的五星,斗柄部因壁画剥落,失一星,长60厘米。斗柄两星处银河南岸,斗身四星处银河北岸,东侧绘一人,右臂上方墨书隶体“南斗”二字,上身脱落,身形双臂开张,掌心向外,红线描绘掌、臂,填白彩。身穿浅色窄袖袍衣,挽袖露臂,袖口饰白彩,下身露白袴(图二七)。牛宿 三星直线相连,居长白线之北,长18厘米,中为大星。星旁墨书隶体“牵牛”二字,西侧绘牛郎图。牛郎端坐,束发戴冠,红线描绘脸廓、眼、鼻、耳等,直眉细目红唇,鼻下蓄八字须,面涂白彩。内穿白色内衣,外着浅黄色交领右衽阔袖长袍,双手掩于袖内。牛郎身后墨线勾勒有一头牛,四腿直立,头长双角,眼涂黑眶,红唇微张,垂长尾,蹄涂黑彩,腹施白彩多已脱落(图二六)。

女宿 三星呈等腰三角形相连,居长白线之南,与牵牛星隔白线相望。三星周长32厘米,星旁墨书隶体“织女”二字,并绘有织女形象。织女头梳高髻,浓发垂于两鬓,红线勾绘脸廓、耳、鼻等,黛眉小眼,朱唇紧抿,面敷白粉。身着白色内衣,外穿交领右衽绿色襦裙,衣领涂黄彩,袖口涂黄、白彩,蹲坐于白彩描绘的织机前,手执云梭作织布状(图二六)。

虚、危宿 列居女宿之南,虚二星、危三星相连呈“圭”形,圭形内中部绘一头朝危宿方向爬行的龟,白线起稿,墨线勾形,龟背网格涂绿彩,细短尾。虚、危二宿星旁各黑彩描绘一条缠绕的长蛇,与龟共同构成一幅代表北方灵瑞的玄武图。北侧虚宿二星直连距20厘米,星旁墨书隶体“虚”字;南侧危宿三星呈三角形连,长35厘米,星旁墨书隶体“危”字,在龟背上方用白线书写一“虚”字,疑其为起稿标记遗留(图三〇)。

营室、东壁 居危宿南30厘米处,营二星、壁二星相连呈矩形,矩形内绘两鹿,鹿头各朝向两侧星宿。鹿白线起稿,墨线勾勒,长立耳,黑睛红眶,嘴上长须,垂短尾。北侧二星相距24厘米,星旁墨书隶体“营室”二字;南侧二星相距25厘米,星旁墨书隶体“东壁”二字(图二九)。

(3)西宫白虎七宿

绘于券顶南侧中部,七宿自西向东分列,长260、宽65厘米。

奎宿 居营、壁二宿之东,八星相连呈菱形,周长80厘米。内绘一蛇,红、墨线勾勒其形, 涂白彩,黑彩点肤,蛇西侧墨书隶体“奎”字(图三一)。

娄宿 奎宿东约20厘米处,三星相连似矩尺形,长47厘米。星旁墨书隶体“娄”字,并绘有一形似野猪状动物,奔行状,白线起稿,墨线描形绘鬃,在动物后腿下方可见白线书写一“娄”字(图三二)。

图三九 东井宿

胃宿 娄宿之东约35厘米处,三星呈矩尺形,长50厘米,西一星脱落。顶角大星,旁墨书隶体“胃”字,所绘形物脱落殆尽(图三三)。

图四一 伏羲

图四二 女娲

卯宿 娄宿之北约8厘米处,七星罗列呈拱门形,周长96厘米,其一星脱落。拱门内绘有一兔,墨线勾形填以白彩,伏卧状,短尾,头部脱落,西侧墨书隶体“卯”字(图三五)。

毕宿 居于卯宿东侧,六星似“丫”字形,长约40厘米。星东侧描绘一男子,高33厘米,双手似轻握“丫”字柄直立,旁墨书隶体“畢”字,“丫”字上部正中白线亦书写一“畢”字。男子红线勾描脸廓,敷以白彩,头束发裹巾,直眉小眼朱唇,鼻下蓄八字须。身着白色内衣,外穿交祍阔袖白袍,腰系白带,下身局部脱落(图三五)。

觜宿 胃宿之东约23厘米处,三星呈锐三角形,长40厘米,顶角星脱落。三角内绘一猫头鹰,墨线勾形,勾喙涂红,红眶黑睛,双翅抱腹,长尾,西侧墨书“觜戈”二字(图三四)。

