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变迁下的古玩城兴衰

2017-06-16周文翰

投资与理财 2017年6期
关键词:古玩城旧货劲松

周文翰

文化产业和艺术投资专家,长期为国内外媒体撰写文化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

最近陪朋友去逛南北几个古玩城,发现多没有招满店铺,即便开着的店铺也门可罗雀,不像十年前那样热火朝天的架势。这自然和整体经济不景气、艺术市场不景气有关,可也是产业模式变迁所致。现在很多人都在拍卖会、互联网和朋友圈做买卖,在古玩城开个正儿八经的实体店算是笔大支出,扛不住的干脆就在家里或者微信微博上做生意了。

这让我有了追溯古玩城这种“产业模式”发展历史的兴趣。其实古代的舊货市场也是小商小贩和顾客群体在长期的互动交易中,逐渐形成了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集体出面看货、谈价、换手的市场机制,开始都是赶集似的一周半月一次,后来大概生意频繁起来,就出现了清代琉璃厂一类的古玩、旧书一条街,有些商人开了固定的铺面,客人也可以随时来看货聊天了。

1950年代到1970年代因为计划经济和国有化,琉璃厂一类的古玩市场变得“名不副实”,因为实际几家店面都是国有商店,客户也少得可怜。而一旦社会控制稍有松动,市场经济就会如水银泻地一般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渐渐出现了自发形成的邮票市场、旧货市场,多数是周末聚集在管理宽松的空地、街边交易。1980年代初宣武区象来街、西城区官园、朝阳区三里屯等地的农贸市场和一些旧货市场也出现了个体摊位出售文物古玩的现象,在当时这被认为是“非法倒卖文物”,经常被公安、工商管理部门查处。

尽管如此,各个旧货市场、花鸟市场还是悄然存在灵性的古玩摊位。1980年代后期就出现了潘家园、劲松一带的多个旧货市场。这里1949年还是一片荒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1980年代末在其中的闲置空地上自发形成旧货市场,每到星期六下午就有北京、天津、河北乃至内蒙、东北等地的小商小贩集聚摆摊,星期日凌晨挑灯叫卖,后来周围几块空地都发展成为周末旧货市场。这里出现的旧书、旧家具、古玩渐渐出名后,吸引了大批经营者和淘货客,到1988年这里盖起了一排排平房,出租给中国最早一批个体旧货商、古玩商户经营。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市场经济号角吹响,潘家园、劲松的旧货市场短短几年时间便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吸引着大批淘宝者和游客,名声远扬国内外。当时多数个体户还习惯沿街平房、地摊市场形式,但是“北京劲松民间工艺品旧货市场”以集资与合资方式,1995年建成现代化的商厦式大楼,分割铺面集中出租给300多家古玩商,创建了“北京古玩城”的招牌,带动全国形成集中化商厦形式古玩城发展。

1998年后,各大城市纷纷仿效建古玩城,一直延续到21世纪。光北京古玩城一家就先后出现了亚运村市场、翠宫分店、永兴花园分店、书画艺术世界、古典家具市场、北京珠宝城等多个分市场和企业。如北京古玩城周边也相继出现了兆佳古玩市场、正庄国际古玩城、十里河程田古玩城、中古商国际收藏俱乐部、天雅古玩城等。为应对竞争,2006年北京古玩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内扩建工程,经营户从最初300多家增至700多家。

不过这时候拍卖和大型展会等形式已经崛起,互联网交易和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快速迭代发展,2010年以后它们的发展让古玩城、实体店的形式受到极大的冲击,古玩商们要适应微传播、微交易的新时代了。

猜你喜欢

古玩城旧货劲松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digital valve control servo system based on CMAC-PID control method①
刘冲作品
余劲松
路画廊落户恒大古玩城 浦东打造“新海派”画廊创意集聚区
商务部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旧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商流通发[2011]479号
基于旧货价值实现的循环消费模式研究
阅读理解精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