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资源,走进“大语文”课程

2017-06-18陈友情

新课程·中旬 2017年4期
关键词:大语文解放课程教学

陈友情

摘 要:所谓的校本资源,其实一直藏匿于学生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并且有着较大的实用价值。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遵循灵活的应用原则,有效地优化和整合这些相关元素,并且拓展出大量的优秀教育资源。如果教师能够成功地转变当前的老旧观念,并且逐渐发展出所谓的大语文观,并且持续培养自身资源意识,全面结合自己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教学发展现状,达到创造性开发的目的和要求,那么必然可以更高效率地利用周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内容,让学生从根本上得到解放。

关键词:大语文;课程教学;解放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者陶行知,在很久以前就提出了他的经典理论,那就是六个解放。第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孩子可以进行想象和思考。第二要解放学生的眼睛,让学生可以进行观察。第三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可以进行实践和操作。第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探讨和交流。第五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也能自由地探究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第六是解放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开始接触大自然和周边的社会,获得扎实的社会经验。我们所说的大语文观中强调,不能把所有的教育内容安插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有效地结合课外的时间以及本地的个性化教育资源。教师需要持续发展自身资源意识,并且熟悉大语文观的真正含义,通过创造性地开发身边的有效资源,让学生在具有较强实践性以及自由度的学习环境中探究和思考。如此一来,可以更好地确保课改的落实,让学生获得解放。

为了全面地满足当前课程改革的需求以及时代的要求,教师需要有效利用身边的教育优势。通过全面思考,笔者就小学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研究进行了探讨,目的是探索开展创新性教学的策略,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获得良好的成果,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那么,怎样正确理解“整合”以及“校本资源”的概念呢?显而易见,所谓的校本资源,就是以学校为根本的资源,其中包括校园文化、学科内和学科外以及课堂内和课堂外的资源,包括有利于学生发展综合语文能力的一切教学资源。这里所说的整合,指的是融合和综合。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通过融合可以把教学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和重要元素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且确保相关要素的相互渗透以及协调发展,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达到1+1>2的良好效果。在整合校本資源中,需要全面尊重事物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并且及时、有规划地把相关资源导入实际的教学和教育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语文教育和时代以及真实生活的关联性,让语文教育富有时代性,并且发展成一个滋润学生的清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从真实的生活中发掘资源和信息,并且提升实践应用的水平,让语文学科富有科学性。

在开发、利用校本资源的研究过程中,我校五、六年级语文老师把握好四个原则:(1)适用性原则。让课程资源的开发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师的专业能力。(2)适度性原则,即把握好资源整合优化的度,使其始终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3)实践性原则。(4)特色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资源创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具体的可行性研究策略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有效整合课本的资源,把有限的文本转化成无限的教学资源

当前的语文课本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而其中都是良好的教学文本,不仅包含了作者的丰富感情,而且还能看到作者丰富的生命体验以及视角,其中体现了作者特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包含了作者凭借智慧汇集而成的悬念以及空白。在这些静态文字中,可以看到许多鲜活的生活世界以及文化内容。在教材中,还包括了作者用心设计的各种插图以及合理的学习提示,其中可以看到大量的鼓励和期待的话语以及色彩浓厚的学习引子。这种课本和以往的阅读文本具有一定的区别。在这种丰富的资源中,教师可以灵活进行引用和拓展,通过特别的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进而发挥出教材强大的育人力量。这种文化活动的目的是充分满足人发展的实际需求,其中包含了一个人的理想、意志、情感以及欲望,不仅是驱动一个人发展的内在不竭动力,而且是促进一个人形成独立意识的关键。