参宿 居觜宿东侧,绘一奔驰的白虎,尾端脱落,残长80厘米。白虎乃西方灵瑞,墨笔勾形涂 白彩,黑彩描绘斑纹,昂首抬蹄朝西疾奔,嘴微张,长须。虎头墨书隶体“参”字,旁三星纵向略弧连,长17厘米,其一星脱落。虎嘴下侧亦有三星弧连,星红圈涂白,以红线相连 (图三六) 。

(4)南宫朱鸟七宿

绘于券顶南侧东部,七宿自东向西分列,长360、宽90厘米。券顶东端绘朱鸟,墨线勾勒其形,填白彩饰绿色细羽,脱落殆尽,长约200厘米。鸟首朝南

图四三 北斗、郎位和天牢

图四四 狼、弧和仙人图

飞翔,由头至尾部绘有黑圈涂白星,以墨线相连,周围描绘白色云气纹。身旁绘白星多已脱落,残存有八颗。雀尾绘有一棵暗红色不死树,多已脱落,可见题名“余鬼”“东井”“柳”,另四宿星、张、翼、轸题名(图三七),星形星数均脱落。按照壁画绘画排序分述如下:

舆鬼 壁画提名作“馀鬼”,居东井西北侧,四星分布呈矩形状,周长约102厘米,局部脱落。矩形内墨线勾绘一龇牙咧嘴的小鬼,涂肉色,毛发乌黑高耸,怒目圆睁,红眶黑睛,红口白牙蓄须,赤身裸体,脚掌宽大,胸腹以下大部脱落。头部右侧墨书“馀鬼”二字,局部脱落,左侧身旁白色粉彩书“馀鬼”。壁画舆鬼身长40厘米(图三八)。

图四六 三台之二

东井宿 位近于鬼宿,可见相连的六颗星,当有二星,皆剥落,连星形状近似平躺的“U”形,口部白灰书“东井”二字,连星的中部绘有一禽类动物,当为鹌鹑,大部脱落仅残留有鹑首(图三九)。

柳宿 位于墓室券顶东南角,弧形曲连列于朱雀颈部,仅见四星,柳宿当为8颗连星,余皆脱落(图四〇)。

伏羲女娲 伏羲女娲居于整个天象图的中心区域,面相对,上身均做人形,下身为蛇尾状,伏羲居东,女娲居西。伏羲墨笔勾绘人首蛇身,头束发戴锥形高冠,身着白色内衣,外穿交衽窄袖襦裙,涂白彩和橘黄彩,局部用黑彩点染,腰束宽带。双臂展开,左手持白莲,右手执规,头顶墨书“伏羲”二字,面前及面顶部6星相连成呈曲尺形,身后自头顶至股部6星相连呈斗形,东、西六星各长约50厘米。画幅长60、高70厘米,局部有脱落(图四一)。女娲墨笔勾绘人首蛇身,头部脱落,身着白色内衣,外穿交领左衽窄袖襦裙,涂白彩,局部用黑、黄、绿彩涂染,腰束宽带。双臂展开,左手脱落,右手执矩,头顶墨书“女娲”二字。头顶三星呈开口三角形,长约16厘米;蛇腹三星弧列,长约15厘米;蛇尾三星呈直线,长约20厘米;尾三星北侧列四星呈菱形,周长约35厘米,菱形中部绘一条鱼,白肚,绿菱格形鳞。画幅长70、高95厘米,局部脱落(图四二)。

(5)长白线、日、月,及其他星官星象图除了表现四宫二十八星宿外,重点表现的当是日月,日月之间有条白色细线,初步观察该白线有可能表示银河、赤道或者黄道,初步认定当以黄道为是,其属性当撰专文予以进一步研究,此不赘言。居于整个星象图中心区域除北斗外,在以北斗为中心尚有三台、郎位、天牢、司禄、司命等题名星官和未题名连星组,下逐一述之:

图四七 司禄、司命

白长线 靖边壁画星图中绘有一条细白长线,起于狼星和弧矢之际,循北方七宿中的柳、星、张、翼、轸以北,东行至东方七宿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以北,穿过南斗的斗柄,从牵牛、织女之间穿出,属性代考。

北斗 绘于券顶中心部位,由东向西七星呈“斗”状,长约175厘米,斗身、斗柄因壁画剥落各失一星,玉衡、开阳、摇光三星组成为斗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星组成斗身,天玑星旁墨书隶体“北斗”二字,斗柄东指(图四三)。

