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研究

2017-06-15张亮杨香合王建忠张桠楠刘子千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扶贫模式光伏产业

张亮+杨香合+王建忠+张桠楠+刘子千

摘要: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扶持力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指出发挥贫困地区资源优势,结合当地资源优势扶贫。曲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其利用自身丰富的山地和太阳能资源吸引光伏企业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国家能源局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曲阳县的经验做法。河北省在曲阳县召开光伏扶贫会,推广曲阳县的经验。曲阳县发展光伏产业扶贫,将扶贫由“输血”式变为“造血”式。本文研究河北省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关键词: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2

国家制定了到2020年保证所有贫困的地区以及贫困的人口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阐述了2016年至2020年太阳能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国内外对于光伏产业、产业扶贫和光伏产业发展等研究比较全面,但是将光伏产业和扶贫脱贫相结合起研究的文献少之又少,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光伏产业和当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分析光伏产业在扶贫过程中的模式,指出模式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研究还是空白,为此本文首次研究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指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光伏产业扶贫提供借鉴。

一、曲阳县发展光伏产业扶贫的优势

1.自然地理条件

曲阳县曲阳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属于半山区县,地貌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曲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曲阳县山地面积达到100多万亩,草木覆盖率不到20%。全县不宜耕种造林的缓坡型阳坡、半阳坡达20万亩,阳山地、丘陵面积136.64万亩,未开发利用山地46.37万亩,这些地方寸草难生,为山体的综合经营开发、立体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2.光照条件

河北省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河北省太阳能资源理论总储量2.886GWh/年。曲陽县地区位于我国年总辐射量丰富带,年辐射量在5000MJ/m2左右,具有一定开发价值。根据推算得到的场址区域辐射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地区多年平均年总辐射为4928.2MJ/m2。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确定的标准,光伏电站所在地区属于“资源丰富区”。曲阳县全县低山丘陵坡度较缓,非常适宜太阳能电池板的大面积铺设。同时,曲阳县年平均光照26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加上曲阳县临近华北用电负荷中心,电力需求大,输电成本较低。为建设大型地面光伏电站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分类

1.集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1)含义

集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主要是政府或企业利用荒漠或石灰岩裸露地区和相对稳定的太阳能资源建设大型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产生的经济效益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模式。

(2)适用范围

中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适用于坡度大于25度小于45度、植被较少的石灰岩地区。

(3)优势与劣势

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选址的灵活性,曲阳县很多贫困地区都能采用这种方式建设扶贫项目,且具有出电的稳定性,增加了经济效益。②集中式光伏电站可以进行无功和电压控制,运行方式灵活。③建设周期短,环境适应能力强。

劣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集中式光伏电站需要依赖长距离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损耗、电压跌落、无功补偿问题较多。②曲阳县地处太行山深处,管理型人才较少。但集中式光伏电站运行维护较多,由于协同管理差异和LVRT技术的不成熟,造成曲阳县集中式光伏电站在管理和技术上欠缺[4]。

2.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

(1)含义

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是指政府委托企业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其聚居地附近地面或者屋顶建立小型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帮助贫困户脱贫的一种模式。曲阳县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建在屋顶。

(2)适用范围

分布式光伏产业扶贫模式适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屋顶,屋顶要求条件较为平整、牢固,适用建设条件较为灵活。

(3)优势与劣势

优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所发电量可以直接供给当地负荷,有效的减少对电网的依赖。②充分利用贫困户的建筑物面积,减少光伏电站的占地面积。③与智能电网和微电网的有效链接,适当条件下可以脱离电网独立运行。

劣势主要有以下方面:①配电网中的潮流方向会适时变化,变压器分接头需要不断变换。②电压和无功调节的困难,功率因数的控制存在技术性难题。③需要在光伏大规模接入时进行统一管理,对二次设备和通讯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3.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对比分析

(1)相同点

①两种模式的选址、运送物资设备、架设电杆和铺设电缆等活动均由施工企业负责,各种光伏部件的运行检修也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予以维护。

②两种模式定位为贫困户谋取效益,均辐射带动一定比例的贫困户,项目落地实施之后的收益或企业所得利润,要按一定的比例给予贫困户资金。

③两种模式投资方均由国家,地方和企业三方组成,企业贷款利息由扶贫资金予以贴息,使企业安心专注于项目的运营和收益,解除企业在资金反面的顾虑。

(2)不同点

三、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1.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存在的问题

