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6-15李天成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思维

李天成

摘 要: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当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不但不会干扰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反而会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思维;创新;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4-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4.057

对数学而言,思维是它的生命线。素质教育已成为目前教育事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而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往教育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无法适应将来社会对人才选择的要求,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要性

(一)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要求

《课标》指出:“学生在学习中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智力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着重与发展学生智力,智力包括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占主要地位的就是思维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一半以上学生学习数学时比较死板,如:有的学生在解题时,缺乏有条理的数学思维,不会步步深入思考,有的学生缺乏思维的灵活性,他们只会套公式或例题的解法,很少有一题多解,而对于一些“变式训练”更是无从下手,即使搞“题海战术”也是收效甚微。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在于“思”,在于智力活动的核心——思维活动。不仅掌握知识需要经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且发展思维能力也只有在一系列的思维推理的活动中才可能有,只能经过真正的思维,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活的知识,反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将注意力都集中于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得不到培养,那么学生的学习数学之路也会变得越来越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结果,更应当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运用相关的定理、法规、公式,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教师更应当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培养学生智力的效果。

使学生的思维机器开动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是数学的基本功能,然后许多生活当中的问题不可能按照教学内容的条件去发生,许多问题看似与我们学习内容不相关,如果将其表面的因素去掉,就不难发现其数学本质,或者一些问题解决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这些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其实这一过程也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

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遏制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由于中职学生许多学生数学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教师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习,或者是怕学生自主式学习学不到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成为了盛装知识的容器,失去了学生自我思维和思考的过程,失去了探究创新的过程,教学内容的陈旧以及严重脱离实际性,使学生失去了时代感,没有了创造欲,机械模仿教师讲授的例题,使学生无须进行深入的探索,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讲得是头头是道,但是教师讲授的内容学生能接受多少,这是教师所无法控制的,或者学生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都了解了,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当中,许多学生只是在听,并没有将老师讲授的知识内化,也就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深,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有一种似曾相识却无法下手的感觉,尤其是那些需要学生将进行重新整合的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往往是不知所措。

(二)提问随意性大,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提问是教师推动教学进行,引起学生关注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时要考虑问题与知识的相关性,更应当考虑学生对于问题的关注程度,求问题应当具有开放性,但是许多时候教师在提问时,啥时根据学生的反应临时性的提出问题,有些问题不是过难,学生无从下手,就是过于简单,学生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往往变成了教学过程中的干扰,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巧设悬念创设教学情境,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刺激,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情境,并注意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学内容,从而调动起自己的思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

(二)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主导作用。让学生做探究的主体,通过创设相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觀察、实验或者验证,更应当鼓励学生做好反思,这样学生不但学会了解决问题,其创新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三)通过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中,我们也把数学应用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的目标之一,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习数学,不能将要求停留于学生去掌握知识层面,而要注意将学生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为学生的数学能力。将数学知识转化成为数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去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街中,需要的知识也是多方面的,这样学生就会对知识进行一定的整合,也会根据问题的实际来创造性的运用知识,这样也就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是对数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形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从模拟的各类活动情境当中或者在其他科目学习过程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并鼓励学生将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适当的记录,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表达能力都会得到培养,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可能立竿见影,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在培养学生的创亲思维时,教师更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缩小步子,降低层,让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和谐的氛围当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 柘智利.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科学咨询,2012 (12):47.

[2] 冯新平.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J].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02:62-63.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思维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