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论”导演本科三元素教学

2017-06-15苏宇

上海戏剧 2017年6期

苏宇

摘 要:导演三元素的训练是导演系本科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阶段,三元素指的是“事件小品”、“画面小品”和“音乐音响小品”。这三个阶段的训练是导演训练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导演最终对作品的把握。这篇文章重新探讨了三元素训练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层次、相互关系,从创作作品意义的角度来研究元素训练的意义,用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方法来探讨三元素训练的意义。

关键词:导演教学; 三元素训练; 异论

戏剧导演本科教学的基础为三元素——事件、画面和音乐音响。但我们目前的三元素训练却是各自为政,只知道训练过程却没有充分认识三元素训练的目的。

三元素训练的目的,也是重要性,就是要通过这项训练,让学生掌握戏剧导演创作的技巧和意义。不过,目前的训练只是有了这三个过程,而三个元素训练各自的目标和意义却阐述得不够清晰。比如“事件小品”训练的意义是什么?“画面小品”和“音乐音响小品”训练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些并没有给予学生充分、明确的告知,导致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无法领悟训练的意义。比如我们在训练“画面小品”时,强调了舞台调度是它的目的,却割裂了训练意义,没有明确三个元素之间的关系,而且如此去定义该元素训练,意义也不大——因为舞台导演创作中舞台调度并非是唯一的。

我们知道完整的作品须具备以下几项:一结构,二风格、体裁感,三节奏。舞台剧导演需要营造气氛来将自己的意识表现出来并传达给观众。因此结构、风格与体裁感、节奏是一部作品不可或缺的三个基本元素。导演系教学中的三元素的训练过程,应该着眼于作品创作的完整性,帮助学生建立创作的整体意识,这才是导演三元素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关于“事件”:导演系教学,在认定剧本提供的诸多“事实”中,选择的“事件”是在场上发生的,它将“引爆”人物关系,激化矛盾冲突,改变人物心理,使人物关系往新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为情节的展开提供必要的基础,强调“事件”是导演创作的“发动机”,意义正在于此!

在导演系教学过程中,该阶段是最受重视的,被认为是导演教学的基础,其重要性体现在它的必要性。從“事件小品”入手,是根据传统作品的创作规律。传统作品以人物为基础,以人物关系为故事线索。所以“事件”成为“扭结”人物关系的重要手段,“事件小品”是故事的基本结构,以其作为训练目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无论现实主义、荒诞派、表现派或者是残酷戏剧,都归于人物表达的群体。

人物关系的搭建是故事的开始,这个阶段的训练,在确定人物的基础上,对人物要有一定的设想,这些设想是在思想、情感(人物的和创作者的)以及审美基础上搭建的,主要人物一定蕴含了创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虽然是以人物关系为基础,但这个阶段的训练恰恰是作品结构的基础:矛盾、冲突和对峙。这是人物关系搭建的基本原则,也是基本技巧。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以及审美是通过矛盾、冲突和对峙的人物关系表现的。在教学最初,学生在运用矛盾、冲突和对峙的手段时都会出现不熟练和无所适从的状态,这也是常态,需要教员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进入这样的基本“结构”,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能否掌握编故事技巧的关键。“事件”成为该教学阶段的“焦点”,教员应该关注该阶段的教学重点,而不是完事就结束,因为此后的训练无不依赖此展开。

教员引导学生构思事件小品,首先应在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的“编织”上下功夫,这也是检验学生作业成色的关键。现在有的学生作业虽然符合教学规范,但由于无趣而无法让观众接受。所以确定有趣的人物是教员引导学生“事件小品”训练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编织人物关系,从人物关系中确立“事件”。

我们应该了解到,“事件”的确立并非是人物关系建立的“自然流动”,而是有“预谋”的、受创作者思想以及审美意识产生的,既要符合思想意识,更要自然、不动声色地进行创作——这一过程是导演教学中最难的部分,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梳理自己的思想,培养审美意识,确立内在情感和思想的敏感性,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意义的。

“事件小品”是个重要的节点,也是关键,因为后面的训练尽管还是有“事件”的,但那已是基础,而不是教学重点。

结构是作品的基础,在结构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引导学生在作品中学会表达。用“事件”训练作为三元素训练的开始,也是后面两个元素训练的基础。所以该阶段的训练步骤:一是人物,二是人物关系;训练关键点则是事件;目的则是掌握人物和人物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结构作品的基础。该阶段的教学可以侧重于现实中的人物和人物关系,以便学生更有体会地运用个人的阅历来创作作品。

导演该如何讲故事,也就是怎样才能把故事讲清楚,用什么样的方法讲精彩。这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的训练——“画面小品”。

按照我们过去的要求,该阶段训练的主要目标放在了“舞台调度”上,但这是错误的,“舞台调度”完全可以不放在该阶段的训练范畴内,因为在第一阶段“事件”小品的训练中已经涉及到。“舞台调度”的基本定义是人物心理外化的美学处理,它应该基于“人物”,当然“舞台调度”还涉及到人物关系和场面处理的原则,如果学生对训练意义不明确,会对训练产生模糊的概念,对基本定义和规范无所适从。“舞台调度”应该涵盖全部三个阶段的训练范畴,所以把它作为该阶段教学训练的主要目标显然是不合适的,也是毫无必要的。