(1)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从2013年开始光伏电站的建设已经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光伏发电投资企业在某地立项,并获得了一定的装机量指标,就只能在这一地区完成这些指标。但是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一旦认定某项投资不能带来预期的利润,就可能消极拖延工程进度,甚至搁浅,最终会浪费已分配到地方和政府的装机量指标。从开始申请到最后的批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政策和法规予以支持和规范,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申请批复就过于复杂,对企业的灵活性限制程度高,需要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

(2)专业型人才短缺

光伏发电作为新兴起的系统需要大量的人才予以配套,但最近几年光伏产业发展迅猛,但很多管理和技术人才培养速度迟缓,导致光伏产业人才紧缺现象严重。集中式光伏电站需要工作人员在基地长期检修和维护,随着集中式光伏产业项目的不断扩大,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就显得紧缺。屋顶分布式光伏更是如此,由于分布式光伏范围分散,着就需要培养一批专业型技术人才,在故障发生时以最快的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予以解决问题,降低运行维护的成本。

(3)贫困户接受程度不高

光伏产业为新型产业,导致农户对光伏产业一是接受程度慢,二是理解有偏差,同时农民阶级具有局限性,在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拉线过程中,阻挠施工队施工,有一部分农民不让所布线路经过自家宅基地以获得占地补偿。还有甚者散步谣言说干旱少雨是因为光伏太阳能板把阳光都反射了回去,导致没有了云朵,无法下雨。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的屋顶分布式光伏贫困户担心自家屋顶会引雷遭雷击,还有的担心屋顶光伏太阳能有辐射,伤害自己身体,由于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个别村民素质不高,恶意损坏线路现象可能发生。

2.提升曲阳县光伏产业扶贫模式效果的对策建议

(1)完善政策和法规

最近几年国家级文件已经不少于20个,地方政府文件更是比比皆是,电价补贴和光伏发电政策也不尽相同,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多种背景下,就要求各部门充分学习上级文件和政策结合本地特点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政策法规,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扶持,使得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也帮助地方政府实现扶贫脱贫的目标,合作共赢。通过政府补助,企业优待,电网服务等多方位视角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寻,同时可以利用整合的政策更好的为企业盈利,为政府拓宽扶贫渠道。

(2)培育专业型人才

在光伏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技术人才,科技人才要紧跟发展的步伐,在国家大背景的影响下,曲阳县光伏产业电站发展迅速,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等多种发电模式并存,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术型和管理型人才来维持系统的正常运行。光伏发电具有实时性的特点即所发电量随时发随时上网通过电网加以调度和消纳,这就要求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尽量少出故障,或者在系统发生故障后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予以排除,减少对电网的冲击。确保光伏电站系统各个环节故障率最低,或者维修效率高就需要专业性极强的人才。

(3)加大宣传力度

在加大推广普及光伏产业的同时也要让农民对光伏产业了解透彻,这样更有利于光伏的推广。经济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曲阳县在光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给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的同时也要注意人文环境的营造,以人为本。各部门应该各尽其职在充分认真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基础上,加大光伏产业的宣传普及力度,光伏能源作为无污染,绿色环保、清洁、低碳能源,适合我国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潮流,通过宣传让大家人人接受光伏,人人宣传光伏,让光伏发电企业更好的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慧秋,李东.我国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22-27.

[2]殷浩栋.产业扶贫:从“输血”到“造血”[J].农经,2016(10):25-31.

[3]杨子龙,王一波.光伏发电系统测控技术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5(4):1023-1028.

[4]石震.泰安市光伏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5]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

[6]谢志林.智能电网互动终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7]李显震.浅议广西山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272.

作者简介:张 亮(1990-),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河北农业大学,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杨香合(1978-),男,河北灵寿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學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6Q092)青年课题;

2016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16457509D。

猜你喜欢

扶贫模式光伏产业
产业扶贫是实现精准脱贫之主策
我国光伏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及主要的问题
畜牧产业联动扶贫模式分析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探讨
解决甘肃扶贫问题的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