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2017-06-18汤向红
汤向红
摘 要:在和谐社会发展形势下,构建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为了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需结合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在增进教师与学生情感关系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格特质。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理论,阐述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对策。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中小学学校在教学、管理等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文化氛围与文化传统。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建设,也能促进学校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
一、校园文化建设观念
(一)校园文化的建设现状
在校园文化建设期间,不仅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关经验,还需要认识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目的的实现。目前,中小学在教学过程中,单一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没有将校园文化和学习氛围作为学校建设的一个部分。这种教学理念,是完全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也不符合学生文化形成与情感交流的需要。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层面,但并不能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将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改善学生的精神风貌,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二)积极心理学的渗透
建设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中小学生的身心变化规律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都有体现,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心理学与教育学作为有利基础,积极转变学生与教师的精神层面,使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学与教。这种教学理念,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还能保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积极心理学理论倡导的就是美德、品质与能力,不仅为校园文化指明正确的发展方向,还能促进和谐校园文化的形成。
二、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的心理学是人主观上形成的一种体验,对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提出了重要的价值与参考意见。因此,在本文中,将积极心理学作为主要依据,为其提出有效的建设战略,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积极开展。
(一)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体验
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精神文化是以人作为载体的。所以,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并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态度、快乐情绪作为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保证在该环境下,能够让教师与学生体会到教学与学习的快乐。为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首先,要体现充足的幸福感,这与人们的认知水平、评价等有较大关系。如,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理论,人的情绪决定了事物的发生条件和人对事物产生的看法和观点。在传统意义上,人的主观意识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都不能决定未来的发展条件。所以,在对当下事件进行审视过程中,只有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才能够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完成。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快乐与幸福形成的主要条件。虽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负面情绪,但我们不能以宣泄、压抑的方式面对,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当人体被认为是一个统一整体时,需要将人的功能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部分,两者相辅相成。在积极心理学发展理念下,倡导的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一定要引导教育工作者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在工作中严格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对学生实施教育期间,一定要为学生制定针对性教学目标,以保证学生能够达到符合自己的价值需求。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未来实施规划,使学生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将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导向,并向着目标不断前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进步,所以,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各个方面进行引导。
(二)培养学生的积极品格
积极心理学能唤起人更多的自我决定性与乐观,自我决定性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对自己选择的、比较合适的个人品质。该品质的形成以社会价值观、生活条件等作为自己的价值条件。乐观是在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所以,在对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培养过程中,学校需要为其提供充足的外在条件,以使学生的自身价值能充分体现。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力和特质,并积极鼓励学生,以促进校园氛围的有效形成。
中小学生在不断接受教育与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果教师对学生不断批评、惩罚,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甚至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因此,一定要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学生的自身优点,当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呈现错误后,也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对其分析,保证能够利用正确的方式对其引导,这样,不仅增进了学生与教师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三)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积极心理学对群体与社会心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改变了传统的心理学缺陷。在社会发展背景下,积极心理学是人与体验的再形成,在校园建设与发展中,与人的身体健康、校园文化和谐氛围建设存在密切关系。和谐校园在本质上是人的和谐,这种和谐需要和谐环境作为依托,以促进和谐效果的形成。
1.校风与班风
校风是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认识,在相同的目标发展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建立与发展,使全体师生形成一种稳定精神状态。同时,校风也是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作风,所以,在為其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其一,要加强理想教育,使学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远大的志向,以将其作为努力目标。其二,培养个体与集体先进模范,如,确定“三好学生”“优秀教师”等称号,使其在教育发展中发挥典型作用,保证良好校风的形成。其三,促进育人环境的优化,并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
班风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良好的班风也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所以,在为其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到:其一,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并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在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其二,形成健康、和谐的教育氛围,在班级、学校中,可以为其组织相关活动,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多体验。在这种教学形势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为其教学,能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
2.师生关系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期间,还需要发展好师生关系。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需要尊重学生,并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通过自身魅力提高整体的教学活动,也能使学生激发自身的学习潜力。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学习更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3.宣传和教育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在校园中,可以采用讲座、板报、广播的方式对其宣传,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还要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并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演讲竞赛、主题班会等。在该活动下,不仅促进了校园活动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提高。基于以上的分析,因为积极心理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形成的理论体系不够完善,所以还需要对其不断研究,以促进实践教学的丰富性。
(四)扩展社会化服务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最为基础的工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不仅能发挥其专业性,还能为人们提供扩展性服务工作。近几年,社会上的各种公益服务机构为学生、家长提供了更好的咨询服务,进入到学校中,对学生、教师等做出心灵指导工作。在社会化服务领域下,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辅导方式。例如,在2014年增设了家长专场,帮助家长理性看待学生考试,不仅要以正确的心态认识考生,还需要合理调节自己的心态。
基于以上的分析,因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的相关指导,在实践发展中,需要对其合理规划和引导。同时,学校文化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发展需要,一定要以积极的心理意识,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需要,构建新形势下的和谐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刘淑霞,周兰桂,曾郁林,等.以积极心理学引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2(21):74-75.
[2]周炎根.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3):174-175.
[3]倪景.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溫馨教室建设:以上海市同济中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2.
[4]张勇举.论积极心理学在中职学校教育实践运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3):71-72,88.
[5]张旭.积极心理学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3(8):157-158.
[6]胡倩,舒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青年干部的成长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4(5):56-58,61.
[7]吴丽玉.运用积极心理学推动学校和谐发展[J].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1):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