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时刻刻》中的女权主义分析

2017-06-17郭荣琼

青年文学家 2017年15期
关键词:父权制女权主义迈克尔

摘 要:随着女权主义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和女性主义的繁荣,许多女性主义批评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时时刻刻》,但她们都集中在分析女性主体意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女性命运的悲剧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阐释《时时刻刻》中三位女性的迷失形象。

关键词:女权主义;迈克尔·坎宁安;父权制

作者简介:郭荣琼(1983-),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5--01

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被视为从属地位,也就是他者和第二性。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重新解读《时时刻刻》以此来分别分析三位女性的反抗并迷失的形象,旨在指出在强大的父权制的背景下,作为他者和第二性,弗吉尼亚,劳拉和克拉丽莎,三位具有女权思想但觉醒不彻底的女性对她们的悲剧命运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和努力,虽然取得一定程度上的自由和独立,但并不彻底。通过分析三位女性在反抗父权制和追求自由的艰难历程以及三位女性抗争和追求的过程中,反抗与妥协并存造成她们迷失的形象的分析,找到造成女性悲剧的原因,即根深蒂固的父权制和不彻底的女性意識觉醒。

二十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严重的精神疾病的困扰下创作?达洛维夫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与被束缚感行走在绝望的边缘,对她来说,文学创作在她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不仅因为写作是表达她的情感、思想和她探索她所生活的世界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她逃避精神错乱的港湾。迈克尔·坎宁安在书中这样写道“文学创作不仅仅是她智慧和情感的总和,更是她经历的总和,通过她的创作能使人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神秘性,而且非常幸运的是她能够通过这种内在的功力去创作,在这种状态下写作她深感满足。”她有意识,她必须扮演其他社会角色,不仅仅只是一个作家。她必须服从伦纳德的命令尽一个妻子需尽的责任,例如作为家庭主妇她让她的女仆联系客人等等。但是这些社会角色就像镣铐禁锢着她,她试图去逃避自己的职责和角色,她逃到了火车站,但是她没有勇气。在她与伦纳德一起回家的路上,她一直想“火车站的另一头是伦敦,伦敦意味着完全的自由、爱和疯狂的艺术。”(迈克尔坎宁安,1999:172)在自由和在里士满的禁闭之间,这种两难状态驱使着的痛苦和疯狂。来自她内心深处的声音不断的呼唤她去伦敦呼吸自由的空气,但她的脚却没有走出一步,她必须履行她的角色和职责,为了她的丈夫和她的家人。

二十世纪中期美国家庭主妇劳拉,正怀着她的第二个孩子,读了伍尔夫的小说后对自己所选择的生活产生了怀疑。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她反对监禁寻求自由的方式是读书。繁琐的家务,照顾丈夫,扮演一个好妻子诸如此类的社会职责令她深感窒息。她与她的朋友凯蒂的吻冲击了她的意识加速了她的出逃。她企图自杀,逃避自己作为一个好母亲和好妻子的角色和职责,但因为她子宫里的孩子而放弃了,虽然她决定了选择生存,但是生存在自己的世界里。

生活在二十世纪末的美国编辑克拉丽莎是现代版的达洛维夫人,女性主义运动经过多年的抗争,终于为女性争取到了在经济以及工作上的独立和在行动与心灵上的自由。作为一个同性恋,她和她的女性朋友生活在一起,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体现了半个世纪以来女性解放运动的可喜成果,女性的独立必须以死亡或出走相抗争到可以自由追求任何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她刻意沉迷插花、办派对和照顾她的前情人查理斯,这一切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生活的意义从而逃避去思考社会习俗和权威。

在时时刻刻中,坎宁安描述的三个女人都有强烈的追求自由和改变生活境况的渴望,但同时这种渴望是藏匿的。克拉丽莎总是回想起她与理察年轻时的那个吻,她回想如果理察选择她而非路易斯那么她将会成为一个家庭主妇,她会比现在更幸福。劳拉不愿意做家庭主妇,但她却怀孕了困在一个世人都羡慕的房子里。他们都希望他们现在的生活可以改变,弗吉尼亚急于回到伦敦的生活,劳拉只是希望自由的读书和独处,克拉丽莎希望她能完全拥有理察并和他结婚。

查理斯死了,这一天结束了,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理察所代表的父权制的崩溃。然后三个被抑制的女性都走上了自由之路。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弗吉尼亚终于知道如何去安排她小说中达洛维夫人的命运,劳拉在她的宝宝将要出生时决定离开家人寻找她真实的自我。克拉丽莎认为,在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让她难以承受,同时她感觉前情人的死亡让她从中解脱了。然后她说“现在”时间(迈克尔坎宁安,1999:224)“一切都准备好了”( 迈克尔坎宁安,1999:22)。小说将近结尾时年暮的劳拉与克拉丽莎不期而遇,一番恳谈后,劳拉对当年远离家庭的桎梏,选择独立的生活无怨无悔,而克拉丽莎也终于顿悟:面对真实的自我,勇于面对自己的人生,了解人生的本质,真正热爱生命才能拿得起放得下。

这三位女性反抗与妥协并存的抗争之路的原因既有牢固的父权制制度也有女性自身局限性。小说站在女性视角,以女性为叙述主体和情感重心,三位女性所做出的思考与斗争,代表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从伍尔夫的死亡到劳拉的出走,最后克拉丽莎终于公开的同性恋身份完成了对男性秩序的毁灭性反抗。本文为女权运动和妇女的真正解放有积极意义。不仅为女性解放提供新道路——女性结盟彻底推翻父权制,而且也引发人们对妇女问题的思考并为女性真正解放继续抗争。

参考文献:

[1]陈千里. 社会性别(Gender)[J]. 文学与文化,2010,(2).

[2]国春玲.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迈克尔·坎宁安的《时时刻刻》[D]. 东北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父权制女权主义迈克尔
叶兆言小说中的现代性探析
Open Basic Science Needed for Significant and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蝴蝶
压迫、疯癫和“胜利”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