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湖北在行动

2017-06-16

中国扶贫 2017年12期
关键词:省政府贫困县贫困村

它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之称;它文化底蕴深厚,曾经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区;它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我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它就是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有“九省通衢”之谓的湖北。

这里地灵人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湖北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200多位将军。时光荏苒,战斗的目标在变,战斗的号角在响,革命精神不曾褪色。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今天,湖北举全省之力向贫困发起总攻,首战告捷,兑现承诺,再现了荆楚儿女同心协力、披荆斩棘、无畏无惧之本色。

有这样一束目光,始终聚焦“精”与“细”。2016年,湖北省委、省政府13次召开省委常委会和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2017年1-5月,先后召开3次省委常委会、2次省政府常务会议、2次省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和3次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高密度、高规格的学习部署,提升了大家的认识,武装了大家的頭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成立脱贫攻坚湖北战区司令部,省委书记、省长“双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身先士卒抓扶贫。全省各地均建立脱贫攻坚作战指挥部,各级党政一把手领衔出征当先锋,荆楚大地攻坚拔寨氛围浓厚。

在全国率先提出精准扶贫“挂图作战”,绘制《湖北省精准扶贫作战图》,从秦巴山、武陵山、大别山、幕阜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到江汉平原插花贫困地区,全省59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821个贫困村、37个贫困县的分布与脱贫时间进度,在地图上标注得清清楚楚。我们期待,到2020年将红旗插满作战地图,让所有的贫困父老乡亲迎来美好生活。

有这样一组行动,始终聚焦“深”与“切”。翻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调研记录,对贫困群众的情真意切扑面而来。省委书记蒋超良赴任第一站,就顶风冒雨,奔赴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别山革命老区红安县,强调“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就是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精准脱贫步伐。”并先后到襄阳市、荆州市、鄂州市、黄石市、咸宁市等地进行专题调研,进村入户、脚印农家,看望建档立卡贫困户,强调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精准扶贫步伐。上任头3个月,蒋超良书记涉及脱贫攻坚的讲话高达26次。

省长王晓东上任召开的第一次省政府常务会议,就特别强调务必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市州县委书记会,就是部署脱贫攻坚、灾后重建、年度目标“三大决战”。

37位省领导蹲点联系37个贫困县,抓督办、擂促落实,不脱贫不脱钩。省委常委、副省长以上率下,务实重行,一竿子插到底,多次夜访贫困村,暗访贫困户。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齐上阵,不摘“穷帽”终不还,立志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有这样一支队伍,始终聚焦“为”与“正”。他们务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搞形式主义,不标新立异,做惠民生、得民心的实事;

他们重行,自觉站在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全力兑现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突出重点精准干,遵循规律科学干,把政策的“含金量”转化成发展的“实物量”;

他们廉洁,牢固树立扶贫资金“高压线”、“救命钱”意识,强化自我约束,守住廉政底线,做到清廉为官、扶贫有为。

扶贫工作既是政治工作、经济工作,又是民生工作,需要“上山下乡”,这群可爱的人精神昂扬,努力转变作风,做一支能冲锋陷阵、勇当“尖刀连”的铁军队伍。

有这样一串政策,始终聚焦“准”与“全”。围绕脱贫攻坚总目标,湖北构建起“1+N+M”政策支撑体系,脱贫政策“四梁八柱”基本形成。“1”即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N”即贫困县约束机制、帮扶机制、考核机制、退出机制、激励脱贫机制、扶贫责任制、精神支撑机制和用人导向机制;“M”即省直部门出台的精准帮扶措施。目前,省委、省政府及省直部门已出台精准扶贫文件近百个,确保将中央政策措施细化到部门、落实到基层、惠及到乡亲。

精准施策,着力推进“多个一批”,出台《湖北省脱贫攻坚规划》和4个片区实施规划,制定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生态扶贫、保障扶贫等特惠政策,统筹配置各类资源;初步建立金融扶贫特惠扶持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在贫困村共建立2791个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分别与省农行、省国开行签订金融扶贫框架协议。

有这样一番投入,始终聚焦“多”与“活”。建立财政刚性投入机制。省市及插花地区县市分别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扶贫预算,各级财政当年清理回收可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50%以上用于精准扶贫。2016年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66.6亿元,其中省本级32.89亿元,比全国22省(区、市)平均投入高80.9%,创历史新高;

建立整合投入机制。按照省级整合、市州协调、县级统筹的原则,率先在全国建立贫困县资金统筹机制,2016年全省统筹财政资金达892.7亿元;

建立贫困地区发展基金。盘活省级财政存量资金,筹措5亿元资金支持贫困地区统筹建立贫困村产业发展基金、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基金、贫困地区“双创”基金;

建立扶贫开发融资平台。组建省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承接金融机构政策性专项贷款,贷款规模365.5亿元。

有这样一种监督,始终聚焦“严”与“实”。党政领导干部“官帽”戴得稳不稳,与脱贫成效息息相关。省委、省政府坚持用军队铁律,推进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市、县、乡、村层层签订脱贫责任书,层层立下军令状,层层督查暗访,做到铁面对待、铁腕处理、铁规执行。

将精准扶贫专项纳入全省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政绩考评和省直部门履职尽责考核体系,突出减贫成效、突出精准识别、突出精准施策、突出精准使用扶贫资金、突出精准帮扶。2016年,对37个贫困县精准扶贫首开考核问效,省、市分别约谈了9个考核C、D级等次的县委书记;2017年,省领导分别约谈4个市委书记和6个县委书记,打牢责任落实链条。

认真落实中央《督查巡查工作办法》,省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和省委、省政府督查室组织开展脱贫攻坚、整合资金等专项督查,督促政策落实,如宜昌市开展督导活动12次、通报问题148个。

有这样一轮创新,始终聚焦“勇”与“先”。在全国率先出台贫困县资金整合意见,明确所有到村到户到人的财政性资金都属于精准扶贫统筹范围,不分下拨年度,不分项目类别,不分来源层级,不分存量增量,做到应统尽统。

首创精准识别数据审计,全省抽调256名审计人员,对94个县开展了精准识别审计全覆盖,确保建档立卡“回头看”数据更准、更实。

创新社会扶贫平台,以兴办产业、资源入股、合作经营、共同开发等为主要方式,大力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现场会在湖北省召开,汪洋副总理出席会议并充分肯定此做法。

打造精神脱贫品牌,扶贫先扶志,坚持“富口袋”与“富脑袋”同步推进。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加快精神脱贫行动方案》,推进“素质”脱贫,构建精神脱贫“硬支撑”。组建脱贫攻坚先进典型事迹团,分赴市州巡回宣讲脱贫攻坚先进事迹。

为的态度、严的精神、实的作风、硬的措施,让荆楚大地扶贫事业风生水起:2016年,全省98万贫困人口脱贫,1601个贫困村出列,圆满完成年度减贫任务。

2017年,湖北有这样一个目标:全省确保实现40万人搬迁、89万人脱贫、1355个贫困村出列、4个贫困县摘帽。

攻坚拔寨,荆楚儿女将继续奋勇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第二战!

猜你喜欢

省政府贫困县贫困村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省政府2018年4月份大事记
省政府2018年1月份大事记
我为什么连续7年获省政府诤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