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析

2017-06-15夏玉芳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脑病月龄缺血性

夏玉芳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1.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99例患儿。所有患儿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2004年修订的HIE的诊断、分度标准被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家长同意患儿出院后接受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的61例,分为观察组;拒绝接受的38例,分为对照组,仅给予出院后一般康复指导。观察组患儿中,男38例,女23例;胎龄36.6~39.8周,中位胎龄38.2;中度41例,重度20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6例,女12例;胎龄36.0~39.6周,中位胎龄37.8周;中度21例,重度17例。所有患儿胎龄、疾病轻重程度及住院期间治疗方案无差异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在入院确诊之后,均进行严密的监护,主要包括对其进行心肺监测以及电解质监测等;其次还要对患儿的吮吸反应、体温、拥抱反射、肌张力、呼吸以及意识进行严密的监测。因为脑细胞对缺氧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因此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儿纠正缺氧治疗,对患儿的缺氧状况进行及时纠正,使其有足够的通气,保证患儿的脑组织能够获得充足的氧。如果患儿属于轻度缺氧,则可以采用鼻导管给氧法对其进行治疗,并将氧流量控制在0.5~1.0L/min。如果患儿属于中度缺氧,则可以采用面罩给氧法对其进行治疗,并将氧流量控制在2.0~3.0L/min。除此之外,还要保证患儿有正常的血容量,并及时为患儿补充能量,在三天之内,要将患儿的输液量控制在每天60ml,输液的速度应该控制在3~4ml/(kg·d)。在输液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为其补充适量的葡萄糖。除了对患儿进行以上治疗之外,还要给予其脑细胞代谢治疗、对患儿的惊厥状况进行控制、对患儿的脑水肿现象进行有效控制、降低患儿的颅内压等。发育商数评定方法:患儿发育商数评定量表采用盖塞尔(Gesell)发展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4.8计算机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1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情况对照结果

观察组预后良好者57例(93.4%),预后不佳者4例(6.6%);对照组预后良好者21例(55.3%),预后不佳者17例(44.7%)。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情况对照,经检验,值为2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同月龄的发育商数对照结果

观察组3月龄发育商数(84.65±11.82),12月龄发育商数(96.38±10.95),21月龄发育商数(101.52±10.01);对照组3月龄发育商数(73.58±9.63),12月龄发育商数(85.24±9.38),21月龄发育商数(90.26±9.54)。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3月龄、2月龄及21月龄的发育商数对照,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目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病机制尚不是十分明确,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体征和神经性系统症状会在新生儿出生不久之后出现,其中患儿在最开始之时会出现吮吸反射、拥抱反射、惊厥、肌张力改变以及意识改变等症状。因此,对于宫内窘迫,并且在出生后经过复苏急救之后的新生儿,在其复苏之后,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各种体征进行严密观察,观察其是否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以及相关的体征,一旦发现患儿处于激怒兴奋或者抑郁的状态,就要及早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诊断,并及早对其进行治疗。脑水肿证候属于围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重要特征之一,患儿主要表现出骨缝分离、头围增大以及前囟饱满等现象。重度疾病患儿较容易出现惊厥的现象,惊厥属于不典型的局灶性或者多灶性。除此之外,惊厥患儿可以被分为强直性肌痉挛型和阵挛型两种类型。如果患儿患有该种疾病,则还会出现肌张力减弱或者肌张力增加的现象,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此类患儿出现癫痫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患儿已经受损的神经元代谢功能,最大程度上维持患儿体内环境的稳定,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患儿脑细胞代谢、改善脑血流、减轻脑水肿以及控制惊厥等特殊性治疗。临床上还应给予后续的康复及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大脑细胞的能量代谢,减少损伤后的继发性神经退化。澳苷(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改善脑血流,通过改善神经细胞膜的活性而减轻神经组织的水肿。高压氧(HBO)的应用可维持局部血流灌注,改善损伤神经元的能量代谢,降低触发神经细胞凋亡的炎症因子水平。康复治疗有助于功能障碍的肢体恢复到正常。本研究结果显示,被干预的观察组愈合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预后良好者57例(93.4%),对照组预后良好者21例(55.3%)。观察组与对照组预后情况对照,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3月龄、12月龄及21月龄的发育商数对照,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笔者认为,早期综合干预及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的智能发育,显著减少脑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熙鸿. 我国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及治疗[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 (14): 1037-1039.

[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0): 2826-2828.

猜你喜欢

脑病月龄缺血性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效果对比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你的宝宝会这些手势吗
认识和了解HIV感染诊断和疾病进展的预测指标——CD4+T细胞
关注肺性脑病
肝硬化并发症:肝性脑病
宝贝的大运动发展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