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公示语分类及其翻译策略

2017-06-17王雪段钨金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策略

王雪++段钨金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外贸易日益增多,人文交往越来越密切。为了与国际接轨,在各大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中,公示语逐渐采用中英双语的方式。近年来,公示语翻译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但对公示语的分类尚没有统一的标准,笔者从文本类型角度出发,对公示语进行分类并探究翻译策略,以期为后续的公示语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公示语;文本类型;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王雪(1991-),女,汉族,河北廊坊人,华北理工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笔译;段钨金(1962-),男,汉族,内蒙古集宁人,华北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2

公示语是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语言,是一种公开面向群众的文字说明。若外国友人对公示语翻译产生歧义、误解或滥用会给生活带来麻烦,影响人际交流甚至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纽马克按照语言功能将文本分为信息型、表达型和感召型。本文以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为基础,探究公示语的分类、特征和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公示语的定义和特点

(一)公示语的定义

本世纪初,公示语翻译在我国译学界掀起研究热潮,翻译家对公示语的定义不尽统一。在200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全国首届公示语翻译研讨会”之前,公示语与标语、指示语、警示语、标记语等词的定义混为一谈。自此之后,我国的公示语翻译才开始有规模、有组织、比较正式的研究。

岳中生(2014)在《公示语生态翻译论纲》一书中,定义公示语为:公示语是应用于公共场所、以公众为受众、具有一定交际功能和目的、以文字和图示为表现形式的特殊应用文体。笔者认为该定义比较全面的覆盖了公示语的应用环境、受众、表现形式以及目的,为后续探讨公示语的分类及相应的翻译技巧做了铺垫。

(二)公示语的特点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而英語属于印欧语系,汉英公示语自然表现出诸多不同的语言特点。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有助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逻辑性的构建恰当的表达形式,从而产生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且可读性强的译文。

英语公示语有十大语言风格:一是名词的大量使用;二是动词、动名词的使用;三是词组短语的使用;四是缩略词的使用;五是严格禁用生僻词汇;六是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七是现在时态的运用;八是祈使句的使用;九是规范性和标准性词汇;十是简洁词汇、精确措辞(戴宗显,吕和发,2005)。其中,汉语公示语中名词和祈使句的使用也非常频繁,如:不可回收垃圾、出口入口、停车场等名词性公示语,还有请勿践踏、请勿吸烟、请勿攀爬由祈使句构成的公示语。因此,多用名词和祈使句是中英公示语中共有的显著特点,本文就这两方面特点探讨与之相关的翻译策略。

在熟知公示语的语言特点之后,公示语汉译英的过程中,将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放在首位,顺从他们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做出相应的正确行为,以最终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公示语的功能和分类

(一)公示语的功能

公示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示意功能(戴宗显,吕和发,2005)。这四种功能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影响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指示性公示语要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如指明道路、处所、位置、方向、时间等,如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楼道里的安全出口(EXIT)没有任何限制或强制的意思,人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各取所需。

提示性公示语仅起提醒的作用,对公众的行为加以指导和规范,如请保管好自己的物品(Take Care of Your Belongings),小心轻放(Handle With Care)。

限制性公示语是对公众行为进行约束,提出限制,即不可以做某些事情,如非机动车禁止入内(Motor Vehicles Only)。

强制性公示语常常使用祈使句,在这种语境之下,人们往往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只能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如请勿靠近(Keep Out),如果违背就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或追究一定的责任。

(二)公示语的分类

纽马克(1982)把语言的功能分为信息型,表情型,感召型。信息型以内容为中心,重在描绘客观存在的事实,传递信息。表情型以作者为中心,重在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召型以读者为重点,在于让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做出回应和举动,实现预期目的性。

而公示语是一种具有告知、标记、指示、警示以及宣传作用的文本,以传递信息和期望公众做出回应为主导,以公众为中心,不强调公示语发布者的主观思想,不以发布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根据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及公示语客观性大众化的特点,将公示语的功能分为信息功能和感召功能。

信息功能指那些告知类文字,陈述事物和事实本身,指示性公示语以传递信息为主,因此,属于信息型文本。信息型公示语主要通过有指示的信息,为公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必要而准确的信息,其核心是文本的内容,目的是准确传达公示语本身的信息。

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公示语都是让人们给予回应,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因此,这三种公示语都有感召功能,但感召程度不同,告诉人们按某个要求去做以规范自己的行为,或者是不要做什么,否则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注意安全”这个公示语,根据危险系数从小到大,可以表示成CAUTION, WARNING,DANGER。综上,在纽马克文本类型理论的基础上,将公示语功能划分为信息功能和感召功能更为合理。

