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浅析
2017-06-16刘念
刘念
摘要: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政治心态开展分析,梳理了当前大学生政治心态表现,分析外在环境影响,探索实现大学生健康政治心态的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心态;功利主义;理性化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强调要贴近师生思想实际。作者通过对所在学院学生个别访谈、集体座谈、主题班会讨论等形式,了解掌握当前大学生政治心态。
一、大学生政治心态表现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在信息网络时代,实践在地球村空间里;诸多政治问题和政治形势,给以思想活跃为特征的大学生的思想深处等带来的震荡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政治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热情趋高,关心与冷漠相容。中央大政方针、社会热点痛点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同时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他们不可避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各个方面的冲击,就业、考研、住房、交友等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都无法回避。同时,一些大学生对政治问题的关注“敬而远之”,感到“政治可畏”,逃避现实。
(二)政治信仰趋于虚无,认可与怀疑并存。当前学生政治信仰对于自由、民主等这些概念的本质和内涵缺乏了解,而且对于社会主义等概念日趋淡薄。信仰心态上还存在多元性,各种理论都可以在其思想中占有一席之地,伟人、奸雄、政治家、科学家、球星、歌星可以成为他们崇拜的具体对象。
(三)政治观点中立,希望与困惑同在。大多数学生对“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充分肯定,坚信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的唯一选择,改革开放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现象也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灵,又使当前大学生感到十分苦闷和疑虑。
(四)政治评价多元,认同与失落交错。部分学生过份的自我认同,使得他们政治心态转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许多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自尊、自信,忽视了社会的共同要求。还有一些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面前无从选择,内心感到浮躁和失落。
(五)政治情感冲突,理想与现实矛盾。大学生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表现得民族主义强烈、爱国主义强烈,比如在台海问题上、中日关系中体现的尤为显著。但是另一方面对于就业和工作上,“服从社会和国家的需要,到基层需要的地方去”是部分学生不愿谈论的话题。
(六)政治道德淡化,认知与行为分歧。他们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區活动、农村实践活动,期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唤起社会的良知和道德感,净化社会风气。但在追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一致的问题上,大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功利倾向,对自己的行为要核算成本。
二、大学生政治心态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政治态度出现的这些问题,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受到学校、家庭等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影响;另一方面也因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能力同学生需要错位、同形势发展不相适应、同学生话语体系不对接等问题。
(一)学校、家庭小环境影响。由于大学生学习、生活、交往的最主要场所是学校,由于校风不同,班集体发展的状况不同,都会给大学生政治心态的形成形成冲击。另一方面,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从小在家庭受到爱抚、得到温暖、受到政治认知上的启蒙教育,家庭会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其政治心态。
(二)社会大环境影响。社会是学生生活的大环境,而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又从不同角度分别制约着大学生的政治心态。随着网络通信的发展,各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传播也影响着政治心态的变化发展。就业是大学生毕业后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学得好不如嫁得好”、“拼爹”、“萝卜招聘”等现象的存在使得部分在校学生因此会感到前途渺茫,政治热情和政治参与意识下降。
(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能力有待强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如何有效应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心态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方式和载体,话语体系还偏重于文件、教条、说教,对大学生的话语体系还不适应,教育内容、方式方法同大学生个性突出、新知识都还不对等,无法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和说服力。
三、培训大学生健康政治心态的路径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筑牢大学生思想基础。《意见》中指出,要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提升师生道德素养。要着力强化实践推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大学生获得认同感,从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信念,并且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行动当中。
(二)强化高校“两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要改革原有教学体系,从教材选用到教案设计、内容更换,使传统内容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走进大学生心理。加强政工干部和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政工干部首先必须忠于马克思主义,具有积极健康的政治心态,用真理的魅力和人格的力量去吸引、影响、教育大学生;专业课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既教书又育人。
(三)通过有效的政治参与扩大政治共识。畅通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健全政治表达机制。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扩大政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的政治行为规则和社会政治气氛,建立调解冲突的社会参与机制,提供平等的政治机会。
(四)培养大学生积极健全的公民意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内容上也必须调整到公民教育上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教育,把强烈的权利意识教育与自觉的责任意识教育统一起来,培养大学生积极而负责的权利和义务观念,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参考文献:
[1]文学,《当前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及调控对策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硕士论文.
[2]李先坦,大学生的政治心态及对策,《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 01期.
[3]杨绍礼,当代大学生几种典型政治心态分析,《青少年研究》1998年 02期.
[4]肖莉,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的特点及其原因,《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 04期.
[5]胡泽民、文辉,当代大学生政治心态浅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8年 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