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7-06-15王永胜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王永胜

摘 要:所谓的合作学习模式,乃是指任课教师以为学生提供自主知识探究为目的,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为班级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从而使每个小组之内的每一名学生均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探究过程之中来。此种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知识探究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因而在近年来受到国内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053

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是教师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模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性仍有待提高。为此,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科学组建学习小组、注重合作问题设计的相关要点这几个方面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合作学习模式能否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是否具备良好的问题思考与交流能力,有鉴于此,任课教师必须在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之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如此,方才能够使预期的教学目的得到真正地实现。新课改的理念对于数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探寻如何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之中实现主体性地位的真正凸显,为此,数学教师要先从自身角色的转变开始,将自己定位于一名学生的课堂学习顾问,即当学生在自主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之中遇到问题造成其数学知识探究活动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时,数学教师要以顾问的身份给予其适当的点拨,从而让学生能够拨开数学知识自主探究过程之中的迷雾,继续踏上数学知识自我探究的征程。此外,数学教师还应当成为一名监督者,即数学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之中,必须对各个小组的数学知识探究与讨论情况和进展加以有效的把控,如若发现发现一些学生参与不够积极,要对其加以督促;如若发现一些学生不善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任意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要对其加以干预;如若发现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要对其加以肯定,并帮助其完善其见解和思路。总之,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在观察、诊断以及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的过程中较快地适应角色的不断变化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但这也正是一个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教师的必备素质。

二、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来说,组建学习小组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当前,很多教师在组织小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座位来划分学习小组的,让同桌、前后桌为一个小组,这样的话,可以说小组的组建是无序的。为此,教师应该改变观念,科学组建学习小组。科学的小组划分依据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即小组内的学生学习水平是不同的,要有学困生、中等生和优等生,而小组间是水平相当的,这样有利于小组合作和组间竞争。人数每组为4-6人最佳,每个组要有一个小组长,要有操作员和记录员,分工不同,每个学生都可以各尽其责。这样一来,教师每次组织小组合作时,也轻松了,不用担心谁在小组里无事可做或“唯我独行”了。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周期后,调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这次担任小组长的下次去担任汇报员,这次担任操作员的下次去搞记录,让每个学生对小组中的几个角色都了解,都能胜任,并明白这些工作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注重合作问题设计的相关要点

任何合作学习均是由特定的数学问题所驱动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将学生已经习得的知识融入其中,同时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能够借助已经习得的数学知识实现对新数学知识的习得。也就是说,数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当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增益,能够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热情,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习得的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复习。有鉴于此,数学教师应当设计下述类别的问题,驱动学生调动思维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

(一)矛盾类问题的设计

此类问题的设计原则在于:借助此类问题使学生领会到不同数学知识内容之间的看似矛盾之处,进而藉此驱动学生加以认真地思考,从而洞悉矛盾生成的原因所在。

(二)假设类问题的设计

此类问题的设计原则在于:借助此类问题使学生依托教师先前向其传授过的相关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结论加以判断,从而实现对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由于答案的不确定性,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容易将学生置于一种非得思考的问题情境中,因此问题一经提出,学生便会思绪飞扬。

(三)发散型问题

既要求学生紧密围绕某一问题,从多侧面、多方位进行思考,以探求问题的多种答案。如在总复习时出示:“用50克盐配成浓度为1:25的盐水,需水多少克?”这个问题可以用很多的方法来进行解答,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讨论,开阔思路,多角度、多方位分析问题。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以来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也是值得研究的话题。当前很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我们仍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文冬.合作学习中评价方式重在“四结合”[J].小学教学研究,2007(05):33.

[2] 蔡金法.改进中国数学教育的六点思考——基于中美学生数学学习的系列实证性研究(上)[J].小学青年教师(数学版),2006(10):18.

[3] 蒋玉林.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6):111-112.

[4] 崔晓明.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38-39.

[5] 綦春霞.数学教学形式的改革之一——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5(03):86-86.

[6] 胡春艳.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 齐广平.大班额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8] 余明.合作学习小组能力构成因素对互动过程与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责任编辑 齐真]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合作学习小学数学
作文评改“五步曲”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