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拆掉企业的墙
2017-06-16刘子沐
刘子沐
1995年的北京,黄色的“面的(面包型出租车)”充斥着大街小巷,四环路还在建设当中,代表现代都市建筑特征的幕墙结构也只有长城饭店和国贸中心。刚刚从广西大学毕业的李毅只身来到北京,并一猛子扎进了某国企,而这家国企的主营业务就是玻璃幕墙。李毅不知道,这一年玻璃幕墙的高度突破了300米,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我进入这个行业,完全是父亲一手安排的,因为到首都发展是早已既定的目标。” 李毅在接受《投资与理财》记者专访时,回忆刚刚来到北京时的场景。“我学的是自动化专业,当时也不懂建筑工程,所以单位就安排我当采购员,唯一的装备是辆自行车。”
很快,李毅就熟悉了北京的大街小巷。一年后,自行车换成了夏利汽车。两年后,女朋友也跟随来到北京,就这样,他在北京扎了根。伴随着大建设时代的到来,李毅也从采购员逐渐成为项目经理、项目管理者,后来又进入销售部。用他的话来说,四年时间把幕墙行业的每个工种都干了一遍,完成了这个行业全部供应链的知识和经验积累,也成为家人眼中“铁饭碗”的佼佼者。
工程行业的通病
6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
最终,李毅在这家国企工作了7年。在辞去国企工作的那一年,他与相守10年的女朋友成了家。这7年里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6个和尚没水吃”,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工程公司的工作分工是这样的:先由设计师进行整体设计,形成料单;采购员根据料单购买材料;再对材料进行加工;然后是制定现场安装工序;接着是进场实施安装;最后是收尾工作和结算清欠。他把这6个环节比喻成6个和尚。在理想状态下,这6个和尚各司其职,流水线式的工序无可挑剔。但现实并非如此,李毅说:“现实情况是中标后,客户会立即要求我们进场施工,所以,我们只能一边设计、一边采购、一边施工,行业内称为‘三边工程。上述的6个中的5个和尚几乎同时开工,而客户的需求还会随时变化。”因此,想要让客户满意,协同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但在国企的管理体制下,协同却成为最难的工作。“没有人对最终结果负责,出现问题时,大家经常互相推诿。”他说。
再加上环节与环节之间没有任何标准化可言,而李毅天生的性格就对这种事情无法容忍。他也曾多次向领导提出改善的建议,让主导工程项目经理决定6个和尚的工资收入,让指挥权与财务分配权统一,但是这样建议并没有被采纳。
李毅告诉记者:“都在讲的工业4.0跟我们这个行业没有关系,我们连3.0都没做到,2.0都不见得做得到。这(个行业)是一个管理粗放,劳动密集型,财务不规范的行业。”这样的优化组织结构的建议,李毅没少向领导反映,但都如石沉大海。
而在这7年里,幕墙行业从外企独大进入到民企、国企、外企混战时代,但是,民企仍处于食物链的最低端,整条产业链“高度长尾”,这说明创业的空间已经打开。
再次走上创业路
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一家企业
2002年,李毅又萌生了单干的想法。为什么是“又”呢?因为在大学时代,李毅在就读的广西大学里开过花店,当时同学们送给他一个花名:“李老板”。不过,花店已是他的第二次创业了,因为在高中时代,酷爱松下幸之助、丰田、索尼等创业励志书籍,他就做起了信息交易的小生意。“我生性不安分,创业可能是DNA 赋予我的基因吧。”他这样解释道。所以,如今的新三板挂牌公司鸿鑫互联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是他的第三次创业。
对于这次创业的初衷,李毅思索了一下,说“国企的体制太过迂腐,我希望用自己的方式来管理一家企业。”
就当前市场上充斥的创业故事来说,有艰辛、有困局,而李毅的创业之路可以用“稳健”来形容。创业初始阶段,他就已经开始通过报备承接建筑装饰配套的业务,再后来就直接挂靠老单位开始承揽工程。当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李毅收购了一家有资质的山东公司,开始另起炉灶,真正成立了自己的玻璃幕墙公司。在此要说明的是,收购的这家山东公司名叫山东省鸿鑫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如今挂牌新三板简称“鸿鑫互联”前两个字的由来。
对于这个名字,李毅没有改动过。他说:“一开始不太喜欢这个名字,但是用久了就习惯了,工程行业毕竟是一个TOB的行业,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但现在看来,这两个字还是蛮配新三板的。”
看上去,李毅的创业似乎一帆风顺,但是建筑行业究竟苦不苦呢?李毅并没有讲述往日的心酸历程,但他告诉记者:“制造业还有一个子承父业的交接班困难,但我们这个行业是100%不会得到传承的。老板干到自己干不动了,企业自然灭亡。就算放弃一生的事业,也决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吃一遍这个行业的苦。”说到这儿,李毅停顿了一会儿,眼中泛出一丝忧郁,仿佛在回忆当时在工地的岁月吧。
当然,李毅也是幸运的。从2002年开始创业,到2008年正式成立公司,独立运营,玻璃幕墙行业也驶进了快车道。据国家图书馆资料记载,2001年到2011年间是我国玻璃幕墙发展的第3个10年,幕墙年生产量已超过5000万平方米,而且逐年增长的势头正旺,占世界幕墙年产量80%以上,成为世界幕墙生产大国。在这10年中,建筑幕墙应用高度超过了400米,成为超高建筑必不可少的外衣。
