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力培养策略探析

2017-06-15沈亚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力幼儿

沈亚

摘 要:创造力体现的是灵活运用的一项综合能力,对个体甚至整个民族发展有着实际意义。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重心,从幼儿起就应培养创造力。幼儿教育体系中主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美术教育,幼儿教育的内容不但需要幼儿们熟知,而且要能体现它的创新所在,多数幼儿具备丰富的想象力,可我国常规式的美术教育比较缺乏新意,所以增加幼儿美术教育的创新,必须参照设计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会对幼儿的创新观念具有时代意义。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2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44

个体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的黄金阶段是幼儿时期,此时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可塑性强,是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可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在日常生活和教学活动中有目标和有意识地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及时指引和启发也非常重要。

一、当今幼儿美术教育普遍现状

本探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幼儿美术教育现状的调研,统计結果显示:

具体而言,做以下阐述。

(一)片面化的美术教育观念

绘画和美术是两种不同的概念,不是等同的关系,在此重点强调,美术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习画画,借由画作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实际情感进行抒发,它的实际意义是将画作和精神间的相联系,表达出贴近自然的艺术氛围,可许多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等同于进行美术教育的熏陶,这种观点显然是错误的,人们受到不同的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的各种变化、少数急功近利思维的不同方面影响,优秀的画作假如不能表达出当中的内涵和想法依旧只能是一张拥有娴熟手法的一张废纸,即使再如何形象依然比不了照片的实际逼真效果,针对孩子的美术教育光靠教师远远不够,家长与社会同样肩负重任。

(二)评价方法单一,评价内容片面

教师多数在批阅幼儿作品成绩的时候,都采取现场评论的实际做法,孩子们的想法多样化,在审阅时的侧重点局限于绘画技巧和知识范围内,把幼儿抒发的情感、不同学习方法、学习的整个过程、态度和价值观、都不注重,相对缺乏对于教师拥有的艺术细胞和亲身体验。

(三)教学方式过于死板

呆板的教学方法书面理解就是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如,在美术教学方法上,一般是教师先给出范例画,再由幼儿模仿画,之后交教师评价谁的作品和范例画最接近,谁添加的色彩符合,更为唯美,排除国际幼儿园、具有优越条件的幼儿机构、和开设针对着色、制图方面的教育培养,可这种教育方法超出了幼儿美术教育的正常范畴之外,当属专业性的对于绘画教育的意义,而且会束缚幼儿美术教育的发挥,此类教育模式仅教会了幼儿对绘画知识的掌握和熟练技巧,却并未突破幼儿的思维启发模式,把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消耗尽了,严重影响了幼儿对艺术的热爱,是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的负面作用。

二、幼儿美术教育缺乏创造力的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幼儿美术教育缺乏创造力的原因有:

由此可见,主要原因还是集中在幼儿教师方面,这也是本研究的重点所在,下面将主要分析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师资力量比较匮乏

在诸多的教育方法里面,教师是言传身教的唯一方式,可我国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并不是源自专业进行美术教育的学校,所以在美术教学方面的能力欠缺,无法为幼儿在美术方面的培养和指引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对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的欣赏能力上相对薄弱,仅仅是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作用不大,客观来说,专业美术学校毕业的美术老师少之又少,导致多数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及能力不能超常发挥,以致觉得学习美术索然无味,让幼儿们在通往艺术的道路上的发挥受到制约。

(二)幼儿教师对美术教育存在分歧

如今的幼儿美术教育两极分化太过明显,一种是教师觉得美术教育和技艺教育是相同的,认为只需教会孩子画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制作一件有趣的玩偶就可以了,将技能技巧的培养当作首要责任,加强对自然的临摹与重现,因此幼儿作品中透漏出的模式化倾向过于明显,对幼儿整体素质培养忽略了。

另一种则完全相反,教师害怕教孩子美术的技巧,生怕扣上了“灌输法”的帽子,只是让孩子去自由想象、创造,其结果经常是孩子们太过异想天开,但不能用手中的工具来体现,特别是年龄小的毅然如此,一般无从下笔。

