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探索

2017-06-15李先龙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李先龙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作为数学老师不仅要考虑教学本身特点,同时还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并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13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83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水平,打造高效率的数学课堂,作为老师要把握教学的规律,领会高效教学的实质,坚决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调控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

一、平时关心爱护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心学生,愛护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自制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因此,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的情况,要想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比如将走神的同学叫到讲台上来,既可以将老师讲解的内容重述一遍,也可以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要给学生加分或者奖励一朵小红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进一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进而主动的与老师沟通谈心,一旦学生喜欢上任课老师,那么连带的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之外,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状况,了解学生相处状况以及家庭情况,给予学生生活上的帮助,生成学生的良师益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二、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抽象为直观生动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多是通过板书和画图来进行教学演示的,这种演示方式不但费时费力,而且遇到抽象复杂的知识点时效果就会下降,现象不明显,出现理解困难等问题。因此,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的表现力,让传统抽象繁琐的教学过程形象具体化,让抽象的知识变得立体、生动,使教学演示更加形象直观,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需要借助两个一模一样的平行四边形进行拼合等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这时候用多媒体技术将两个大小相同的梯形重叠在一起,然后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将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标注出来,然后以一个梯形右下角顶点为中心将其旋转180°,接着将其平移,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演示效果形象直观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借助颜色学生会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底就是原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而且由于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此梯形的面积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这样一来,由于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验证过程,可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认识和理解,为熟练运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三、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追求更高的分数,教师会不顾一切的将知识硬灌输给学生,学生只需要听教师讲即可,使课堂呈现“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致使课堂氛围枯燥严肃,学生处在这种氛围下,思维会受到抑制,久而久之,个性的不到释放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和抵抗心理,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要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现知识规律,掌握计算方法。数学思维是学好数学的关键,但数学思维并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摸索养成的,所以,无论是出于哪种原因,都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15-9”这道减法题目的时候,并没有将解题方法和答案直接告诉大家,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同学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比如,有的同学回答:“我用铅笔划了15道竖线,然后划掉其中的九根,这样一来,就还剩下6根竖线。”听到学生的回答,首先对学生的认真思考给予肯定和表扬,然后借助粉笔道具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一盒粉笔有10根,另一盒中有5根粉笔,让同学们思考拿出九根后还剩下多少根粉笔。通过观察,有的同学就发现可以从10根装的粉笔盒中拿掉1根放到另一个粉笔盒中即可,于是另一种计算方法就出现了:10-9=1,1+5=6.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得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为了实现高效教学的目标,作为数学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总结教学经验,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易良斌.科学把握数学新课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J].教育科学研究,2002(04):66.

[2] 邰霞.对小学数学教学自主学习有效性几点尝试与研究[J].山西教育,2004(10):87.

[3] 孔企平.“有效教学”的几个理论问题[J].上海教学科研,2007(02): 102-1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90-91.

[责任编辑 房晓伟]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小学数学策略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