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训在高职人文精神涵养中的作用

2017-06-15彭敏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校训人文精神高职院校

彭敏

【摘 要】本文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正确办学方向、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形成共同价值追求、孕育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等方面论述校训在高职人文精神涵养中的重要作用,就如何以涵养人文精神为目的提出了校训建设思路。

【关键词】校训 人文精神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043-03

当前,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和要求,即更加注重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更加注重体制创新和需求导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认识到内涵建设对于高职发展的重要性,纷纷从自身内部出发,将人文精神涵养作为解决发展瓶颈,推动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一、高职人文精神内涵

虽然目前对大学人文精神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普遍认为大学人文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演绎过程中积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特征,主要包含人文关怀、理性光辉、自由独立精神、科学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等。基于高职院校起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生结构等根本性差异,高职人文精神除了包含传统意义上大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外,还应包含职业情怀、工匠精神、开放协作等。

二、高职院校校训的内涵

校训本是“學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的训诫之言,最早见于《辞海》。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校训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已然成为学校精神之魂,熔铸了学校办学理念、文化品格、人文传统、办学特色、道德要求等丰富内容,代表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反映学校的文化指向和社会责任,体现师生的文化追求、整体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于激励和引导师生更好地教书育人、求学成才,特别是对于凝练和彰显大学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校训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习近平同志在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职院校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彭振宇副教授曾对全国200所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的校训做了调研,其中“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中心词;经过笔者对广西高职院校校训进行统计分析,“德”字出现在18所高职院校的校训中,同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中心词,其他高职院校校训中即便没有出现“德”字,也大都含有对品德、人格的追求和塑造。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提出“要确定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职院校对此停于口号、止于宣传,没有充分认识到校训对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士有百行,以德为首。“德”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国内外大学学术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指标。然而,“德”有小德大德,有私德公德,作为社会主义的大学,除了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师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外,应该立大德,激励学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引导学生立大志成大业;应该立公德,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奉献社会;应该立共产主义之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行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为人类的解放努力奋斗。校训本就是训导之言,具有明显的训育功能和警示功能,从已有的调查来看,高职院校校训对德的要求旗帜鲜明,对于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不容小觑。校训就好比人生的座右铭,是大学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以校训为核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德感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比起填鸭式灌输,更能达到事半功倍和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校训是高职院校彰显办学理念,确保办学方向的重要旗帜。高职院校是我国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面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这两个根本性问题时,应该求同存异。同样是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同样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历史使命;同样承担培养人才、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虽无高低贵贱之分,但有分工不同。一般来讲,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采用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工学结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企业。从高职院校校训也可以得到体现,在全国200所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校训中,以“能”“技”作为中心词的频率仅次于“德”;广西有15个高职院校校训中含有“能”“技”等中心词,占比达48%;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的校训充分展现了行业和职业特色,如“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可见,高职院校校训犹如一面旗帜,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办学理念,彰显其人文精神,特别是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校训的解读和阐释之中,鲜明地提出了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办学方针、育人理念、教学学风等,如果长期坚持,必然对学校人文精神的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三)校训是高职院校引导师生凝心聚力形成共同价值追求的集结号。一提到大学人文精神,我们很自然而然地想起国内外那些名校的校训,诸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武汉大学“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斯坦福大学“自由之风永远吹”、哈佛大学“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等,特别是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鼓舞、激励和造就了不少国家栋梁之才,影响了几代人。校训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正是因为其集中体现了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和人格追求,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能够引起历届校友甚至社会的共鸣。高职院校由于建校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历史文化积淀不够深厚,许多院校由改制或合并形成,学生在校时间短,师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是,校训就像战场的集结号,可以有效地号召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凝心聚力,形成强大的合力。如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每天都是代表作”这样的校训,可以给师生带来无穷的动力。

(四)校训是高职院校孕育特色校园文化品牌的精神源泉。高职院校以“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历来受到人们诟病,给人留下文化浅薄的不良印象。诚然,这是由于人们对高职教育缺乏深入了解所造成的,还有一些客观的历史原因,但是一段时间以来,高职院校一味扩规模、上专业、改校名、提规格,一味盲目攀高或求全求大,在内涵建设和校園特色文化建设方面关注度不够,主观上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校训作为一种文化的精华和代表,在高职院校孕育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方面地位十分重要。校训是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并深入人心的,这种以文化沿袭为特点的学校传统文化精神一旦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品牌,推动学校的发展建设。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校训中“强技”“尚新”为着眼点,以葵花逐日的精神鼓舞师生“砺志崇实”,每年重奖在技能大赛、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突出贡献者(包括专兼职教师、学生、合作企业等),形成了独具特色、成绩斐然的“金葵文化”品牌。