1.触类旁通、对比分析——科学地使用教材内容

通过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内容,笔者发现课文略读、课文精读之间在形式以及内容方面都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其中存在微妙的联系,教师能够进行纵向以及衡量的对比。通过联通每节课之间的关系,可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让他们学会从独特的角度来品读课文,也就是说可以培养他们的变通性,而不是死读课文。如果进行横向的比较,在讲解季羡林的文章《夹竹桃》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联系他在《清塘荷韵》以及《二月兰》中所展现出的丰富语言魅力,以及其中包括的生活美感和自然美感。教师需要重点分析写法一致的特征,并且通过比较和联系讲解关于《广玉兰》的内容。对于内容比较类似的文章,教师需要进行纵向的对比分析。比如《小草和大树》以及我们熟悉的《躺在轮椅上的霍金》等等,通过相互联系,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学习的正确思路,并且更容易掌握其中的难点内容。

2.感悟升华、拓展延伸——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第一步,巧用课题,使其成为学生感受课文的切入点,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体验阅读的突破点,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第二步,细看插图,驰骋想象,使画面动起来,或给意象赋予生命,在广阔的思维空间中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设想种种情景,扮演角色,挖掘诗的深层内涵,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全面发掘文章中的可拓展元素,进而续写和改编相应的故事内容,比如编写相关的广告内容或者给其中的人物写信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广度。比如,笔者在讲解《我的烦恼》这节课程中,就设计了关于“小记者雪后采访”的步骤,让学生在虚拟环节中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

二、整合学科资源,变封闭为开放,孤立学科生成为互动资源网

如果我们充分利用科际资源,将不同学科整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构成互动资源网,不拘一格地展开教学,就能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学习过程中活学、乐学,培养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我创造性地整合了艺术科、信息技术科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乐园”。

1.唱一唱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能让人产生共鸣,产生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性情。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品悟文本,能打开学生形象思维的闸门,收到很好的效果。如丁劲松老师教学《大江保卫战》,以《为了谁》作为主题曲,在唱中诵,感受人民子弟兵不怕困难、心系群众、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教学《七律长征》,在高唱《长征》歌曲中感悟红军的豪情壮志。

2.演一演

喜欢表演是孩子的天性。课堂表演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挖掘他们的表演天赋,使他们愉悦地投入到课文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课文。如学完《半截蜡烛》后,我校钱学菁老师鼓励孩子创作剧本,表演。经过制定剧本,商定人员,精心排练后,代表年级参加学校的戏剧表演,获得特等奖的好成绩。孩子们通过表演,身临其境地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与敌人周旋的扣人心弦的斗智场面。在表演中,学生感情投入,创造力泉涌。

3.画一画

画画属于孩子们都喜欢的学习模式,通过画画可以把静态的文字转变为鲜活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读《渔歌子》《如梦令》以及《游园不值》等古诗,学生通过对于古诗的理解,可以自主选择有趣的画面,并且从色彩使用、描绘形状等方面体现相关事物的魅力。

4.编一编,找一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教师培训学生处理信息以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大量的实践也表明,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资源,能够有效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产生一种新鲜感,并且获得异常有趣的体验,他们逐渐会提升和发展自己的效率和能力。第一,使用在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来发展学生确定信息的水平。第二,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相关的信息,主要的方式有:(1)实体书店查阅,图书馆搜集,家庭藏书查阅,电视广播查找以及杂志报纸搜集。(2)通过互联网查找,参加相关活动,和同学和长辈咨询等方式。(3)吸收和整理相关信息。想改的教师必须提升教研的积极性,并且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通过有效手段融入信息技术,比如付丽娟老师所教学的《水》这门课程,其中十分逼真巧妙地使用了信息技术,并且营造了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况,再搭配他的独特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产生极大的学习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该课堂参考了相关的比赛,并且在最后的比赛中取得第一名。同时,教师需要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开设关于“信息技术”的栏目,开设关于网络作文比赛以及电脑报纸制作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体验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全面整合校园中的文化资源,把小课堂转化成大课堂,把原本静态的教学资料转化为动态的教学资源

