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6-15陈森茂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过程创新能力

陈森茂

摘 要:近年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逐渐作为教学重点出现在教学设计中。所谓创造性人才需要通过创造型教育来进行培养。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潜在能力,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造性能力进行发掘,同时也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进行自我能力的发掘。虽然不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成为创造型人才,但是教育者应当在学生原有能力的基础之上对其思维上、行为上的创新性进行开发和培养,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过程;创造性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84

创新教育涉及到的学科有很多,不同的学科教学有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和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和对策。

一、简析教学模式,设计创新性教学

由于现阶段信息化教学的普及,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多样化、多元化现象丛生,但是多数的教学模式还是以知识型教学为主,主要是依据教学目标将教材上的内容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做到能够掌握和运用教材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出现死角,造成其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紫藤萝瀑布》,课文后面的“研讨与联系”中第三题让学生搜集几种花木的象征意义,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这样的题目,不应当将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花木直接展示给学生来看,如果能够在学生搜集相关内容之前让学生对一些花木赋予自己所想到的含义,在进行个人思考之后可以开展分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课堂氛围,也可以起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拓展的作用。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入启发性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创新思考的空间。

二、分析学生思维,渗透创新性思想

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有的班级中学生整体思维较为定式,学生自主尝试创新开放思考的时候并不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相应的启发,让学生能够顺着老师所给的启发进行发散性思考;有的班级中学生整体思维比较活跃,即使老师不给予启发,只要有一个拓展型的话题便可以引发一场头脑风暴,对于这样的班级,老师只需将一些延伸性的话题进行总结整理,让学生进行讨论即可。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经典课文《理想》,课文后面的“研讨与联系”中提到让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进行思考并用打比方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理想。这样没有标准答案的拓展型题目给出之后,对于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来说就好比干柴遇到火苗,瞬间就可以打开思路对此话题进行创造性的作答,而对于思维较为死板的学生来说,回答之前需要给予一些范例,范例可以是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中想到的也可以是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想到的内容,也就是说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考。虽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老师要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一定的改动,但是教学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渗透到创新性的思想,打开学生常规性的思维模式,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三、提升教师能力,深化创新教学意识

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应当得到一定的提升和改良。对于教材上面出现的创新性话题要舍得花费一定的课堂时间和学生进行互动和思考,而在课程结束后也应当留下创新性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当中只注重课文的讲解和背诵,并不重视课后拓展型习题的布置和完成,这是非常错误的教学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学模式僵化,同时还会给学生的思维思路造成一定的阻碍。例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这样一篇课文《济南的冬天》,课文后面的“研讨与联系”中提到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当中可以将此内容放在课堂上进行,利用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家乡进行口头描述,在学生描述过后让学生之间产生一定的互动,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描述的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启发,最后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将这一部分的写作穿插进去,这样不仅打开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其创新型思维在课后时间内得到了一定的延伸。

四、设计能力训练,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想要逐渐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对其思维创新能力开发的基础之上也要有定期的创新型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设计一些拓展型延伸性的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话题讨论模式既可以是师生课堂互动的形式,也可以是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的模式。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春》对春天的景色和现象进行了描述,教师可以就“你眼中的春天”和“你想象中的春天”这两个话题让学生进行探讨和思考。不仅限于这一篇课文,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可以对上一次探讨的话题进行总结,在每次下课之后都可以再布置一些新话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只有不断的坚持这样的能力训练,才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初中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初中生的教学方式方法也与其他阶段的学生有所不同,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不同的学生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雖然教学目的不尽相同,但是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都需要教师注意,例如,在创新型话题探讨过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反馈和收获能否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教师布置的创新型话题能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发散思考、教师能否在每次课程中实现对上一次话题讨论的总结等方面都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郎少文,梁衡.浅谈初中语文教学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初中语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文化出版社,2011:5-12.

[2] 何兴平,刘玲玲,贾欣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思考[M].哈尔滨:哈尔滨农业科学教育出版社,2011:29-33.

[3] 胡新民,周启阳.试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初中生发展的影响,初中生创新发展[M].黑龙江:黑龙江信息科技出版社,2000:23-25.

[4] 邹明明,杜若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和探究,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9.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教学过程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多方位选拔与培养网络综合布线技能竞赛人才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