郎位 位于北斗斗身以东,斗柄以南区域,六星围列留口,长约85厘米,两人对坐,中部墨书隶体“郎位”二字,“郎”字部首左右颠倒。朱笔勾绘对坐人脸、耳、鼻等,二人戴冠跽坐,脸涂白彩,直眉小眼朱唇,鼻下蓄八字须。身着白色内衣,外穿浅黄色交领右衽袍服,双手拢袖,两人似作论辩状,身前六颗白色棋子呈三角形摆放,当为积星,画幅长65、宽40厘米(图四三)。

图四八 [微]明

天牢 位于北斗斗柄以南,“郎位”东北角,11连星作钩状,长约110厘米,内绘绳索,墨线勾绘涂白彩,局部脱落。绳索西侧墨书隶体“天牢”二字,旁绘一展翅翱翔的雀鸟(图四三)。

图四九 日

图五〇 月

狼星与弧星 天牢东北,墓室券顶东南区域,白长线两侧各绘制一组星宿,西为狼星,星旁墨书“狼”字,绘一受惊疾奔的狼,天狼墨线勾绘填白彩,红嘴长须,红眶黑睛,回首张望,周围描绘白色云气纹。狼星身后可见残留的六星环列,周长78厘米,绘一人挽弓搭箭,人面部涂白,红线勾描脸廓、耳、鼻等,头梳圆髻,浓发垂于脑后及两鬓,粗眉细目,鼻下蓄八字须,嘴涂朱。内着白色内衣,外穿交领阔袖白袍,下身脱落。左手挽弓,右手拉弦,似将长矢射向西方的天狼,人脑后原墨书有字,惜脱落,余字似为“弓”字,该星当为弧星,弧星背后又有驾五彩云两个仙人,大部剥落(图四四)。

□(微?)明 绘于券顶中部北侧,三星南北向呈一直线,长约18厘米,局部脱落。中一星旁墨书隶体二字,前一字上部脱落缺失,似为“微”后一字为“明”(图四八)。

三台 亦称三能,共6星,券顶中部,东西位于伏羲与北斗之间、尾宿与觜宿之间南北向等距约40厘米,绘三组连星,每组两星。每组两星间皆绘有两只黑羽红喙的飞鸟,北二星旁墨书隶体“三台”二字,星距10厘米;中二星墨书模糊不清,星距7厘米,白线隶书“三台”二字,二星之间似书一“中”;南二星局部脱落,星距7厘米(图四五、四六)。

司禄、司命 绘制于墓室东部券顶之上,太阳以北区域。 司命为东西向列二星红圈涂白,红线连接,距4厘米。旁绘一仙人骑坐于龟背上,手持蕉叶扇,龟墨线勾勒其形,面涂朱,背网格状填绿彩,四足移步前行。仙人红线勾勒圆脸、耳、鼻等,头梳髻垂发,浓眉小眼,鼻下蓄八字须,红唇紧抿。身着白衫、白裤,身后墨书 “司命”二字。司命之西绘司禄之神,二星红圈涂白,红线连接,距4厘米。旁绘一仙人骑坐于象背之上,象四腿挺立,墨笔勾绘其形,涂白彩,长鼻圆眼,耷耳垂细尾,臀肥体圆。仙人朱笔勾勒方脸、耳、鼻等,头梳髻垂发,弯眉细目,鼻下蓄八字浓须,身着白色内衣,外穿白色交领窄袖长衫,下裳着白裤,双手持芒勾,背后墨书隶体“司禄”二字(图四七)。

日与月 日在张翼之间,月在危室之间,隔长白线呈东西对望,月相为望月(满月)。日券顶东部正中朱雀西侧绘一直径约20厘米的太阳,白圈涂橘黄色,中绘金乌展翼而飞,下有黑云,其首上翘,形如船状(图四九)。月绘于券顶西部正中,直径约17厘米,涂白彩。月中墨线勾绘一只四足伸展跳跃的蟾蜍,涂白彩,黑彩点肤,由五彩云衬托,仙人驾云,云头作双虎头状(图五〇)。

[五]车 墨书题名在本星官的西端,可见一“车”字,“车”上一字仅见底下一横,当即“五车”。白色粉笔题名靠近星官的东端,仅见一“车”字,疑“五”字已脱落(图五一)。