学校可以说是开展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其中的教学活动、教学设施以及教学楼,甚至校园里的每个花花草草,都可以说充满独特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在其中发现闪耀的智慧火光以及灿烂的文化内容。通过相关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具备多元化的教学文化资源,其中有广播电视设备方面的资源、家长相关文化资源、长廊以及操场的绿化环保资源。想要全方面发挥这些有效资源的功能,并且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教育,就需要把当前的语文教学融入这些学校文化中,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合理使用学校内部绿化资源。我校可以说是最新的一批绿色学校,经过计算,实际的绿化程度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五,学校通过精心设计相关的绿化区,在教学楼之间建设出了美丽的花圃,相应的草坪绿油油的,其中洋溢着充沛的生命活力。学生可以在这个绿化区域进行散步,并且容易得到相应的创造灵感,这里的桂树以及合欢树都是学生进行写作的优质素材,其中的植物、小动物都可以是他们研究的对象,是生动的写作。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都深爱着他们的美好校园,而且校园也保护着他的学生,我们可以感受到强烈的人文气氛。

对于毕业班级来说,教师需要为学生编辑相应的作文选

集,让孩子毕业的时候,可以得到特别的礼物。为了做好文章,学生会持续提升写作水平和能力,并且积极找老师请假和指导问题。学生的探究、探索兴趣更浓厚了,而且提升了自身的写作水平,他们许多好作品都选入了优秀作文选集,并获得了作文比赛奖项。

四、全面整合社会实践资源,促进学习形式的拓展,把理论资源转化成体验资源

社会可以说就是一个大的學校。教师要善于在社会中捕捉社会共同关注的、在发展中产生的热点问题,并且融洽地导入到校本资源里,让学校逐渐发展出虚拟社会的特点,这样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见识,并且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心。比如,著名教师付丽娟在讲解《水》这个课程中,就加入了“保护水资源”这个有趣的探究课题。在讲解《海洋》这个课程时,还积极地带领学生参观南京科技馆等场地,通过和海洋的亲密接触,获得了丰富的实践体验。

我校参与校本资源研究的教师,共同进行高年级探究课题的开发,并且充分发掘学校周边丰富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开展实际体验以及观察等活动,进行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比如说,校园绿化调查就是课题之一,还包括怎样美化学校的周边环境、学校文化走廊的设计思路等等。教师指导学生以分组合作的高效方式,利用课堂之外的时间有规划地考察和调查学校的情况,其中包括对校园的观察,对校长的深入采访,对教师的一对一采访,相互交流相关经验。通过开展诸如此类的活动,充分展现了语文“体验课程”的魅力,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另一方面让学生树立了关注人文和社会的情怀。

五、整理生本资源,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处处都可以是创造的天地、每天都可以是创造的时间,每个人都能进行创造性活动。根据对儿童独立生命、人格以及发展特征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是天生的高效学习者,他们有着独立的个性,有着强烈的知识获取需求,他们的想象力非常强烈,在生活和学习中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学生属于最为关键的教育资源,他们的深层积极性、智慧以及学习经验,都可以说是教育活动开展的有效资源,而且是推动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能源和动力之库,只有从合理的角度,通过有效的方式来开发学生的自身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来自于内心的深层需求,就是渴望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以及发现者。教育者的关键任务之一就是持续地鼓励和扶持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大量的实践也证明,笔者的研究对策是具有合理性的。教师需要全面关切学生在心理层面的需求,通过创意地配置和开发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可以让学生获得广阔的施展空间。学生在教师提供的创造性平台中可以有效地进行探究实践,逐渐发展出必备的能力,为后续的发展夯实根基。优化资源,让学生体验大语文课程,可以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提供必要的空间,让学生丰富自身的学习体验,并且尽可能地拓展事业,树立高尚的情操。通过有效结合生活和语文教育,学生可以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中提升自身认识生活和理解生活的水平,了解用语文和学语文的重要性和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展了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也树立了正确的做人理念,懂得了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根据对家长的调查,学生比之前更懂事了,他们的思维不仅和以往一样活跃,而且能够进行综合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水平。

猜你喜欢

大语文解放课程教学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大语文”观下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
“大语文”视野下的阅读培养方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