“画面小品”是通过对画的读解、认识来搭建一个能够把画中人物关系表述精彩的故事,依然人物是第一位的,人物关系是情节搭建的必经之路。

由画到故事,是“画面小品”的第一特征,选择画作的基本条件是有人物和较为复杂的人物关系,这样为人物造型和风格化的处理,以及人物关系铺垫了故事发展的基础,基于第一个“事件”元素的训练在此阶段不仅是基础,也会再次被强化,但已经不是该阶段训练的重点和关键,怎么能把故事讲清楚、讲精彩,风格化的处理,成为这个阶段重要的训练,同时也为下阶段的“音乐音响”训练做了铺垫。

风格化的训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讲故事需传达的方法——导演如何把思想和情感传达给观众确实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对于创作者来说,必须要考虑风格和体裁感的统一,以及它们与内容的呈现为统一文体,这不同于我们所说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而是要通过作品,深刻、本质地反映出时代、民族包括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审美和精神气质的内在特性。

由于我们太注重于“现实主义作品”,这不但限定了学生创作的范围,而且也限定了他们思维的广度,还在某种程度上遏制了学生们的创作想象力。其实,戏剧早就打破了所谓的“唯一”性,呈现出丰富多彩,极具生命力的多样性。

画面的画风和画中的人物及关系决定了“画面小品”的风格,但同时也是一种制约。所以这导致学生在选画上制约于“现实主义”风格,而“画面小品”真正的含义在当代戏剧创作中恰恰并非全部,而是局部。由于不能充分掌握当代戏剧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也正是从这个阶段开始,学生们被“禁锢”了。我并不反对现实主义戏剧的创作,但我们从发展角度来看,现实主义只是戏剧众多风格流派中的一部分,如果我们以偏概全,这样的训练是得不偿失的,教育的含义从本质上来说是“开智”,并非“限智”。

“画面小品”训练的步骤:一是选画,该阶段以学生选择的画作为创作前提和基础,教员在引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想法,也就是他选择画的出发点和他的戏剧思维的培养。

二是落实,这表现在学生对画进行的构思和所呈现的风格、体裁感,也就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把思想情感通过构想更好地传达表现出来,教员应对学生戏剧化思维和表现力做出明确的引导。

三是在确定了“构思”后,教员要引导学生通过排练呈现出来。此时,教员应该把明确了的风格和题材感凸显,以便学生更明确风格和体裁在导演创作中的强大作用。

这个阶段的教学无论是教学的重点还是意义都将有别于“事件小品”训练的意义,从教学层面上来说,接下来将踏上更高的一个台阶。

完善作品是导演创作中贯穿始终的任务,在建立了作品的结构,明确了作品的风格、体裁感后,就应该“拧紧每个螺丝钉”,也就是在节奏和气氛上下功夫了。导演系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音乐音响小品作为音乐和音响的事件处理小品,丧失了导演对于节奏和气氛这个重要手段的研究和探索。

节奏和气氛应该是一个教学阶段的两个层面。

舞台节奏也指“演出节奏”,是“激起观众产生与演出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和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舞台气氛是指导演在演出中制造和渲染出的氛围。

这个阶段的训练是三元素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它应该是三元素训练“集大成者”,该过程是在结构和风格、体裁感训练基础上的“细磨”,是完整地创作出作品的阶段。这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由于教学目的不明确。由于组织教学的手段跟不上,学生不明白此阶段和之前训练的因果关系,因此教学出现问题是必然的结果。

节奏不仅存在于舞台上营造的气氛中,而且是从开始结构作品时进行舞台处理的前提。

气氛是节奏处理的直接呈现,两者相互依托。节奏的处理包括每个细节,甚至台词的处理和舞台调度的呈现,都应该是导演处理的结果。吸引观众的,是导演在节奏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气氛,这确实是戏剧创作中最微妙也是最难把控的过程,就好像通过人的呼吸去感受他的内心变化一样。

结构上的节奏训练手段和方法,在西方,有大量的戏剧著作论述过,而中国古人就总结了三个手段:赋比兴。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比:比喻;兴:以它物喻此事,类似当今的“隐喻和象征”修辞手段。自古至今文学创作的节奏处理莫出于此。

作品结构的设置和处理是导演运用节奏和制造气氛的基础,因此,导演只有明确作品文学结构的意义,才具有把握节奏,制造舞台气氛的基础。

以上三个元素的训练虽然分类了,但都依据于一個基础之上,就是导演对作品的认识、理解和对作品的想象力发挥。

导演本科三元素的训练,虽然很复杂,但总体目标是对导演工作的“庖丁解牛”,不仅是别类和分门,还需要从总的规律去把控,了解“结构和机理”,了解主次、轻重和缓急,掌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和处理原则”就一定能完成导演本科这三个阶段的训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