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2017-06-15曹晓晴
曹晓晴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01
前言:在重型脑外伤的临床上,机械通气常用于危重患者,若重症脑外伤患者需长时间进行机械通气,在临床上常采用气管切开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该治疗方法可用于治疗呼吸机能所致呼吸困难、喉源性呼吸困难等疾病,疗效较为理想[1]。而重症脑外伤患者病情较为急骤,在进行急救措施时首先要保证患者护理畅通,此时,采用气管切开术对其进行治疗,疗效显著。本次研究中,给予我院31例患者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另外31例患者则采用传统气管插管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2例重症脑外伤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1例。经检查后,两组患者的诊断为重症脑外伤,入院时所测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超过8分,且均符合与临床重症脑外伤相关的诊断标准,排除免疫功能疾病、脏器受损、系统疾病等[2]。甲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16例、15例;年龄为19~62岁,平均年龄为(42.51±2.36)岁。乙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14例、17例;年龄为21~70岁,平均年龄为(42.98±2.53)岁。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甲組采用气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于2~4的气管软骨节间隙之间标记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固定气管,并进行局部的麻醉,做一个横向切口于标记处,在切口的正中处将气管进行垂直穿刺,并将套针、注射器进行回抽,若有气体抽出,则表明套针管已在气管内,后向外套管下倾斜进入气管内,最后取出穿刺针芯及注射器。导丝穿过外套管进入到气管内后,取出外套管,扩张钳在进入至气管后,应保证钳尖与气管角度保持相同,避免器官组织因此受到损害。缓慢扩张钳臂,置入气管导管后取出扩张钳,最后进行固定。而乙组患者则采用气管插管术治疗,该方法将气管经口盲探气管进行插入,与呼吸机进行连接。在术中,均对两组患者的生命特征进行监测[3]。
1.3 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病死率及带管的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来判断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中的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所出现的数据均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2.2 比较两组患者带管的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及住院的时间
3.讨论
重症脑外伤患者的病情严重,若不保证其呼吸畅通,极易有心跳骤停的情况出现,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在重症脑外伤的临床上应时刻保持患者气道的通畅,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气管插管术与气管切开术两种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可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使患者能早日恢复自主呼吸。但有研究表明,采用气管插管术方式治疗极有可能会对患者的咽喉部造成损伤,而气管切开术则可避免该损伤的出现[5]。在本次研究中,对甲组患者采用气管切开进行治疗,给予乙组患者气管插管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并进行分析,经过治疗后可知,两组患者肺炎的发生率、死亡率、带管的时间及住院所用的时间相比较,数据差异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甲组使用呼吸机的时间明显比乙组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上所述,采用气管切开术对重症脑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极大地缩短了呼吸机的应用时间,使患者的痛苦得到减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武金程.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72-73.
[2]许江龙,戎聪学.气管切开术在重症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308.
[3]谢先举.气管切开术治疗90例重症脑外伤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04):68-69.
[4]陈乃峰.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5):3190-3191.
[5]赵永耀,郑雪梅.气管切开术治疗重症脑外伤临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5,22(0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