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课堂 和谐课堂

2017-06-15胡健英

师道·教研 2017年5期
关键词:凡卡电教评价

胡健英

教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是人生的一种享受。因此,新世纪的教育必须更新观念,以生为本,培养创新意识,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一、 巧用电教,创设情景,激发想象

小学阶段选编的课文内容精彩纷呈,情感丰富动人,有的优美,有的哀伤,有的庄重,有的有趣……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巧用电教,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孩子们在意境中领会感悟,享有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如教学《凡卡》时,通过电教手段,在哀怨的音乐中把凡卡挨打、挨饿、挨冻的悲惨生活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感受到凡卡的凄惨和绝望,再与一个个美好的快乐的回忆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时就有几个学生泪流满面,不知不觉在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主动去感知凡卡的心境和情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和罪恶无比愤慨。

引人入胜的故事,同样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我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编了一个故事:

今天,阳光灿烂,诗人杜甫独自走在四川梓州街市上,“唉,7年了,河南河北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啊!”唉声叹气。他因安史之乱而逃到这里已经住了很长时间,沿途美景驱不散杜甫满面愁容。“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忽然,人们如潮水般地朝街头涌去。“发生什么事了?杜甫随着人流探个究竟——只见墙壁上贴着一张盖有官府红印的告示,人们奔走相告: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 “安史之乱”彻底平息!

破碎的山河重新统一!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杜甫不禁大喜若狂,泪如泉涌、洒满衣襟……

栩栩如生的故事让学生领悟了诗中描述的意境,浮想联翩,与诗人产生共鸣。

课堂上,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

二、 营造氛围,合作探究,注重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读”“思”“研讨”“说”为主,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根据问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实现耳、目、口、手、脑并用。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

通过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动手能力、讲演能力、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开拓者。让每个学生沉浸在愉快、宽松、合作、和谐的学习气氛中,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既能学到知识,又有了表现自我的机会。根据每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小活动如:课堂上的小游戏、小表演、我是小画家、我是小记者、辩论……

在教学《詹天佑》一文“开凿隧道”这一段,我让学生当小画家和小小评说员。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文段的内容,动手绘制“八达岭隧道”和“居庸关隧道”的施工图;然后,让学生代表对自己的作品解说,让大家耐心聆听后,进行评点;最后评选出最佳作品。而在教学“设计‘人字形线路”这段时,让学生分组进行表演,一张长凳当火车,有人当火车头,有人当司机……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这些教学方法的采用,给孩子们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他们遨游其间,少了压抑和拘束,多了轻松和自由,陶醉其中。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

2. 在合作过程中,教师的评价要体现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個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悉心呵护学生的积极性。如提问后热情期待,给予相应的思考时间,给予必要的提示,给予鼓励和信心,学生回答后给予温暖的简短评价。在这种情感的交流过程中,拉近了学生和教材、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如:“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你们小组的点子真多!”“你的观点很有创造性。” “你怎能想出这么棒的答案?”而对表现不太理想的学生,我的评价是:“你的回答只差一点点,再好好想想。”“让好朋友来帮帮你,好吗?”……

另外,每周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智多星小组”等等,互动、互勉、互相促进,让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孩子们在自尊心上得到了满足,在人格上获得了新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渐渐就形成了。

3. 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我,这正是新课程的理念。营造宽松的氛围,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把“微笑教学”的艺术引入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听不到严厉的呵责,看不到满脸的沮丧;听不到冷语讥讽,看不到冷漠鄙视;听不到无耐的叹息,看不到莫展的烦恼。只有天真的笑脸,率真的回答,真诚的帮助,热情的鼓励、快乐的笑声……这样的课堂,孩子如沐春风,心情舒畅,精神饱满,情绪热烈,学习效率自然就事半功倍。

三、 尊重学生,情系教学,爱注童心

有人说过,教与学就像给孩子喂奶,不是母亲把乳头硬塞进婴儿的口中就行,而是小家伙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中蹬着小脚,用小嘴拼命地吮吸。所以,老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互动的,互相尊重的。

“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有过一个精彩的比喻: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幼小心灵,需要教师们倍加呵护。真正的教育不是动怒、指责、讽刺、挖苦、惩罚、恐吓,而是理解和宽容,鼓励和赏识。倾注爱心,带着微笑,走进学生的心房,师生关系融洽,才能携手发掘出科学知识的汩汩清泉。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凡卡电教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