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6-2015年我国妇幼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2017-06-15

卫生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妇幼卫生床位数妇幼

周 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2)



•卫生资源•

2006-2015年我国妇幼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

周 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 杭州 310052)

[目的]回顾2006-2015年国内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变化情况和地区间卫生公平性,为妇幼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我国近10年妇幼卫生资源情况,并利用洛仑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各省市间妇幼卫生配置公平性。[结果]妇幼保健院床位数从2006年的9.93万张增加到2015年的19.54万张,执业医师从74,930人上升到105,832人,执业护士从47,014人上升到124,414人。每千名妇女的床位数、执业医师人数、执业护士数分别从0.16、0.12、0.07上升到0.29、0.16、0.19;每千名儿童的床位数、执业医师、执业护士数分别从0.38、0.29、0.18上升到0.81、0.44、0.51。各省市妇幼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接近公平线,基尼系数在0.4以内,但极差相差较大。[结论]近十年来妇幼保健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年增长率呈现波动,妇幼保健卫生的千人人均拥有量增速较缓,且总量在1以内,远低于每千人口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

妇幼健康,卫生资源配置,卫生公平性;洛伦兹曲线

妇幼健康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健康状况的敏感且十分重要的指标。妇幼时期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量较大[1],而妇幼卫生资源的配置和其可及性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妇幼健康[2,3]。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产妇和儿童人口数量将增加,国内对妇幼卫生资源的需求量也将逐步提升。目前国内尚未发现针对近十年来全国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整体情况的分析。本研究通过回顾2006-2015年国内妇幼卫生资源配置的变化情况和地区间卫生公平性,为妇幼卫生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研究利用2007-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4]、《中国卫生统计年鉴》[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6]样本数据,分析我国近十年妇幼保健机构情况、妇幼医务人员情况以及承担任务量变化等,并结合2014年各省份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和妇幼人口数,分析地区间卫生配置公平性。

1.2 统计分析

本研究运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依据各省份人口和卫生资源数据计算人均拥有卫生资源数量,按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进行大小排序,横坐标为累计人口百分数,纵坐标为卫生资源累计百分数,并以原点为出发点绘制45°角直线作为公平线,绘制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并计算出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2 结果

2.1 我国妇幼人口总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近十年间全国女性人口呈现稳定增长趋势。2006-2012年的14岁以下儿童总人口数逐渐下降,2012年后回升,尤其2015年,相对于2014年增加了近1600万。如果2016年增长率达2015年水平(7.25%),则14岁以下儿童人口总量将达到25,947万,达近十年来最高水平。

2.2 我国妇幼卫生资源总量变化

由表1可以看出,2015年妇幼保健院数量及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数量较2006年分别增加2.5%、96.78%、41.24%、164.63%。近十年来妇幼保健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年增长率呈现波动。平均而言,年增长率最高的为执业护士数,其次为床位数,最低的是执业(助理)医师数,但近两年来执业护士增长率下降明显,而2015年执业(助理)医师增长率则显著上升,见图1。

2.3 妇幼保健卫生资源人均拥有量变化

由表2可以看出,相对于每千人口人均卫生资源拥有量,妇幼保健卫生的每千人人均拥有量增速较缓,且总量明显较低,无论每千妇幼所拥有的床位数还是卫生人员数均在1以内,而且2015年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执业护士数分别为0.81、0.44和0.51,而2014年分别为0.82、0.44和0.51,呈现零甚至负增长现象。

图1 2007-2015年妇幼卫生资源年增长率变化

2.4 妇幼卫生机构工作量变化

十年间,妇幼卫生机构承担的工作量明显上升,诊疗人次增加1.24倍,住院人次增加1.18倍,但是近三年间,妇幼卫生机构工作量增长率明显下降,甚至2015年住院人次呈现4.24%的负增长,见表3。

2.5 我国妇幼卫生资源区域公平性

表4是2014年各省市每千人妇幼卫生资源情况。其中,每千妇幼人口拥有床位数最低为天津;每千名妇女拥有床位数最高为广西,14岁以下儿童最高为湖北。在妇幼卫生人员方面,每千名妇女执业(助理)医师最高为广西,最低为安徽,执业护士最高也是广西,最低的为辽宁;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护士最高为北京,最低为西藏。通过分析极值情况可看出,部分地区间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差异显著,其中妇女和儿童千人床位数最高的地区分别是最低地区的60倍和35倍,而千人妇幼卫生人员也在3倍~8倍,见表5。

