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创新型作业设计的可行性实践研究
2017-06-16胡钰玲
胡钰玲
摘要:随着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设计环节的创新已经为越来越多的老师所重视,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教学的另外一个环节——作业的布置却时常被教师所忽视。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渠道,是学生由知识到技能形成的桥梁。但传统的作业还存在许多弊端,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有效性随之下降。本文针对目前科学教学中的作业设计问题,对创新型科学作业设计作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创新型作业;作业设计创新;作业有效性
一、创新型作业设计的背景
科学(7—9年级)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从关注“学术性”到重视“社会性”,从“以学科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转变,从“掌握知识”向“多元功能”转化。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初中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相比之下,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作业似乎没能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不少教师作业观相对落后,作业形式、内容相对单调,作业完成标准及评价方式统一,学生虽然花了大量时间在作业上,效率却十分低下,作业的质量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业作为教与学的交叉点,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最经常性的一项实践活动,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用来检查、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现在的中学生,课余时间几乎全被作业所占据,有多少作业是有效的?又有几位学生每天是在自愿地、愉快地完成作业呢?根结底是因为,学生对作业没有兴趣,不喜欢作业造成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新型的作业理念,抛掉原来单调的作业形式,让作业的内容丰富起来,让学生爱上作业,让作业真正有效,从而提高科学学科的教学质量。
二、科学作业设计理念的创新
美国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提出三个教学原则:即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根据这三个原则,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科学作业设计的创新,既要批判地继承传統科学作业“以练促教”的优点,同时又要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设计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具有探索与思考性、并且学生乐于接受的科学作业。布置科学作业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内在需求不同,对作业的表达形式、目的、内容、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业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最终实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理想。教师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上游的学生着眼于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中游的学生着眼于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下游则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识记和了解。争取做到上游学生知识与技能并重,得到发挥,中游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不断提升学习的自信,下游学生“低起点,小坡度”,消化得了。 “教育就是给予机会”,只有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机会,产生学习的成就感,才能进一步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注重作业内在的有效性。
作业设计要紧密围绕教材内容,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突出教学重点服务。不仅要有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更要有助于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好形成。新课标下的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提倡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我们布置的作业,能否有效地达到这些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出发,设计更为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多样化的作业评价。
(三)注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作业要有效的为教材内容服务,也应该关注生产和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调查发现,科学吸引学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科学能使学生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奥秘。因此,布置紧密联系日常生活事例的作业,体现科学较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学生真切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同时要适当结合当今社会热点,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捕捉最新信息,利用科技最新成果,就能调动学生兴趣、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使学生用科学知识有效地解决生活中想知道而又不知道的一些问题。
(四)注重作业量和作业难度设置。
现在的许多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继续一味追求数量,采取题海战术,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他们就会消极应对,导致作业效率低下。反之,过少的作业量仿佛蜻蜓点水,达不到巩固和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必须确保每一道题目的设计都有教学目的,每一项训练都有教学意义。同时难度上的设置最好采用一定的梯度排布,让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就能够解决,使作业起到鼓励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的作用。
三、科学作业设计形式的创新
学无定法,教无常法,作业设计的形式也应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而有所选择。传统的书面作业在巩固知识上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能力上有所欠缺。除传统书面习题作业形式外,教师可以穿插多变的作业形式。
1.家庭实验探究型作业。
现浙教版的七到九年级科学教材中,更加重视实验课科学探究,共有活动和实验400余个,但有的实验受到设备条件和教学时间等因素影响,不易操作。很多时候教师只能“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其实很多实验完全可以让学生在家里完成。