优化、优化再优化
挂牌新三板 不去按部就班的發展
随着亚运会、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在中国的举办,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崛起,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鸿鑫互联也于2016年1月19日登陆新三板,正式进入资本市场。2015年年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5.48亿元,净利润3386万元,挂牌首日收盘价1.1元。
挂牌前的这14年来,李毅虽然按照建筑业的传统轨迹运行,但他主要的管理工作就是想办法让6个和尚有水吃。他坚持不断的优化工序、优化组织结构、优化商业模式。在采访中,当被问及公司做过的代表项目有哪些、如今正在做的大型项目有哪些时,李毅却无法脱口而出。他说自己已经离开一线太久了,只能查询公司的项目库。而且,李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记事儿。当记者询问他创业中有哪些刻骨铭心的事件时,他都表示记不清楚事件的细节,但却能脱口而出总结的教训和经验。用他的话说,管理是门技术活,遇到问题解决即可,关键是总结教训,避免二次发生。而且,不记事儿似乎成为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优点。他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内部喊他“经理”的人,都是跟随他15年以上的老员工。
不过,每一位关注鸿鑫互联的投资人都会有3个疑问。一、作为一家建筑公司,为什么公司简称中有“互联”的科技字眼,是伪装吗?二、作为传统行业,为什么公司的市盈率(TTM)却高达67.50倍,大幅超越行业平均15倍的水平,是估值错了吗?三、作为民营企业,如何借助资本市场,如何赢得未来?
2016年已经过去了,鸿鑫互联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6.12亿元,增长率超过11%,净利润3049.87万元,总市值17.80亿元、流通市值9.43亿元。2016年最后一个转让日,公司收盘价11.95元。这说明了什么?
励志还是吹牛?
要成为宇宙第一大
“我的目标是要把公司做成宇宙第一大工程公司。”李毅说。他跟记者总结大学毕业之后的生活经历:自从入行开始,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平时也没有什么爱好,最爱关注经济发展的新思想。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采访中,互联网、人工智能、分享经济、金融都成为他的口头禅。
“大学时不安分,开花店;工作后也不安分,想用自己的方式管理公司;创业后还是不安分,要不断的优化商业模式。”他说。因此近几年,李毅主要的工作就是尝试将科技与企业管理融合。
一开始,李毅遍想办法,激励各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考虑如何将工作流程标准化、可视化,然后再进行优化,在公司内部搞革新。他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号是:“今天你为公司做XXX工作,明天你就能为全行业做XXX工作。”
他告诉记者,他之前总对财务部门负责人说:“今天你是为咱们公司记账,明天你就能为全行业的公司记账。”转回身,进了人力资源部,又对其负责人说:“今天你是为咱们公司管人力资源,明天你就能为全行业管理人力资源。”李毅甚至告诉公司各个职能部门,可以先把公司的业务当作自己创业的第一个客户,以此来激励和鼓励员工创业。他总结这种方式叫“业务部门客户化,职能部门业务化。”他还常说,“不想为行业做服务的职业经理人,不是好经理。”
7年前,易到用车APP刚刚出现,李毅立刻受到启发。他告诉记者,他开始鼓动公司管理车辆的队长想想怎么吸取易到用车的产品思维,来帮助公司提高车辆管理的效率。他同样跟这位队长说:“你今天能帮公司管理车辆,明天就能帮社会的企业管理车辆。”
不仅如此,两年前他组建了公司的融资团队。放眼全行业,几乎没有这么干的。李毅告诉记者,6年前他开始跑贷款,学习金融知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从管理层上确保公司财务更稳健。原来,建筑行业的资金紧张问题是个常态,其特点在于坏账率很低,拖账率很高。有了银行的支持,公司的财务更安全、稳健,业务也能更快速的推进。不过,组建融资团队的目的依旧是想为全行业服务,“今天你为公司融资,明天你就能为行业融资”。他说。
到后来,李毅直接把工程的全部财权下放给项目经理。他发现,有些工程中,项目经理绕过了公司内部的“和尚”与第三方合作,其结果是大幅提高了工程效率。这在李毅看来,正是他不断优化工序、组织结构的结果。
李毅是一门心思的要将科技与公司各项业务结合在一起,这也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公司的名称中有“互联”两个字的了。“我是这个行业里唯一下功夫研究‘管理技术的人。”李毅说。而近70倍市盈率也代表投資者对他这种创新的认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做到宇宙第一大。”
亲自担任产品经理
千万投入买教训,值!