表3 2006-2015年妇幼卫生工作量变化

表4 2014年各省市每千人拥有妇幼卫生资源量

通过绘制洛伦兹曲线(图2、图3)发现,各地区妇幼卫生资源分布接近公平线,表示各地区妇幼卫生资源分布较公平。利用公式计算得出每千名妇女拥有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34、0.23、0.31,每千名14岁以下儿童相应基尼系数分别为0.3、0.19、0.24。可见,我国各省份之间妇幼卫生人员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内,处于相对平均状态以内,而妇幼床位资源则在0.3及以上,处于相对合理水平,所有值均在0.4这一警戒线之内。

图2 2014年各地区妇女拥有卫生资源量洛伦兹曲线

图3 2014年各地区14岁以下儿童拥有卫生资源量洛伦兹曲线

3 讨论与建议

有研究表明,卫生服务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分娩及围产期护理可使新生儿死亡率降低24%[7],增加二、三、四类农村医疗机构数目和质量,将会有效降低农村甚至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由此可见,卫生服务资源在提高妇幼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研究结果,现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大妇幼卫生投入,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随着2015年儿童人口显著上升,相应卫生资源配备不足,出现千人妇幼卫生资源负增长现象。而一项对二胎意愿的调查显示,在单独目标人群中,有生育二孩意愿的占39.96%。据测算,全面放开两孩政策后,近几年出生人口会明显增加,最多时可达2306万人,其他年份在2000万左右[9]。也就是说,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放开后,以目前妇幼卫生资源增长速度,每千人妇幼卫生资源将迅速下降。另一方面,近十年来虽然妇幼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但是妇幼医疗机构所承担的业务量却增加一倍多,因此妇幼卫生资源不能单纯依据妇幼人口数量进行配置,而应同时考虑到人均需求的增长。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妇女在保健、诊疗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均较高[10,11],特别是在产褥期、围绝经期等特殊时期。此外,随着妇科癌症如宫颈癌疾病和预防知识的普及,妇女对癌症筛查和预防保健需求也迅速提升。综上所述,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大妇幼卫生投入,提升整体妇幼保健服务能力。

3.2 增加妇幼卫生资源配置

结果显示,2015年全国平均每千名儿童(14岁以下)只有0.81张床位和0.43位儿科医生,这与国家卫计委目标——“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 名”(《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相差甚远。而《中 国 妇 女 发 展 纲 要(2011-2020 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也提出全国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 以上目标,目前妇幼机构床位远不能满足需求。

从妇幼机构工作量可以发现,其所承担的诊疗任务急剧上升,但近年来突然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考虑到妇幼保健机构数量、卫生人员数量等增长较慢,可以推测,妇幼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处于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特别是儿科,相比较成人患者,儿童依从性差、人体器官也较精细、病情变化快,儿科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强度也较大,加上薪酬低等原因[12],儿科医疗卫生服务人员流失问题较明显[13,14],进一步降低了妇幼机构的服务能力。此外,由于基层妇幼服务水平较低,诊疗压力集中在三级医疗机构,而三级机构及妇幼保健机构的床位数量有限,妇女和儿童看病难、住院难问题屡见不鲜[15]。因此,各省市应提高各级妇幼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满足相应的床位配比和人员配比,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扩大妇幼医疗保健机构数量和规模,缓解住院难和床位紧张问题。并建议从招生、薪酬制度改革等方面,加大妇幼卫生人员的培养,增强妇科和儿科岗位的吸引力度,稳定并壮大国内妇幼卫生人员队伍。

3.3 调整卫生资源布局

虽然研究发现各地区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整体较公平,但最高和最低地区间差距较大,且卫生资源配置在部分地区呈现极端化差异。如北京,其千人床位数较低,但千人卫生人员较高。另外,天津等地则人均妇幼卫生资源较少,西部地区如西藏以及人均GDP相对较低的安徽、青海等地卫生资源分布较低。这与国内梁峥嵘[16]、刘梦[17]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研究建议,妇幼卫生政策除了向西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省市和少数民族倾斜外,还应考虑到输入性人口较多的高速发展城市,于当地构建与人口相匹配的妇幼医疗机构数和床位数,提高流动人口的妇幼卫生服务可及性。同时,要避免妇幼卫生人才资源向北上广等城市过度集中而引起地市间妇幼卫生水平显著差异,其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给患者就诊带来不便。

