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如何创作和演出儿童剧?

2017-06-15张燕

上海戏剧 2017年6期
关键词:院团儿童剧剧团

张燕

根据《2016中国儿童剧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演出儿童剧12928场,较2015年增加1469场,同比增长近13%,且近5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全国儿童剧票房收入超3.8亿元,比2015年增长6.7%;儿童剧观众数量再创新高,2016年达568万人次,较15年增加34万人次,一举超越话剧市场,成为观众人数最多的戏剧市场。随着国家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实施,儿童剧消费群体还将继续扩张。专业研究预测,到2020年儿童剧市场规模将达7.2亿元左右,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

儿童剧市场培育相对成熟的北京、上海、广东三地,仍是2016年全国儿童剧演出的主要聚集地。上海实现全方位增长,场次、观众、票房增长幅度较2015年分别增加7.8%、4.8%和6.5%。

那么,对于儿童剧市场的持续火爆,业内人士是怎么看的?怎样实现儿童剧艺术和商业的双赢?在新形势下,如何创作出优秀的儿童剧?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分别走访了来自国有专业院团、国有企业和民营院团的三位儿童剧领军人物,相信他们的观点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蔡金萍:我们做的是精品“奶粉”

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院长

宋庆龄先生在创办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之初就曾提到过,希望今后有一百个甚至一千个儿童剧院。在我刚刚进儿艺工作的时候,上海就我们一家,可一个剧团怎么忙得过来呢?当然是大手牵小手,牵着一块儿走。所以,当下,民营院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繁荣了市场,我觉得是好事。

但是,做儿童剧动机要纯,如果想趁着现在市场火爆,要在孩子身上捞一笔,觉得哄一哄弄一弄就是儿童剧了,这就小看了儿童剧。有的制作非常粗糙,有的故事根本不成故事,就是把电视上搞笑的东西堆在那里让孩子笑。类似这样的,我看过很多,非常心痛,我心痛的是孩子们,在他们对这个世界、对戏剧刚刚开始有认知的时候,看什么样的作品对他们的人生是有影响的。孩子们是没有自主权来看戏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家长的鉴赏力和品牌意识,现在吃的用的都讲品牌、老字号什么的,出了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后,家长们恨不得奶粉都从国外带回来,因为有这个保护意识,看戏同样要有这个意识,因为精神上的毒奶粉更可怕。

我认为儿童剧创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寓教于乐。德育教育要借助于戏剧教育的手段来帮助孩子们,国际上也都是这么做的,我觉得像这一类的创作要文教结合,由教育来买单,当然一定是要有品牌的东西,进学校的作品更不能粗制滥造。我们创排的儿童剧《彩虹》表现城市与乡村的贫富差异,呼唤爱心;看完《爱吃糖果的大老虎》后很多原本不爱刷牙的小朋友爱刷牙了;当年我演歌舞剧《长发姑娘》,有个小朋友到后台看我,孩子妈妈说他经常浪费自来水,看了这个剧之后,特意来跟“长发姐姐”保证,“以后再也不浪费水资源了”;还有《泰坦尼克号》,除了爱情,我们更强调亲情、友情、责任、担当——有的父母看完戏就说,我们这个三口之家要紧紧地守在一起——这就是爱的力量。同样看一个戏,每个人都在找不同的点,可能受到不同的启发,好的儿童剧就能起到这样一种作用。

过去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看来,是好东西也要吆喝的,作为老牌的国有院团,这方面我们还有所欠缺,于是今年,在中福会儿艺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这其实也是一个剧团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是在培养未来的戏剧观众,所以,打造精品,责无旁贷!

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从演员到导演,到艺术总监,再到今天做院长,在中福会儿艺工作了四十多年,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打造儿童剧的精品力作,就是要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们。几十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各种委屈都会经历,但是一直坚持到今天是因为什么?因为我热爱,因为宋庆龄先生的精神指引,她的那种大爱一直在感召我们。

梁晓霞:“富矿”也要看怎么采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

无论是民企还是国企,都需要追求一些指标,这是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要求。但是,我们要重视指标,更要重视推动这些指标的驱动力,比如节目质量和观众满意度。并且,从长远考虑,需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初在电视台做《欢乐蹦蹦跳》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机会,这个(出任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总经理的机会)也是的,我们团队上上下下都有同样的理念,就是我们给孩子看的东西一定要是最好的。基于这个,所以我们把世界上最好的儿童剧,不同形式的都拿过来了。每年三百多场,四十多个节目全部是我们自己主办,我们这边不租场给任何单位演出,就是为了保证剧目的品质,每个节目几乎都是我亲自看过以后才挑选引进过来。