身为建筑工程行业的李毅对于科技界的关注度非同一般。他跟记者探讨微信成功的因素,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甚至分析软件产品与互联网产品的孰是孰非,并时刻关注谷歌、FACEBOOK、苹果公司、微软的最新研究动态。
“我做了一个艰难而巨大的决定,我们这个行业里凡是机器能够做的事情,都尽量不用人来做。”李毅说,“建筑工程行业里,唯一两个不能由机器替代的就是销售和协调工作。那么,其他工作只要有一个抓手就可以了。”他说的这个抓手就是一套系统,名叫工程家,已经进入推广阶段。为了这套系统,李毅还走了一大段的弯路,最终的版本还是乔布斯给了他启示。
几乎与申请新三板同时成立的互联网开发团队,是李毅最为器重的团队。他想以这种方式,让各职能部门的优化成功沉淀下来,并为全行业服务。
李毅说:“当时,我提逻辑和愿景,由产品经理形成需求,再由技术团队开发,而最终的结果是开发了一款ERP的管理软件,但是工程行业是不缺少软件的。接下来又开始返工,重新开发,结果还是一套软件。总之,做来做去,就是找不到感觉。”
就这样,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开发与迭代的费用不菲。“我想要的就是让干工程的这帮泥腿子们拿到手里就能用的东西。”李毅说:“但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我暂时说不太清楚,总之不是软件。”
持续开发与迭代的投入是很烧钱的,工程行业同仁中舍得花费投资于此者几乎没有,但是李毅并不心疼。他说:“既然要做事情,就要舍得投入。”而对开发难题,李毅的解决方式很简单:自己当产品经理。“乔布斯是苹果手机的产品经理,比尔·盖茨是WINDOWS的产品经理,看来一把手管产品是关键。”就这样,李毅周一到周五忙碌公司事务,周六、周日开始全职产品经理。他为了让周末的两天不受打扰,全身心的投入到产品开发中,这两天的手机是锁起来的。
如今,他总结道:“用户体验,使用场景只有一把手知道,我虽然不知道怎么跟技术人员用专业的行业术语表达,但是我知道我最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用户体验和使用场景。”所以,他的产品最终形态是一款手机APP,功能分布是围绕用户痛点构建使用场景,而且全部免费使用。
李毅很自信地告诉记者:“工程家是目前市场上帮助工程企业同时实现效率倍增、管理规范、轻松融资的免费平台工具,而且极简极傻瓜!同时,工程家还能帮助建设方(甲方,开发商)轻松监管工程用料真伪,以及工程供应与施工进度,成为甲方对工程项目实施轻松监管的好帮手。”
如今这款产品已经开始进入线下推广阶段,李毅还是不断收集用户体验信息,对产品不断优化。他说,用科技行业的话说,这是一款PAAS(平台即服务)产品,但是我们不管如何定义它,只要用户感觉实用、方便,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好。
李毅表示,幕墙行业受到地域性限制,业务要想持续增长,就必须在全国各地投标,中标后就要在当地建厂,属于重资产运营,成本高,管理难。在同行竞争中,多家招标,一家中标,使得同行间重复建设严重。而分享经济的到来,一方面让细化分工成为专业发展之道,另一方面也让重资产公司向轻资产转型,工程家APP正是为建筑工程行业进入分享经济时代迈出的第一步。
从企业管理制度上看,诺基亚、索尼、三星这种制度森严的大公司商业模式,先是为公司建起“围墙”,在“围墙”内构建自己的生态,通过垄断,霸占市场。而李毅要做的事情正好与之相反,他正在拆掉公司的“围墙”,开启全行业的合作共赢的分享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