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17-06-15侯文娟
侯文娟
摘 要: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及时调整自我,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对于小学生,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创新以及学生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些才是语文学习的真正目的。教师应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教授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关键词:广泛;兴趣;思维创新;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20-00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0.021
小学生正处于贪玩的童年时期,他们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海洋,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无限的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一些开放性的活动,以此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锻炼在遇到具体的某件事情的思维能力。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而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注重兴趣培养
1.采取轻松愉悦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传统的“填鸭式”语文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这种教学方法枯燥无味,只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在上课时,不能够积极思考,课后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这种方法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去,积极动脑思考,并且和同学老师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语文课堂变成动手、动嘴、动脑的开放性课堂。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展开讨论,或者在上课前准备一些幻灯片,通过实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2.注重课堂交流及同学之间的合作
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分学习小组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讨论,最后得出答案,每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热情陈述,激烈辩驳,教师在最后进行点评。这样的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提高了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思维,提倡素质教育
1.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思维是否先进决定着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尤其是语文这类开放性学科,更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技术先进的今天,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以前的教学思维,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身的思维去影响学生,逐渐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
2.注重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与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在课上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全方位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课后可以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书籍,让学生阅读,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记录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融洽师生关系,注重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1.和学生成为朋友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角色,还应该成为学生心灵的挚友。教师和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对学生的了解也最多,在课后,可以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学生的喜怒哀乐可以和教师分享,有了困难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学生和教师亦师亦友,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外,教师也可以适当地和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生活学习状况,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2.因材施教,批评与表扬同在
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性格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区别。有些学生性格开朗,善于表达,但是贪玩,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也有些学生性格孤僻,不爱和同学交流,不愿向老师请教。对此,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打击。表扬时要不吝啬,只要学生做得对,就去表扬;批评时也应该注意场合,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且加以改正。
四、多举办一些开放性的活动
课堂固然是学习的主阵地,但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小学新课改指出,学生应该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说的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会得到提升,关系会更加亲密。这都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拓展学生的視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举办这样的活动,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汉潮.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现代教育论坛,2009(11).
[2] 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 何文胜.从能力训练角度论中国语文课程教材教法[M],香港: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99.
[4] 张庆,朱家珑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