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禅学与文人画
2017-06-15刘士梦
刘士梦
摘要:纵览中国传统绘画当中,不论是从艺术内涵、艺术追求、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表现中,无不蕴含着禅意,在参禅中学画,画品中则深藏着禅机,在学画中参禅,禅学里饱含着画的意蕴。参禅者可以在画中体验艺术的魅力,绘画者可以在禅中感悟艺术的魅力。由此可见,中国画与禅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相连的关系,这一点在中国文人画的表现的尤为显著。
关键词:禅学 文人画 关系
一、禅学与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
(一)禅学的起源和发展
佛教是从印度逐渐外传至中华大地。早在汉朝明帝时就有此一说,事实上早在汉明帝之前,就有佛法传到中华大地上记载,孔子曾经说:“丘闻西方有圣者焉,不治而不乱,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荡荡乎人无能名焉。”由此而知早在春秋时孔子就知道佛是西方的大圣者,由此可知佛教在汉代時就已经传入中国。
佛学思想初传中国大地上并未得到时人的高度重视以及广泛的传播。西汉末年的社会主流思想正在发生着变化:儒家思想成空,道家思想蜕变,朝野上下,祭祀鬼神,服食修炼成风。《后汉书·方术传》载:“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这里所说的好方术之士,大多都是儒家之士。源于印度的佛教为了在中国本土上扎根,不得不攀附于当时盛行一时的神仙方术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佛教兼容并蓄了老庄的玄学。佛经的大量传译和名僧的大量来到中国大地上,受到玄学思想影响的名士们与带来佛学思想的有名的僧人们来往密切频繁,从而使得玄学与佛学得到很好的交流、融合的契机,佛学玄学化的同时也成功在中华大地上扎根,同时也为玄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扩充了玄学的思想和内容。由此,佛学也得到了很好且广泛的传播。因而,进入南北朝以后,佛学思想不断影响着士人的审美情趣和社会心理。这一影响一直延续至中唐之后并逐步成为盛极一时的禅学文化。
(二)文人画的起源和发展
文人画的出现是一定艺术历史发展时期下的一个必然产物,它的出现和发展史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文人画”也被成为“士大夫之画”。一般说来,它主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们、士大夫们所创作的绘画。在古代绘画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艺术,在文化艺术上具有好的修养的象征。因而,从东汉以后便逐渐投入到绘画当中,由此对绘画的领域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绘画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状况与士大夫阶层的不同时期不同发展情况密切相关。
在禅学的起源当中,已经说到佛学为了发展,兼容并蓄了儒、道的思想,并以大量的传译和大量的名僧进入中国大地上,受到玄学思想影响的名士们与带来佛学思想的名僧们交往频繁密切,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阶层已经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而这些士大夫阶层大多与佛教名僧们来往,深受禅学思想的影响,并以禅入画,顾恺之即为当时的代表人物。发展至盛唐名士与名僧相往来的现象更为明显,名士不仅善画且修禅,画中不免深含禅意。王维则为此中之代表。王维对禅学颇为倾心,其画作意境深远、妙不可言。正如宋代大家苏轼曾评论王维的画道: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二、禅学与文人画的内容和关系
(一)禅学的内容
禅音译简称于禅那。静静的考究思虑或者思想的修习是其汉语意译的意思。发展到后面则指佛教徒放空自己使身心处于静定下所做的思维冥想。禅学主张顿见本性,因此重视个体的亲身体验,既而将人们引入向内的不断追求。
禅学思想是文人画的主导思想。佛学的“不得般若,不见真谛”“圣心虚静,照无不知”的“虚静”学说,与道家的“虚实相生”哲学一脉相通,到了东晋以后,佛教大乘般若学开始流行,受大空观思想的洗礼中国哲学发生深刻变化,人性的注重转至佛性的注重,禅学禅画应运而生。
(二)文人画的内容
中国画家在禅风的直接陶染下,澄观一心,托物寄兴,闲淡自然,不断领悟印证绘画之真谛,遂形成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构图意趣和笔墨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布局的聚散疏密,黑白虚实,写意造境的蹈虚辑影、空灵无迹都是禅学思想在中国画构图艺术中的哲学审美观照。
(三)禅学与文人画的关系
文人的创作思维受到禅宗的影响,更加痴迷于对“画境”的追求,从而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东方美学特质,使中国画的发展不仅重视形的表现,更加追求虚静、恬淡等意境的表达。
三、结语
禅如同文人画家的指南针,将每一个倾心于禅的士人们引至艺术的殿堂中并找到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文人画的思想主导是禅宗思想,禅宗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文人画家的思想,影响着他们的创作风格,审美追求甚至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中国化与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不可分割。一件艺术品,只有带来另一个世界的某些东西时,才算是创作,禅可以说就是中国画的所追求的的彼岸,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周纲纪编著.传统文化、哲学与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董欣宾,郑奇著.中国绘画本体学[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北鱼.国画与禅[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4]李哲良.禅的人生与艺术[M].四川美术出版社,1992.
[5]张育英.禅与艺术[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6]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
[7]黄河涛.禅与中国艺术精神和嬗变[M].商务印书馆,1994.
[8]傅抱石,承名世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9]叶郎.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0]王东声.虚室生白:董其昌心中的画与禅[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