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月明
2017-06-16李静雯
李静雯
月是故乡明,情为亲人重。
——题记。
童年对每个人来说就像是一首经典老歌,时间愈流逝,愈能体味其意蕴。前些日子在一家很有味道的小店里闲逛时,无意间听到罗大佑的《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忽然之间仿佛内心的某些柔软被触动。回到宿舍后,我立即就找来这首歌,戴上耳机,熟悉的旋律将我带回蝉鸣阵阵的夏天,与此同时,出现在我脑海的是一个颤巍巍的身影——我的曾祖母,那背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昨天在浏览微信时无意看到一则内容,是关于央视的一条广告,十分感人,使人观后潸然泪下。我又想起了我的曾祖母—— 一位极其平凡却贯穿了我整个年幼无知时期的老人。我们那里的方言都管曾祖母叫做“老奶”,依稀记得,在我尚是伢伢学语时期,那时她也已经七十多岁,.她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动乱,坚强不屈深融于性格之中,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曾经听爷爷说过,曾祖母是后来嫁给曾祖父的,但是她却自从嫁到这个家也就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将爷爷他们兄弟姐妹四个拉扯大。自此我对她的敬意又多了几分,而在我心中,她也是最可爱的也是给我最多疼爱的人。
时间宛如墙上的青藤,总能蔓延出一片赏心悦目的青绿。有人说小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一把玩具枪,或是一枝棒棒糖,又亦或只是一捧再常见不过的泥土都让人心生欢喜。我家的亲戚特别多,很多甚至我都不知道如何去称呼,逢年过节时候总会有很多人来看望曾祖母,那也是我感觉最快乐的一段时光。特别是中秋节,每当这个时候,她家的两个柜子里面总是放满了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各种各样的口味,许多盒子的外观也很漂亮,小时候的我绝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吃鬼,在那时我的眼中,曾祖母家用来放零食的那个箱子俨然就是一个百宝箱,拿着盒子里面的刀叉我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曾祖母总喜欢让我到她的家里去,然后从柜子里面拿出各种各样留给我的小零食,临走时候又是满满的一书包,那时的心也总是快乐而单纯的,给我的童年时光也无疑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很长一段时间,曾祖母的家也是我温暖的港湾。记得小时候的我特别的顽皮,活生生一个假小子,每当我做错事情闯出祸端,为了逃避爸爸妈妈的责骂,我就急忙跑去外祖母家,往往那时候,一到她家我就直接跳上床来,打开电视,看起那时候播放的为数不多的动画片。等到妈妈来找我时,她的气大抵也是消除了,再加上曾祖母对我的”维护“,我就又”平安无事”地回到了家。
那时的天总是很蓝 日子总过得太慢,曾以为长大总遥遥无期,不经意间却已然长大。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越来越能体会到时间流逝的飞快,有时候我想时间真是一个既公平又残忍的东西,从不肯为任何的人停留。我在一天一天地长大,曾祖母却在满满变老,上次十一回家时候再次见到曾祖母时她与我脑海中儿时的记忆大不相同,现在的她变得行动迟缓,说话也是吐字不清晰,腦子也有一些糊涂(大多数人老了都会有一些的)。我记得当我站在她面前时候,她竟然也认不出我来,只记得当时她一直拉着我的手,一个劲儿让我和她一起吃别人来看她时候拿的那些东西,她的手依旧是那么地温暖,我也笑着,只是笑着笑着突然感到一种心酸,这也说不上是矫情,大抵人在面对生老病死的时候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第一次如此害怕乃至抗拒死亡的到来。史铁生曾经说过:“死亡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曾几何时,我也认为自己可以理性地来看待这个人生终极的问题,如今我的内心却在恐惧,害怕它无情地带走我亲爱的人儿。也曾记得,在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我搬来小板凳和曾祖母一起在庭院中赏月,那时她说我的脸和天上的月亮一样圆,其实我多想告诉她一声,其实啊,你就是我心中的那轮明月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很佩服子瞻这种面对离别时候的坦然豁达,龙应台的《目送》让我更加感叹人世间人与人的缘分的短暂与珍贵。前几次在家我很少再到曾祖母的身边去,人老了难免看着有些可怜,我只是害怕看到她的苍老时候无力的心痛,如今想来,我的想法是何其幼稚啊,我想,再回到家中,我一定会紧紧握住她的手 搀扶着她带她走遍村每一个角落,享受暖暖的夕阳倾泻在身上的每一刻,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向她表达我心中的爱。
人世间有太多的来不及,来不及说出的爱,来不及说出的抱歉,来不及给的拥抱,来不及寄出的信,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一切都还来得及的时候小心翼翼呵护手中的珍宝,一刻也不要放松,人生之路何其漫长,愿我们都能够且行且珍惜。
是夜,于校园的路上独自漫步,抬头望去,天上的月亮竟是如此的圆满 明亮------就像儿时记忆中的那样,仿佛又回到了满天星星迎着风奔跑的日子。身在他乡,志在远方,你们的爱让我坚强,我想起了我的曾祖母,也想起了那些和她一样市场牵挂我的人,因着他们,我前行的脚步不再彷徨,反而更加勇敢坚定......
于是心中默念:月是故乡明,情为亲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