三、完善小班美术教学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策略

(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多样的绘画题材才能触动幼儿发现、探索和创造的心灵,厚薄不同、颜色多样的、纸张软硬不同、干性工具、半干性工具与湿性工具,加上各异的创作技法的巧妙运用等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绘画创造感受,以此激发超浓厚的绘画兴趣爱好,如果让幼儿尝试各异的表达手法和工具创作出相同的绘画主题,由此形成的油画棒画、水粉画、版印画、线描画、水彩画、水墨画、吹画等能够有效表达出不同绘画题材对作品的独特影响,以此引发幼儿的关注度,把想象和创造的冲动与热情激发出来,日常生活中的废旧原料一样可以对幼的儿绘画兴趣产生启发,相反,枯燥无味的绘画对象和形式只能让幼儿渐渐失去对绘画的新意,以致仅有的对美术活动的热爱都消耗殆尽了,不难看出,对激发幼儿绘画的创造力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就是发展多样化的创作环境。

(二)正确看待幼儿的绘画过程,客观公正评价幼儿作品

1.启发鼓励幼儿大胆作画

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与绘画技能的娴熟,他们可以独立构思画面,表达事物的方式,教师当积极推动幼儿敢于创作,将绘画内容富有新意,体现出自身的内心世界,维护幼儿作品中散发出的创造性寓意,充分激发幼儿的潜能。

2.从幼儿的视角欣赏绘画作品

教师在给幼儿作品评价时,需要重视孩子的创作心意,给予孩子认可的评价,以此激励他们的创作勇气,通常孩子的画天真有趣,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线条有着孩子自己的见解,这些作品虽然笔划特别稚拙,当中往往包含了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心理、不凡的想象、具备的信念和幼儿已有的绘画技巧掌握,特别注重前三者,因而无法用成人的眼光衡量绘画艺术,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仔细欣赏孩子的画,幼儿特别天真烂漫,想象的非常美好,他们将自己平时观察到的与感兴趣的事绘制出来,因此老師在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时当以孩子的身份去评价,不可不伤及幼儿的积极性。

(三)在绘画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第一,教师需正确指引幼儿观察,经过不同活动、利用幼儿的亲自体验,看、听、摸、尝、闻等,让以一个鲜明的形象呈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可以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与经验,在讲解示范的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侧重于重点与难点的讲解和示范,加上对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多加讲解,倡导幼儿多方面的思考,开拓幼儿的思维。

第二,在幼儿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当对于每个幼儿的作品给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使他们在原本的思路上再进而发挥,重新增加内容,让画面内容更加赋予传奇色彩。

第三,正确评价幼儿的每幅作品,孩子们都期望取得家长与老师的赞赏与肯定,抱着对幼儿的画面持以肯定的态度,将幼儿创作的自信心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拥有较多的创造思维与创新意识,不能对幼儿的作品局限于在技能技巧的评价上,需要不断发现幼儿作品中具有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空间,给予肯定,就算是一点点,对幼儿来讲是诺大的鼓励,并且,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具备的绘画基础,好的地方给予表扬,不足的地方及时指出,尤其是针对能力不强的幼儿,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以表扬与鼓励的方式,增强其自信心,做到因材施教,促使幼儿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水平上不断提升。

总之,创造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就是幼儿时期,激发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儿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小到幼儿美术教育的范畴,把握幼儿绘画的特点,鼓励幼儿敢于运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提供有助于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环境,为幼儿美术教育工作提供的指引向导。

参考文献:

[1] 邓颖晶.小学美术教学探析[J].成才之路,2014(15):79.

[2] 王世军.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J].美术教育研究,2014(8):133.

[3] 叶元龙.小学美术教学问题及策略[J].神州,2014(12):71.

[4] 黄荣玲.新时期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2):45-46.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创造力幼儿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