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儿童剧,我们想说

2017-06-15易凌启

上海戏剧 2017年6期
关键词:儿童剧剧场戏剧

易凌启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本刊采访了沪上几位颇具代表性的儿童剧从业者,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谈谈儿童剧创作这一朝阳产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些来自儿童剧创作演出一线的声音。

作为从业者,对目前儿童剧市场火爆现象您怎么看?

洪靖惠:儿童剧市场还会持续火爆,儿童剧是朝阳产业,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儿童剧市场会井喷式繁荣。

林 琳:说明观众需要,但也反映出儿童剧的创作和演出门槛低,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这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为做儿童剧本身就是一个良心活儿,坚持好的品质是需要抵御誘惑、需要付出时间和心血的。

谢风云:作为一名从事儿童剧行业近二十年的工作者,见证了从早期的萌芽到现在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曾经只是国家院团在为孩子服务,到如今民营剧团百花齐放的业态现象。儿童剧市场的火爆对于推动戏剧的普及是一个好的趋势,但在日益市场化的情况下,有些剧目和运作还是令人担忧的。比如,剧目中游戏成份的比例过重,刻意地追求感官刺激,以及演员能力没有明确标准等等。

请谈谈您印象最深的一次儿童剧创作经历。

儿童剧创作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希望我们从业者能够认真对待,做有营养的剧目,身体力行地为孩子们讲述好的、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做快餐式的产品。

孙晨曦:儿童剧市场火爆不仅仅是这个市场本身具有无限的潜力和价值,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家长们开始尝试让孩子们进入剧场,他们希望在剧场中培养孩子对艺术的感知力,也看重戏剧教育的启示性作用。

洪靖惠:儿童剧的创作最大的幸福感是在剧场里收获孩子们真挚的反馈。我的第一部儿童剧《田螺姑娘》演出时,小朋友们非常投入地观看,当剧情发展到反派角色要骗田螺姑娘喝下睡眠药水时,全场的小观众都叫起来要阻止她。小观众们太可爱了,观众的热爱和反响是对儿童剧创作者最大的鼓励。

林 琳:印象最深的一次儿童剧创作经历是2012年写《孩子剧团》,这是一个以1937年上海沦陷为时代背景的戏。刚开始创作的时候还有一点排斥,总觉得这样红色题材的戏不太适合做儿童剧,也距离现在小孩子的生活太远。直到后来几易其稿,找到一个戏中戏的结构,又在导演的二度创作下加入了很多有趣又动作性强的场面,之后的演出效果非常不错。

谢风云:印象最深的一次儿童剧创作经历,是改编自秦文君老师的同名小说《男生贾里》的校园音乐剧。这部作品是一部需要整合多个故事而成的舞台剧,所以我跟原作者秦文君老师和编剧杜邨老师有了多次的开会和探索。让我感动的是,两位老师作为文学界和编剧行业举足轻重的人物,从立项到演出,无论是探访学生、修改剧本、整理思路还是开会研讨,他们都全程参与,而且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跟我们工作到深夜。他们工作的重点围绕的永远是孩子们真正的需求——为孩子带去的是什么?他们喜欢吗?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就这样,在老带新的团队中,我们完成了一次对经典校园读物搬上舞台的探索。

邵 诣:《灿烂的阳光》这个戏比较特别,需要我演智障人士,我之前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下了生活才开始了解他们,看到他们开心地上课、嬉戏玩耍,我很想哭,觉得他们很可怜,他们的父母也很不容易,后来接触多了,跟他们有了感情,特别是他们来看我们的演出之后,就叫我角色的名字,看到我都很开心。他们的老师告诉我说希望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这样对他们很有帮助,所以我经常去看他们,过年前都会买些吃的给他们让他们开心开心。(编者注:邵诣凭借在《灿烂的阳光》中出色的表演,获得了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 “配角奖”)

孙晨曦:印象最深的是《海底两万里》的制作,本身半全息的视频制作就耗时长,成本高。并且我们请了台湾著名导演执导,以及曾和Michael Jackson合作过的编舞作为舞蹈编导。

在创作过程中,剧目本身难度大,加之外国人的肌肉记忆力和亚洲人的确有不一样的地方,而且每一个角色舞蹈部分的编排都非常卡通、夸张,所以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在舞蹈编排上,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演出效果超出我们的预想。

您认为好的儿童剧应该具备怎样的特点?