[军]市 在参宿东、鬼宿西有一长方形共十二颗连星,题名为白色粉笔字,仅见一“市”字,未见墨书题名(已脱落)。本星官图形壁画作四角各一星,余下南北各三星、东西各一星,环框之中有相对的飞禽类图像(图五二)。

图五一 [五]车

图五二 [军]市

四、结语

此次发现的靖边杨桥畔渠树壕汉代壁画墓,是继2008年在同一墓地发掘之后又一次重要的出土,综上所述,壁画除了表现车马出行、门吏、侍女、宴乐、山峦放牧与狩猎图等现实生活场景外,还在前后室的券顶顶部重点表现了二十八星宿、白长线、日月、伏羲女娲以及其他中外星官,是中国天文学考古学首次发现的二十八星宿星形、星数、图像、题名四要素的星象图,2008年在此发掘的壁画墓亦出土与本次发掘相似的星象图,然仅见个别星官题名,地域相邻的定边郝滩汉墓同样也出土有二十八宿星象图,亦仅有个别星官有题名[1]皆不如本次发掘如此完整且成序列。考古发掘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名称见于战国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个漆箱上,仅见题名,无图像、无星形和星数[2],1987年西安交大发现的西汉壁画墓,发现了具有星形、星数、图像的天象图,然而没有星宿题名[3],包含有四要素的靖边杨桥畔渠树壕壁画墓的星象图,为我们快速准确地认知和研究二十八星宿及其他星官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从星象图的构图来看,靖边渠树壕汉代壁画墓显示太阳在张宿和翼宿之间之间,月亮在危室之间,月亮大约处在“对日望”即满月的位置,西安交大壁画墓星图中的日月位置与此近似相同,从星象图构图结构方式看二者当有一定的承源关系。此外星象图中尚有多处没有题名的连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对象,限于篇幅,我们将另辟专文对星象图中涉及的相关问题予以讨论。

壁画内容丰富,保存较为完整,色彩艳丽,除了提供丰富的天文学研究的资料外,所表现的其他题材同样丰富,蕴含了诸如汉代建筑、服饰、兵器以及风俗、神话、宗教、美术绘画诸多领域的研究内容,为每一方面之深入探讨和研究,均提供了新的珍贵的实物资料。

发掘领队:段 毅

参加发掘:段 毅 李文海 张文宝

孙继祖 王小垒 张锦阳

王小兵 雷升龙

壁画保护:王啸啸 宋俊荣 严 静

汤润历

数字采集:段 鹏

数字绘图:雷升龙

执 笔:段 毅

[1]2008年靖边汉代杨桥畔壁画墓和定边郝滩汉代壁画墓相关资料承蒙马明志、吕智荣两位先生提供参考,相关的资料正在整理中,待发。

[2]王健民,梁柱,王胜利.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青龙白虎图象 [J].文物,1979(7):41-45.

[3]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杨岐黄)

Jingbian, Yaoqiaopan, Eastern Han, Mural Tomb, Astronomical chart

The excavated Eastern Han Mural Tomb in 2015 at Qushuhao in Jingbian county, Shaanxi, has a long sloping ramp, brick dome-shaped vault, as well as front and rear chamber. Murals are painted on all of the tomb’s walls, except for the straight walls of the south, north and west of the main chamber, totaling an area of about 20 square metres. The content of these murals include: astronomical chart, spear-holding gate guards, travelling chariots, maid servants, feasting and music. In particular, the astronomical chart drawn on the dome-shaped vault is the f rst time Chinese Archaeology has discovered si gong (four ‘palace’) and “twenty-eight lunar lodges” containing all four elements of information on star shape, star numbering, constellation image as well as naming, providing a basis for interpreting the “twenty-eight lunar lodges” and understanding of zhong wai xing guan (astral f elds) .The murals painting show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sanyuan, zhong wai xing guan (astral f elds), Ecliptic, the sun and the moon. They also provid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reference for Han Dynasty architecture, attire, weapons as well as customs, myths, religion and art. Based on the initial assessment of the murals of astronomical chart and travelling chariots, we think this tomb dates to the middle-late Eastern Han period.

猜你喜欢

前室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撒哈拉沙漠壁画之秘
我在敦煌修壁画
前室加压送风压力控制的讨论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若干条文的见解与建议-防烟系统
北朝、隋唐壁画
消防电梯的设置及防火要求研究
浅谈暖通消防设计施工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