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权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角色调适的研究

2017-06-16杨鑫

现代交际 2017年9期

杨鑫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老人来说,他们希望在晚年能够享受天伦之乐。然而,老年人属于无权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丧偶老人等更为明显。本文针对作为弱势群体的退休空巢老人,以Y社区某项目为例,通过小组活动,了解退休老人的需求,协助老年人提升权力感,减少无力感,激发老年群体的潜能,转化心态,使他们树立信心,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能力,提升角色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调整好角色定位,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快乐地安度晚年。

关键词:增权理论 老年社会工作 角色调适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55-0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演进,老年群体数量越来越大,从一定程度上讲,老年群体也属于弱势群体,而无权感是影响老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关键障碍。基于此,在老年社会工作中引入了增权理论,目的是使弱势群体减少无力感,促进老年人社会主体意识的提升,激发老年群体的潜能,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一、增权理论

(一)增权的含义

增权,即增能、赋权,是上世纪70年代经所罗门研究,逐渐发展成社会工作专业中的重要理论。增权理论中的权力是指人们改变现有生活状况、获取资源的能力。增权是与无力相对应的。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面临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是政府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亟待社会工作的介入,使他们在承认自身存在弱势的基础上,协助老年群体减少无力感,提升社会交往与社会参与能力,建立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自信,增加掌控所处环境并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二)老年人增权的原因

(一)从个体层面来看

(1)老年群体生理机能衰退显著,新陈代谢速度变缓,使他们面临各种疾病的困扰和威胁。自身生理方面的问题使老年群体产生无力感。

(2)Y社区参与项目的老年人大部分是退休干部,他们由社会上的独立个体变成了被照顾的个体,从领导或较高职位变为退休人员,从拥有忙碌的工作生活变成退休在家,闲暇时间占据日常生活。这些转变很容易让老年人产生心理落差,出现否定自我等不良的心理变化。

(二)从社会交往关系层面来看

(1)老年群体人际交往圈变小。老年人退休后,与之往来的人数大大减少,同时,由于老年人反应变慢,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减弱,与其他年龄段人群交流话题减少。这些会使他们感到失落,不被理解,减少与其他年龄层的交往沟通。甚至有的老人不愿参加社会工作者组织的活动,也不愿与相同年龄段人群的交流,导致他们沟通出现障碍,不愿与人说话。

(2)老年群體社会支持系统也在弱化。由于老年人退休后逐渐脱离了社会,他们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依靠家人以及亲朋好友等非正式支持系统,然而,这些非正式系统由于资源和信息的有限,所提供的支持也在减少。对于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如养老机构等,提供的服务也有限,使得老年群体社会支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

(三)从社会参与层面来看

(1)老年群体退休后社会地位降低。现代社会对地位高低的衡量主要依靠个人获取经济的能力、对社会关系网的控制力和对社会政策的影响力来确定。Y社区老年人属于退出社会劳动领域的群体,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关系网缩减,影响力也降低,社会地位下降。这些现象会使他们对自我定位产生偏差,自我认识不准确,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2)老年群体由于资源、信息等限制,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并且,由于老年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他们所表达的意见往往不会引起过多的重视,这导致老年人正常的利益表达被忽视。

(3)虽然国家政府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工资和补贴,但不是所有的老年人都处在社会保障的范围内,很多老人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国家退休制度和劳动力市场的年龄歧视剥夺了部分具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的就业机会。

二、角色调适

老年人角色失调的原因包括以下两种:

(一)内部因素

(1)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发生巨大变化,交际圈变小,同时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接触减少,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冷落,这些都导致退休老年群体心态调节能力变差,出现消极情绪,如感觉自己跟不上时代潮流,出现自卑感,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成为社会和家庭的累赘,出现空虚感,怀念过去的辉煌和受人尊敬被人重视的感觉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退休老人角色失调,如果不及时调节,会影响退休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

(2)老年人在退休后,虽然仍有退休工资作为经济来源,但是退休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获取经济的能力降低,原有的社会角色发生转变,这对于老年人尤其是过去有声望的老年人来说,心理落差明显。

(3)老年人在退休后,长期封闭在固定的环境中,与外界接触减少,对一些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等社会活动参与少,社会参与度也会对退休老年群体的角色认知产生影响。

(二)外部因素

(1)社会上不少人对老年人存在偏见,认为他们是家庭的负担,社会的负担,把老年群体标签化,否定老年人的价值与贡献,使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尊敬和关心。

(2)除社会上对老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外,家庭的矛盾、不和谐等家庭功能也会对老年群体产生影响,导致他们对自己应扮演何种角色产生疑惑。

三、增权——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角色调适

(一)个体层面

在身体机能方面,社工会根据季节天气等带领老人做保健操等活动,并邀请养生方面的学者为社区老人讲解养生知识和养生食物,同时,社工还教老人利用微信软件关注养生堂等公众号学习日常养生知识,使服务对象在了解自身身体的基础上,认清自身存在的身体问题,掌握如何保持健康方面的知识,不盲目听信医药方面的广告。

社工还与社区低保老人进行交流,询问他们的需求和出现的问题,为无权感的老人出谋划策,提供咨询帮助,协助服务对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等的积极性。

(二)社会交往关系层面

在初次活動中,社工会组织破冰活动,让老人之间、老人与社工直接互相认识,扩大退休老年群体的交际圈,缓解孤独感和无力感,更快地转化角色,更好地适应退休后的生活。同时,社工还组织不同社区共同参加秋游活动,在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同时,还使不同社区的老人有了交流与认识,这也丰富了社区老人与同龄人的人际关系。

活动中,社工会教退休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和一些软件的操作,如何清理手机内存、微信如何录视频发朋友圈、手机相册中的图片如何传到电脑上、百度云的使用等,协助服务对象学习新事物,提高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拉近他们与其他年龄阶段人群的距离,找到存在感,而不是被忽视。

(二)社会参与层面

由于老年群体在社会活动中容易被忽视,在社会事务参与中处于被动地位,社工在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层面的增权,就是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活动,学会主动争取话语权和表达自己的利益需求。

项目中的社工得知Y社区老人正在参加某电视台活动,积极主动发动身边亲朋好友为社区老人进行微信投票,鼓励他们参加社会文化活动,重新找到退休后的价值,再次得到他人的尊敬与肯定,摆脱社会给他们的标签,积极快乐地安度晚年。

四、结语

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使得社会对老年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不断加大,在增权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工作如何介入老年人角色调适,目的是挖掘老年群体自身潜能,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安度晚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楠.增权理论与老年社会工作实务[J].法制与社会,2010(2).

[2]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9).

[3]张国喜.退休老人应主动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N].家庭医生报,2007.

[4]柴慧堔.城市退休老人社会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济南市Q市区为例[D].山东大学,2013.

[5]张雪.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调适研究[D].河北大学法学,2013.

[6]唐咏.中国增权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09(4).

[7]张雪.城市老年人社会角色调适研究[D].河北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