洪靖惠:诚然,好的儿童剧需要主创考虑受众、需要了解孩子,懂一些儿童心理学。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优秀的儿童剧需要创作者有童心和具备艺术的想象力,而最关键的是创作者要善良、纯真,具备这两个特点也就是我们说的拥有了赤子之心。

一部作品传递的是作者的价值观,儿童剧因为情节不复杂,愈是纯粹的东西愈见功底。一部儿童剧核心价值传递的是什么决定了它最终能流传多久。比如我们儿艺的经典名作《马兰花》。

就我个人审美而言,我心中最好的儿童剧故事是安徒生的作品,那是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故事,几千年来影响广博。众所周知安徒生终身未娶,也没有孩子,可为什么他能创作出那么好的故事?因为他善良纯粹、拥有童心,这是儿童剧乃至儿童文学创作最本源的素养。

林 琳:我认为好的儿童剧应该是适合全家人一块儿观看的,就像迪士尼的动画片,大人小孩都会很着迷。当然,一个有趣而具有想象力的故事是很重要的。

谢风云:现在有很多的儿童剧过于重视形式,舞美、灯光非常得绚丽,而对于内核的东西不是那么注重。我认为好的儿童剧最重要的是剧本——故事通俗易懂,道理耐人寻味,表现手法可以变化万千,但剧本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邵 诣:有两种。一种就是能让小朋友开心,比如像迪士尼那样的作品;另一种是能让他们对这个世界有更多的认知,获得艺术的熏陶,慢慢地喜欢上戏剧。

孙晨曦:首先当然是要孩子们喜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创作上我们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坚持原创音乐,我们每一部作品中最少有4首原创音乐,并且这些音乐是小朋友喜欢的,可以让他们朗朗上口的 “洗脑神曲”,等他们结束了一个多小时的观演走出剧场时都会唱跳里面的歌曲和舞蹈。

二是坚持视觉吸引。我们每部剧在视频上的投资大概200万左右,就是希望可以将我们的裸眼3D动画效果做到极致,可以吸引小朋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另一个层次就是我们常说的,你进了剧场除了会唱唱跳跳以外,总要教会孩子点什么,我们的儿童剧必须具备寓教于乐的功能,让孩子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了解世界、感受艺术。比如,《海底两万里》教会孩子们要保护海洋;《木偶奇遇记》告诉小朋友遇到坏人的时候要提高警惕;《绿野仙踪》告诉小朋友,无论外面的世界多精彩,都没有自己的家好,无论走多远都要记得回家等等。

在看完演出后,您最期待小观众有怎样的反应?

洪靖惠:观看儿童剧时,他们一张张小脸上投入专注的神情,观看结束后,她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林 琳:我期待小观众走出剧场的时候能和父母一块儿讨论剧情,快乐而意犹未尽。而小观众的父母也会热烈地回应,和孩子分享观剧感受,而不仅仅是一个陪客。

谢风云:我希望小观众在看完剧后,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发生,比如:我喜欢里面的谁谁谁;我觉得那个地方好有意思;我讨厌那个角色;我认为故事的结局应该是这样的……我希望我的剧目能够给小观众们带来更多的思考,那樣才是真正的戏剧的开始。

孙晨曦:同大多数剧目开发者一样,我们希望小朋友会说:妈妈,这次的演出我真的很喜欢。没有什么比收获一个孩子的微笑更让人喜悦的了。更进一步希望他们对我们新的作品有期待,这也是我们不懈前进的动力。

关于儿童剧您还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

洪靖惠:希望大家多来马兰花剧场看戏,多关注儿童剧,多关注中福会儿艺——一家有七十年悠久历史的,由宋庆龄主席创办的专业儿童剧院。我们是一群有赤子之心的儿童剧从业人员。

林 琳: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剧场里收获欢笑与成长,从戏剧艺术中汲取快乐和力量。

谢风云:戏剧给孩子带来的影响远不止是欣赏那么简单,它可以让你尝试理解别人的感受,还可以让你认识自我,更能帮助你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希望我们的儿童剧能做得越来越好,并且让更多边远地区的孩子也能够感受到戏剧的魅力。

孙晨曦:比起做成人话剧、音乐剧,我们做儿童剧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比如高素质的专业音乐剧演员难招,大投资的作品得不到应有的回报等等。但是,毕竟我们当初选择做这件事的时候,是真的希望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一些好的东西,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上有个戏剧艺术的萌芽,更或者对他们以后的世界观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我想说,儿童剧从业者必须坚守一颗纯净的心,把这份事业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去做。

猜你喜欢

儿童剧剧场戏剧
传统戏剧——木偶戏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戏剧评论如何助推戏剧创作
开心剧场
论戏剧欣赏与戏剧批评
动感剧场
开心剧场
戏剧就是我们身边凝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