(五)校训是高职院校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活广告。服务社会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作为地方性院校,高职院校在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往往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但是其开放办学,建设“校中厂”“厂中校”等发展模式,在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有着积极的贡献,甚至影响一方产业的发展建设。许多地方工业产业和重大项目,都跟当地的高职院校密切相关,并形成“校政企互融、产学研创一体”的发展格局,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比如,南宁市引进富士康在工业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与当地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的人才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年来由校政企合作建设、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的“南宁富士康学院”,必将为南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等产生积极影响。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建设工业强国,提高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征程中,国家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严谨敬业的“工匠精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其校训中强调的“技”“能”等因素,对于培育和弘扬现代“工匠精神”有着天然的优势,在提升高职人文内涵、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方面有重要意义。

三、高职院校校训建设的思考

(一)校训贵在提炼。简洁、凝练,寓意深刻,这是校训最大的特点。虽然很多学者对中国大学校训形式单调、风格雷同持批评态度,但这其实是受汉语自身特点和中国传统文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形式上要求精炼,朗朗上口;内容上强调传统文化精神,最好能引经据典,方显文化内涵。再加上我国大学数量众多,必然造成校训出现较大的趋同性。校训是人文精神的集中反映,但不宜求全。因此,高职院校校训要善于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尤其要以学校人文精神倡导为内核,尽量提炼出展现自身特色的校训,而不宜沿袭中专时期的校训,或者简单引经据典。特别是新建的高职院校,在校训的提炼上要多下功夫,不宜草率行事。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从高职教育特殊规律出发,从培养什么人才、如何服务社会等角度选好关键词,突出学校特色。同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发展需要,从健全人格,传承工匠精神,生存、生活与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挖掘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校训要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代精神相呼应,放眼未来,体现大学引领社会发展先进潮流的胸襟和气魄。

(二)校训重在建设。我们不难发现,即便是那些名校的校训,也存在重复、趋同的现象,因此,关键还在于校训的后期建设,以校训为引领,注入和丰富学校的人文精神内涵。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好校训呢?一是重视校训的训诫作用,在显眼的位置镌刻、书写,如校训石、校训雕塑、官方网站LOGO、宣传册等。二是重视校训的解读诠释,增进师生的理解,形成凝聚人心的共同价值追求。比如召开校训新闻发布会,对校训进行公开说明、在网站或报刊刊载校训的解读、制作关于校训的访谈录、对校训历史进行溯源等。比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砺志、崇实、强技、尚新”的校训经过历届师生校友的诠释,凝练出“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南职精神,在学校争创国家示范、勇做职业教育排头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校训由于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光从字面上理解容易望文生义,如果不经过诠释和解读,师生很难达成共识,更别说共同的价值追求了。三是重视融入校训的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以校训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活动。比如,以德育为目的的师德师风塑造、校风学风创建,以增强技能为目的的技能大赛等,以服务社会为目的的志愿活动等。四是不断丰富和升华校训的内涵。因为校训是长期文化积淀和精神形成的结晶,必须经过历届师生共同诠释、阐发、遵守、升华。比如围绕校训开展师生、校友座谈会,专题研讨会,特别是结合时代精神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可以大大提升校训在人文精神涵养中的作用。

(三)校训胜在推介。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但是高职院校总体形象和地位仍然不高。这固然和目前高等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和高职院校自身建设发展的重心有关,特别是人文精神建设力度不够,开放办学的程度还不够高,导致社会对高职了解甚少,从而缺乏认同感。学校的知名度高不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宣传推介工作,特别是校训的推介容易受到忽略。有人说,如果把大学精神比作大学的旗帜,那么校训就是大学的广告语。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不懂得打广告搞宣传,极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校训的推介。一是挖掘优秀校友的典型事例,广泛宣传报道校友在校训的引领和激励下励志成才的事迹,引发师生和校友乃至社会的共鸣。二是以“校园开放日”“校园体验日”等形式,结合精心打造的独特校园文化景观和校园文化活动,向社会推介学校的校训文化。三是将校训融入学校招生、教师招聘等活动中,让他们未进其门,先闻其声,带动社会对学校校训和人文精神的关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还将校训融入学生成人礼活动中。通过这些方式,使校训入脑入心,内化为学校社会责任、师生价值追求,外化为校友、企业和社会的认同感,涵养出高职院校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彭振宇.基于校训视角看高职院校精神的凝炼——基于200所全国示范及骨干高职院校校训调查统计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6)

[2]朱正湖.浅析校训在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3(7)

[3]王波.高职院校校训精神的“守”与“变”[J].教育与职业,2011(9)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高职院校人文精神涵养研究——以广西高职院校为例”(KY2016YB623)

【作者简介】彭 敏,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职业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校训人文精神高职院校
校训展示墙
体现“亲爱精诚”校训的三件往事
任正非捐款前先捐“校训”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