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7-06-17黄奕芳
黄奕芳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加强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对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同时还强调:“要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阅读的良好氛围。”这些都在提醒教师,应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针对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应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训练,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习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创造广阔的阅读实践活动的空间,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和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学生潜能和聪明才智的培育者。为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潜能。课内外阅读结合的传统做法是:以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以课外阅读充实课内阅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就引导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集》;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这一单元,就向学生推荐《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等作品。这种阅读相对被动,阅读的质量和效果也难于检验。因此,可以尝试反过来让学生在课前先阅读原著,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情感,理解作品的内涵。如,学习《草船借箭》之前,先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等到学这一课时,学生清楚故事的背景,会对课文人物,特别是诸葛亮顾全大局、足智多谋的形象了解得更为深刻。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能在课内学习中得到运用,这无疑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智力背景,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课外阅读的自信心和积极性自然会更高,对文本的解读也当然会更厚重。
二、创设阅读积累与说话训练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作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课外阅读积累的材料中,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较广泛的内容。可以每节课安排课前五分钟讲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利用这个时间,可以积极开展一些与阅读有关的说话训练。如,让学生用积累的词语说一段话,开展古诗背诵活动,向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书,讲讲今天阅读的有趣故事,谈谈今天的阅读收获,等等。还可以针对某本书,从不同角度淡自己的看法或就里面的某个情节或某个人物开个辩论会,这样也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辩,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完全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与写作好比是是语文教学的双翼,学生只有“双翼齐丰”,才能展翅高飞。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推荐、指导读书方法和分享收获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的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处处留心皆学问”,这里的“处处”也包括课外阅读。养成“留心”后的练笔习惯,阅读到比较好的东西就模仿着练。读中悟写,写中学写,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四、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小学生年龄小,表现欲、好胜心强,有机会将自己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在众人面前展示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教师应该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竞赛等阅读展示活动,活学活用阅读得到的知识,这样既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陶冶学生的情操。基本的做法可以是:每学期组织课外阅读知识擂台赛、诗歌朗诵会、展评读书笔记、排演课外阅读剧、编辑手抄报等活动。还可以开展“好书伴我行”、“我读书,我快乐”等读书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向《潮州日报?小学生周刊》等报刊杂志投稿。活动中学生各显其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比、展、演、编等活动的开展,给学生创设了的交流平台,唤起了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潛移默化中滋养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实践证明,加强课外阅读的训练,给学生创造广阔的阅读实践活动的空间,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能力,大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于永正说:“靠自己读书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因此,有了教师正确的引导,这些爱阅读、会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成长得更结实,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一定会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