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中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017-06-15陈鑫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陈鑫

摘 要: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受教育对象能够掌握帮助其立足于社会的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使受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后,成为心智成熟的个体。中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亦要承担此项重任。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其心理生理发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在对待各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以及不同的价值观问题上,如若教师未能及时给予其正确的人生指引,则极易导致其走上歧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入学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活动;道德楷模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2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39

德为立身之本。德育是塑造学生行为习惯以及美好心灵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德育占据了首要的地位。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渐成熟的阶段,对其德育教育是尤为关键的。为此,本文将从重视入学教育、注重心理教育的夯实、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德育认知水平、善于利用教师的道德楷模的作用,使学生的德育意识得到提升这几个方面对中学生德育教育有效性的提高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重视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是十分关键的,其为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与学习奠定了一个主要的基调。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说。因为学校环境、教师、同学、课程以及管理方式的变化,会有一个适应过程,抓住这个适应过程搞好学生的入学教育,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学校应该积极做好入学教育,一方面在入学教育中使学生明确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角色转化,并且利用这种角色转换,施以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角色定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健康的人生目标。

二、注重心理教育的夯实

从个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如若将个体的健康状况视为一个整体,则这个整体乃是由其身体健康及其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共同组成。从中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来看,其正处于青春期之中,常常因自身的心智欠成熟,而往往为外部事物所左右,有鉴于此,学校必须注重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以便使中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同时,亦可以通过有效的心理教育工作,为遇到困惑的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帮助其走出心理的阴霾。从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心理的角度来看,学校所推进的心理教育工作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培养坚强意志、锻造良好性格等,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讲究科学的育人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

三、使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

德育教育可以独立地存在于德育活动中,也可以依附于每一门常规的课程之中,渗透于各门学科之中,尤其是文科类的课程,更是渗透德育的最佳陣地。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等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除前述学科之外,体育、音乐等课程的任课教师亦要思考如何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以便使学生在相关课程的课堂上不仅能够收获知识,更能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学科加强渗透德育,才能使中学德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德育熏陶。

四、依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德育认知水平

对学生道德情操最行之有效的养成办法,便是依托实践活动的参与,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升华认识,进而形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这一情况,学校应当为学生创设各类有助于其提升德育认知水平的契机,如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去敬老院为孤寡老人服务,组织学生参加交通志愿者活动等等,同时,在参加活动之后,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撰写活动参与心得,从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道德水平的提升。

五、善于利用教师道德楷模的作用,使学生的德育意识得到提升

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充满师爱。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同时,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做出表率,以便使学生受到教师良好言行的熏陶。

其次,教师在同学生的日常接触过程之中,应当为学生做出良好的道德示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对老师言行举止的敬仰与模仿,如此将促成学生德育意识的提升。

再次,在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过程中,班主任老师应当把握好知、情与行三者的关系,即“知”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基石;“行”的实现是关键和标志;“情”起中介和“催化剂”的作用。因此,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必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促进四要素统一和谐地发展。

同一般的任课教师相比较而言,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同学生的接触几率要远远多过一般教师,因此,班主任除了要做到为学生展示出良好的师范形象外,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心理动态加以及时了解,以便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结语

德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与推进德育教育,并不是一篇两篇文章能够陈述清晰的,而是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付出辛勤的汗水与努力,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改变思路,唯有如此,方才能够真正提高德育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为心智成熟的个体。

参考文献:

[1] 黄娟.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管理的困境与出路[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 王娟.提高中学德育人文价值的具体路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陈子春.社会转型期中学德育特色的创建策略研究[D].广州大学,2012.

[4] 向红玲.素质教育条件下的中学德育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2.

[5] 朱锦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2.

[6] 修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与德育教育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0.

[7] 赵志远.美日学校主体性德育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

[8] 王玲.情境德育——走向实践的生活德育模式[D].苏州大学,2009.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心理教育实践活动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