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毛泽东和北大的“恩怨情仇”

2017-06-16张锦力

投资与理财 2017年6期
关键词: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张锦力

1918年10月,毛泽东终于得偿所愿,成了北大图书管理员。虽然当时的薪金不过每月8元钱,但他仍觉得,能有书读,能有课听,还有钱挣,得到这么好的机会,知足了。

应该说,刚工作的那段日子,毛泽东的心情是欢快的、愉悦的。首先,让他甚感欣慰的是大钊先生的器重。虽说自己职位卑微,而人家是享誉学界的教授,可每次李馆长见他,总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从不颐指气使,高高在上。不仅如此,生活和学习上,李大钊也对他处处关心,尽力帮忙。比如,为其旁听之事,就曾帮他联络老师,安排课程。为了让毛泽东提升自我,李大钊还专门介绍他参加了北大哲学研究会。

进北大后,除了向名师讨教,毛泽东还和几位学生成了挚友。比如,北大学生朱谦之就对毛泽东影响不小。毛泽东也回忆说:“当我还在彷徨找出路时,读了几本无政府主义的小册子,为此很受影响。那时,一个叫朱谦之的北大学生常来看我,并和我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可能性。”[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43页]

另外,毛泽东在北大,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据说,毛泽东和杨开慧相爱后,开慧不仅常来看他,与其谈天说地,生活上也对他照顾不少。比如,脏衣服拿去浆洗,带些好吃的,为其改善伙食等等。閑暇之余,两人还常在一起,到各大公园散心漫步,欣赏美景。

终上所述,工作上有上司体恤,学习上有名师指教,交往上有好友相助,如今又有了爱情的滋润,在大家的想象中,此时的毛泽东一定会春风得意,十分满足。然而,就在朋友们为他的成功着陆,纷纷庆贺之时,他却毅然决定不在北大干了。听说此事,同伴们都惊呆了。

前面说过,毛泽东开始要留北大时,新民学会曾交给他一项任务,那就是在北京学生中多发展一些新会员。为这件事,毛泽东曾主动地搭讪过罗家伦、傅斯年这些北大学生领袖,想通过与其攀谈,交上朋友,从而获得他们的帮助。在回忆中,毛泽东也承认,“在那些阅览的人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我对他们有了强烈的兴趣,并试图与之交谈,共同探讨政治和文化上的问题”。[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42页]

谁曾想,这些人不但没理他的茬,还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为此,毛泽东委屈地说:“当时,他们都显得很忙,推说没时间,实际上,是不愿听一个图书管理员讲的南方土话”。[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42页]

主动上前搭腔,人家不理也就算了,最让毛泽东受不了的,是那些学生在平时的借书还书过程中,对毛泽东也是一副轻蔑的样子。为此,毛泽东愤愤地说:“因为我的职位低微,他们多数时候都对我带搭不理。比如,我的工作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人的姓名,可是对这些学生来说,我这个人仿佛就是不存在的”。[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第142页]

大家知道,毛泽东这个人特好面子,一生都对自尊极为珍视。小的时候,就因爸爸当众骂了他,他就不惜与之大吵,甚至以跳池塘相威胁。试想,为了尊严,他连父亲都不惧,如今面对这些同龄人的轻慢,他又怎能咽下这口气呢?

还有,毛泽东这一生最看重的,就是公平和正义。日常生活中,他最看不惯的,就是有些人一旦拥有了某种优势,就变得趾高气扬,高高在上,开始轻视普通人。毛泽东认为,一个人,即使你再聪明,再努力,哪怕考上了名校,成为天之骄子,你仍没权利傲慢无礼,瞧不起别人,不尊重别人。正因学子们的做派,挑战了毛泽东最敏感的神经,所以,他才想撂下挑子,一走了之。

大家知道,毛泽东这个人意志很坚强,他并不怕打击,也敢直面挫折,然而,在约定俗成的偏见中,当他觉得,即使自己再积极,再抗争,也无法改变这种格局时,他一定会想,与其再这样消磨下去,还不如换个环境为好。也正因如此,哪怕面对恋人的苦苦相求,面对恩师的真情挽留,他还是下了决心,义无反顾地走上南下之旅。

尽管在北大期间,毛泽东过得并不是很愉快,但平心而论,这段经历对毛泽东后来的崛起,还是贡献不小。试想一下,如不是在北大遇到了李大钊,受李大钊指点,他又怎会信仰上马列主义?如不是在此期间结识了陈独秀,就凭他一个小小中专生,又怎会成为一大的代表?还有,如没陈独秀、李大钊两位恩师的赏识,他又怎会在三大之后,担任中央局秘书,进入中共领导层?所以,从内心而言,毛泽东对北大还是心存感激之情的。因此解放后,当北大校长请他题写校名时,他还是欣然地写下了“北京大学”4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节选自《解读青年毛泽东》

猜你喜欢

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的中国力量
——再读《西行漫记》有感
我的西行漫记
It Couldn’t Be Done/by Edgar Albert Guest这是不可能的
斯诺登获得俄永久居留权
埃德加·德加 作品7
埃德加·德加 作品3
埃德加·德加 作品4
西行漫记
斯诺登在俄居留延长三年
斯诺登申请延长逗留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