例如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和浮力相关知识,设计了液体压强和浮力产生原因等系列家庭小实验;又如在学了植物的营养繁殖时,布置学生回家做土豆等植物的营养繁殖实验;在学习种子萌发的条件时,让学生回家利用绿豆种子做萌发实验。在此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培养了战胜困难、经受挫折的良好思维品质。在实验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要鲜活的多,深刻的多。
2.实践型作业。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当然学生也不能被禁锢在书桌上。教师经常利用课外作业的机会,创造性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把学生引向课外,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进行参观、考察、调查等活动,拓宽知识来源,获得独特体验。
如在学习了生态系统后,请同学对学校花坛或居住的社区中的生态系统成分、种类、数量关系进行调查;在学了电路后,请学生调查并画出教室、家中電路图;学习了摩擦力的知识后,请学生调查哪些摩擦是有害的,哪些摩擦是有益的;学习了安全用电一课后,布置学生利用家中电能表测出家用电器的实际电功率……
笔者认为设计此类型作业,题目难度要适宜、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关注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3.归纳比较型作业。
归纳型作业的布置,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这是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从而生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认识结构中新旧知识互相作用,导致新知识的被同化,从而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旧知识也因此得到了修正而获得了新意义,这种同化过程,就是学生积极从事学习的过程。
如在八年级上第一章《生活中的水》教学中,笔者布置归纳比较作业:归纳整理水的性质、比较压力和重力的异同、归纳比较固体液体压力压强的异同……此类作业还有:在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后,请学生找出所学过的涉及酸的化学反应,并整理归纳出酸的性质。在学习电动机、发动机后,请同学归纳出电动机、发动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学了电路的连接,归纳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还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比较”;“光的反射、折射比较”;“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的比较” ……每章学完后,让学生归纳出一章的知识框架和重难点等。
学生在归纳比较中采用了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等方法,通过归纳比较,同中求异,异中同求,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在完成作业任务,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评价。
4.论文型作业。
一般情况下,最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是复习课的作业,它往往是没完没了的试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消极应付。笔者曾学习前人之鉴,在七下《运动和力》这一章的复习作业中有如下设计:
你最喜欢的一项运动是什么?最崇拜的运动员是谁?能否将他(她)在赛场上的表现,用运动和力的知识加以描述?(以小论文的形式)学生热情高涨,恨不得马上就想完成。交上来的作业更是令人惊喜。
如有学生这样写到:姚明,NBA的佼佼者。赛场上,姚明用力向前运球。运动过程中,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也改变了球的形状。当他用力拍打篮球,手会很痛,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姚明将球运到篮板前投篮,篮球离开了手还能向前运动这是因为惯性,只见篮球在空中飞向篮板,球进了!姚明微笑的向观众示意,站立在篮球场上的姚明受到相互平衡的两个力: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将优秀小论文贴在了“展示窗”上,同时也将知识点有问题的语句摘录下来,让同学们一起来纠正,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强了学习的兴趣。除了归纳总结型的论文,也可以让学生写一些想象型的论文。
5.开放型作业。
开放型作业主要表现在题设条件开放,题设情景开放,解题方法的开放和问题答案的开放。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勇于探索创新。
例如:学习了八年级《电路探秘》后,笔者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作业:在回家的路上,同学们仔细观察路灯,它们存在哪些弊端?怎样设计更合理?很多同学在作业中写到:现有的路灯,不能做到人走灯熄,浪费能源……并且提出了很多建议:如果能设计一种像手表一样戴在手上的摇控器,随时能打开或关闭,使灯发光或熄灭……笔者布置的方案设计作业还有:在学习了电路后,请学生提出优化家中电路设计方案、前后门铃等的电路设计方案……
学生在完成此类作业时,答案丰富多彩,笔者在课堂上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有关知识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自主学习和分享成果的乐趣。
总之,还有许多如观察型作业、合作型作业等。作业过程是学生智慧、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科学作业应由单一书面机械重复的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自主性的方向转变,让学生乐于作业,并从作业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作业设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作业方式,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学生根据喜好来有选择的做作业,宣扬的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个性也得到了一定的张扬。创新作业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做科学作业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多彩,充满灵气的作业,每次都能惊喜地发现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点滴创新,与学生共享学习的乐趣,批改作业不仅不会枯燥乏味,简直是一种收获、一种享受。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作业设计和实施在实际教学操作中还有不完善,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在目前初中每班40人左右的条件下,作业完成后,如何去评价,在作业展评时,如何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充分交流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初中科学作业的设计,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在初中科学教育中开辟出另一番天地。
参考文献:
[1][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3]张玲.李成广.例谈新课标下让学生心动的作业设计.中学生物学,2005。
[4]秦红艳.初中科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微. www.skjky.com ,2009。
[5]周丽娟.谈如何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08。
[6]徐勇.龚孝华主编.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袁国道.新课程下物理作业的创新设计[J].学科教学,2006。
[8]李福琴.常宝宁.生活视野中的课堂教学[J].课堂教学,2008。
[9]姜旺兴.初中学生作业设计的思路与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