三、公示语的翻译策略

(一)信息型公示语的翻译

公共场所的信息型公示语翻译要以目的语接受者为导向,侧重传递原文的完整内容(刘迎春,2012)。表达事物本身或事实,信息内容是恒定传播的,这就要求译文的语言形式完全适应目标语言的特色,译文的形式应在本质上和目标语言的用法一致。信息型文本表现在公示语上的特点就是多由名词组成。如“接待中心”译为Reception Center, “电脑机房”译为Computer Room,每个词都一一对应,且词性一致。

这种类型的公示语翻译看似容易,但也会由于习惯问题而出现“死译”“硬译”“字字对译”的错误导向。指示性公示语提供纯粹的信息,一些译文貌似正确,实则不符,造成名不符实的错误联想。

笔者曾在某大学教学楼里看到一处公示语的翻译,出现严重误译,把“教师休息室”译成Rest Room,这一定会对大学里的外教或者留学生造成严重的误解,表面上看来rest是对应着休息的意思,然而实际上是指公共建筑物内的厕所,比如女厕所正确表达方式为Female Restroom。这样的错误翻译难免让人贻笑大方,尤其是出现在大学这种高等教育的场所,此情况着实令人堪忧。教学楼里的休息室只要是为教师服务的,应该译为Staff Room。

路标中经常会出现,如新华西道,西藏东路,清華南路这样涉及到东西南北的方位词,也经常出现误译。在北京出台的《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通则》中,将“清华南路”译成QINHUA South Rd,而美籍专家对此的意见是调换South的位置,在查阅了英语国家语料库(BNC)之后,找到South ××Road(如South Oswald Road)7个,而××South Road则一个也没有(王树槐,2012)。同理,新华西道的正确译法应该是West Xinhua Road。因此,要考虑到西方表达的习惯用法,不能只按照中文的顺序直接对应翻译。

针对这种类型的文本首先应考虑中西表达的思维方式,不要出现指示不清晰的错误,避免采用低俗口语化的表达,生搬硬套英语词汇而不考虑实际的语境,只会让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

(二)感召型公示语的翻译

用公示语引起他人注意,或促使他们采取某种行动,这就是语言的感召性功能。该类型的文本核心是读者,希望他们能够按照文本的意图去感受,去思考或行动,即对文本有所反应。传达出言外效果,译者应以读者的同等反应作为翻译的总目标(李治,2010)。

感召型文本表现在公示语上的特点是多用祈使句,如 “No Smoking”简短有力,带有强制性,因此翻译时应注重语气,本着礼貌的原则。比如各大商场或商店的门上贴着“顾客止步”,翻译成Guest go no further,语气太过生硬而严肃,可以采用正说反义的翻译策略,改为Staffs Only更为合适。同样地,“油漆未干”译成 Wet Paint,也是正说反义的表达方式,符合英语读者思维和英语公示语表达习惯。

感召型公示语翻译目的在于人际交流,但有时汉语的表达会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而翻译成英语时就太过含蓄,不能传达出原文的力度,如“小草微微笑,请您走便道”译成The Smiling Grass Would Like to Say:”Please Walk on the Pathway”和“小草有生命,脚下请留步”译成Please Give Me a Chance to Grow。这样的翻译难免冗长,不能达到公示语简明醒目的特点,不能引起公众的反应,应译成Keep off the Grass简明扼要,更符合语境,能够传达出原文的意图。

针对此种类型的文本,一方面要注意语气的表达,不能太过强硬让人造成不被尊重的感觉,可以采用正说反译的策略,让人更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表达也不能太过含蓄,一味追求汉语中的表达的意境,只能让译文变得拖沓,这时就可以本着简洁的原则,采用省略法翻译。

四、结语

明确公示语的文本类型对于公示语翻译至关重要,笔者将公示语划分为信息型公示语和感召型公示语两种类型,根据中英公示语多用名词和祈使句的共同特点,在具体的翻译方法上进行探讨,可以采用正说反译,省译等策略。总之,在进行公示语翻译时,首先要区分信息型和感召型,以读者为中心,尽量采取国外受众的思维方式,考虑到中英语言体系的差异,不要落入文字陷阱之中。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Oxford: Pergam on Press Ltd., 1982.

[2]岳中生,于增环. 公示语生态翻译论纲[M]. 北京:科技出版社,2014.

[3]戴宗显,吕和发. 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J]. 中国翻译,2005.06.

[4]李治. 纽马克、莱斯的文本分类及翻译方法论的比较分析[J]. 理论与方法,2008.10.

[5]刘迎春,王海燕. 基于文本类型理论的公示语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12.06.

[6]牛新生. 公示语文本类型与翻译探究[J]. 外语教学,2008.03.

[7]王树槐. 地铁公示语翻译:问题与原则[J]. 上海翻译,2012.03.

猜你喜欢

公示语翻译策略
提高全民语言意识 发展城市软科学建设
嘉峪关文物景区公示语英译研究
探析长沙岳麓山韩语公示语误译现象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