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7-06-16韩小波

现代交际 2017年9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问题

韩小波

摘要: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各院校为了满足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模式和管理观念上积极寻求创新和突破,树立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使高校教育质量和管理质量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但就客观而言,仍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影响和制约了其发展和壮大。对此,下文就以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为阐述重点,分析问题存在的具体几个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为发挥高校管理作用、提高管理质量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22-02

当前,高校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方面,高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办学条件和办学环境不断升级和优化,整个高校教育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为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但另一方面,在高校人数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开放性的发展过程中,学生所面临的管理难度和挑战也不断增加,甚至影响到高校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因而,正视高校学生管理问题,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改善,探索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管理新途径、新方法已经成为高校发展中的重点任务。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学生作为学校建设的有机构成部分,学生的良性发展是学校办学的核心思想,强调对高校学生管理是以学生为立场,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对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是学生成人成才的一个必然要求。高校学生都已经形成自身的发展观念和思想观念,但本质上还比较“单纯”,思想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对此,我们在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学习管理过程中,要加以正确思想的熏陶和引导,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学生管理机制,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思想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疏导,让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愿意接受管理和指导。如:刚进入校园的学生,充满好奇又比较迷茫,在管理过程中,要循循善诱,要有耐心,同时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去适应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和生活习惯;即将毕业的部分学生,对未来无措,对自我缺乏定位,对就业和择业没有方向,对此,在管理上应加强与学生的探讨,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对学生自身能力和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帮助学生正视自己,正视就业、择业,提高学生的信心。二是,高校学生管理是适应现代化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校的生源范围不断拓展,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也逐渐向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高校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生机,但同时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思想观念所受到的诱惑力越来越大,受外来思想影响越来越大,思想跳跃性和变化也越来越大。如:网络的普及在给学生提供诸多信息资源的同时也传播了一些负面的思想和消息;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自理能力差;学校扩招导致门槛降低,生源质量不平衡;弹性学分制,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寻求创新和突破,摒弃传统管理的单一性和刻板性,让高校学生管理更为灵活,更有效,更切实地处理学生问题、学生矛盾、学生负面情绪和思想,促进学生良性发展。

二、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据地,对学生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质量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因而,我们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管理的贯彻始终,要深入、详细、积极,要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模式,以彰显管理的价值和发挥管理的作用。但也要正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客观问题。人才作为第一生产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高等院校开始把招生率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势和推动学生发展的途径,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平台,满足了更多学生的升学需求,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促进了全民教育的发展。但同样在这种过渡的阶段,教学模式的创新、多元化的发展、学分制的弹性化等都使对学生的管理面临一个困境。

(2)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还较为传统。重教轻管一直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是针对学生特殊事件的,是学生已经发生了某种事情后才进行的,存在一种事后管理的观念,对管理赋予了事件性质。管理渠道单一,管理手段、方法落后,忽视了管理的贯彻性和学生的独立个性的发展。统一化、标榜化的管理,使管理因管理而管理而不是因服务而管理,管理成为一种机械化的模式而不是手段和方法。

(3)学生的群体特征。在多元化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越来越明显,个性独立、思想多变、标新立异等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一个标配。学校向大众化、普及化方向发展,生源来自五湖四海,其个性化明显,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在理念、信念等方面存在区别,在意识形态、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些个体差异性、群体特征都给学校学生管理带来了各种难点和问题。

三、高校学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校加强学生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学校管理建设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考虑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排忧解难,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为管理者提供依据。高校学生管理涉及對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协调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等各个方面的关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对学生开展管理中要多倾听、多了解,不能盲目按照主观感受进行管理,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同时进行人性化的管理,使管理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使管理制度发挥其导向作用,深入到学生、教师、学校各个方面,以促进校园良好风气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向上发展。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方面既能体现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民主化,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更愿意接受管理。另一方面,学生掌握了自主权,相比于教师,学生更加清楚自身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变化,让学生参与既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也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管理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

(3)加强学生组织管理。建立形式多样的组织活动,提高学生的凝聚力,既方便学校管理,也让学生找到自身定位。以组织形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约束,管理质量和效率更高,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使整个校园氛围积极向上。

除此之外,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互联网给学生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互联网,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建设具有校园特色的校园网,加强校园网的宣传力度和引导力度,让学生去关注和了解学校中一些充满正能量、积极、阳光的事件,如:优秀学员、学校光荣事件、学校组织的比赛活动等,既打造了文明校园、和谐校园,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学生正确价值观、思想观、学习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姚磊.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对策研究[J].甘肃科技,2011.

[2]张卉.坚持“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理念初探[J].高教高职研究,2012.

[3]陈清义.关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责任编辑:孙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校问题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