很多人跟我说儿童剧是一个富矿,我就跟他们说,富矿要看什么样的人去开采,什么样的理念去开采。

当初,我们走过一段艰辛的路。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坐落在原世博会浦西园区,相对于市中心的许多剧场来说,地理位置没有优势,而且,这个剧场很新,当时很多人还不知道这里。因此,如何把观众请进剧场,我们团队花了很多的功夫。

我在媒体工作了那么多年,的确有很多的感触,当初,我在电视台做《欢乐蹦蹦跳》的时候,因为本身处于一个曝光度很高的平台,所以,只要专心把内容做好,就可以取得比较高的收视率,从而拥有很好的社会效应。但是,到剧场后,我们不仅要做好内容,还需要去争取很多宣传资源,不然,就算有好的内容,也不一定有很多人知道。所以,我们现在一方面做内容,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拓各种宣传渠道。

但是,作为中国福利会下属的机构,我们还肩负着一定的社會责任。比如,这次从英国引进的《暴风雨也不怕》是专门演给自闭症儿童看的,每场只有6个家庭,每个家庭150元。践行这些社会责任,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是一个专属于儿童的专业剧场,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有儿童的演出和活动,覆盖了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我们国家有这么多小朋友,市场的需求量非常大,别的国家别的城市哪有那么多,就算有这么多的演出,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口,这可以说是中国的儿童剧场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觉得自己还算是一个有情怀的运营管理者,从运营剧场的角度来讲,无非就是服务和内容,对此,定个有条条框框的制度很容易,但是你真的要去付诸实践,要给孩子们带去正能量的影响,还需要有爱,这里面有蛮多事情要去做。

申俊磬:这根“火柴”不能很贵

上海小韦伯儿童音乐剧团团长

近两年,确实有很多热钱进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DT儿童剧团,他们原先是专门做多媒体的广告公司,不是一个文艺创作院团,他们发现儿童剧有市场就来做儿童剧,整个布景全部用多媒体,前期投入高、演出成本低,容易复制,在全国市场做得非常好。还有北京有一家丑小鸭剧团,一开始完全是一个“草台班子”,用一些完全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做“大头娃娃戏”,经过十几年,通过跟专业院团合作,也在不断进步。

民营剧团70%的功夫要用在生存上面,除了生存以外你还有30%的功夫可以留在你自己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梦想当中,在上海这样一个竞争环境下,生存是很艰难的。我故意把它(热钱的进入)当作是一个积极的影响,还是一句老话,让更多的孩子走进剧场,他就熟悉了这个艺术门类。当然这个也会有弊端,如果家长一不小心帶孩子去看了一场粗制滥造的儿童剧,你自己寒碜了半天,下次你还会再带孩子去看吗?

我们儿童音乐剧团的团队比较稳定,因为我一年起码有150场儿童剧演出,所以我有一部分非常稳定的演员、编导、编舞,导演、编剧等等也是常年合作的。对于民营院团来说没有演出的话,可以接另外的活,我还是比较支持他们的,因为你首先要让他们生存好,如果生存都没有尊严的话你怎么能让他们在舞台上呈现自己的光彩?我们的整个团队要树立起自己的信心,演出票价无论是50元还是几百元,我们都要以同样的姿态来演出,让演员在台上有一种尊严感,不要以为民营院团的演员在台上就没有尊严感,并不是,他们的收入也好,经验也好,不亚于国有院团。

儿童剧是要怀着一颗为儿童服务的心去做的,你要去挣大钱,不要来做舞台艺术,挣不到的。舞台艺术不是用胶卷放的,不是在网上点击的,舞台艺术是靠人一场一场演的,光这个生产模式就不是一个高利的模式。你去儿艺的时候,一进门会看到一面墙上宋庆龄先生写的几个字:“儿童剧应该像一根火柴一样去点燃孩子的梦想。”这根火柴不能很贵,不能很多人买不起,这根火柴应该是性价比高的。所以做儿童剧你要带着为孩子服务的心态去做,逐利是应该的,但是要逐合理的利。我不抬高自己的作品,我也有制作一般的作品,也有制作还可以的作品,也有制作比较精良的作品,但是你说我每一部戏都很精良,我做不到,我要生存。你只有生活好,生存下来了,你才有资格去做,去尝试更好的东西。

很多老一辈儿童剧人给我传授了一个经验,儿童剧还是要奉献。从事这个行业就是一种奉献,你挣钱也得是一边挣着钱一边在奉献,要拿出你的火和你的热量在舞台上为孩子服务。

猜你喜欢

院团儿童剧剧团
对文艺院团中艺术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儿童剧艺术实践思考
儿童剧海报设计作品《九色鹿》和《丑小鸭》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演艺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兴开拓者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