此外,妇幼卫生资源配置应从单纯计算卫生服务需求量逐步过渡到结合卫生服务需要量、发展速度、人口密度、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研究而制定具体规划[18],同时还需不断调整妇幼卫生政策,加大妇幼卫生投入,并联合民间组织、企业机构,加大妇幼卫生宣传力度,最终达到提高妇幼健康水平的目的。

[1] 王 芳,刘晓曦.国外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与启示[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6):34-36.

[2] 王莉莉,江 震,王志峰,等.基于LiST分析的贵州省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效果预测[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7):743-746.

[3] TANAHASHI T.Health Service Coverage and Its Evaluation[J].Bull World Health Organ,1978,56(2):295-30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6.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中国卫生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2013.

[6]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4-2016.

[7] LASSI ZS,HAIDER BA,BHUTTA ZA.Community-Based Intervention Packages for Reduc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mproving Neonatal Outcomes[J].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Online),2010,(11):7754.

[8] FENG X L,GUO S,YANG Q,et al.Regional Disparities in Child Mortality within China 1996-2004:Epidemiological Profile and Health Care Coverage[J].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11,16(4):209-216.

[9] 李桂芝,崔红艳,严伏林,等.全面两孩政策对我国人口总量结构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6,40(4):52-59.

[10] 张 勇,杜慧玲,于艳芳,等.围绝经期妇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分析[J].当代医学,2012,(30):1-3.

[11] 查 莉,赖 繁,黄 薇.2013年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科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费用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16-22.

[12] 邵 莹.基于二孩政策实施下的浙江省儿科卫生资源与服务现状分析[J].卫生软科学,2016,30(5):295-298.

[13] 崔明明,尹德卢,杨慧敏,等.基层儿童卫生服务能力现状与思考[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6):4021-4023.

[14] 王 燕,蒋竞雄.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儿童保健管理模式初步探索[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47-2249.

[15] 王美琳,金 曦,黄爱群,等.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等级助产机构产科医生工作负荷现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9):1798-1800.

[16] 梁峥嵘,于贞杰,汤 敏,等.基于泰尔指数和集中指数的我国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6):2930-2934.

[17] 刘 梦,田庆丰.我国妇幼保健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27):4585-4588.

[18] 胡文玲,罗 荣,金 曦.我国产科床位资源配置现状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584-587.

(本文编辑:谢碧钰)

Analysis o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resources allocation from 2006 to 2015 in China

ZHOU Huan

(AffiliatedChildren’sHospitalofMedicineSchoolof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0052,China)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hange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MCH)care resources allocation from 2006 to 2015 and interzone health equality,so as to provide basis and suggestion fo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policies. Methods The data was obtained from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China Health Statistical Yearbook” and “China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to analyze MCH care resources during recent 10 years. Lorenz Curves and Gini Coefficient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equality of MCH care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each inter-province-city. Results The beds of MCH service centers were 99.3 thousand in 2006 that increased to 195.4 thousand. Medical practitioners were 74,930 that increased to 105,832. Nurses practitioners were 47,014 that increased to 124,414. The number of beds,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practitioners per 1000 women were 0.16,0.12 and 0.07 that increased to 0.29,0.16,and 0.19. The number of beds,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practitioners per 1000 children were 0.38,0.29 and 0.18 that increased to 0.81,0.44 and 0.51. MCH resource according to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close to equity line in each province and city. The Gini coefficient was less than 0.4,but with extreme difference range. Conclusions In last decade,the number of beds,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nurses practitioners of MCH shows rising trend. But annual increase rate shows wave change. Per 1000 people holding quantity of MCH in slow speed increase,and the gross is less than 1,it is far below per 1000 people holding quantity of health resourc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health care resource allocation,health equity,Lorenz Curves

2017-03-10

10.3969/j.issn.1003-2800.2017.05.008 作者简介:周 欢(1986-),女,江西南昌人,硕士,行政八级,主要从事儿童健康方面的研究。

R172

A

1003-2800(2017)05-0028-06

猜你喜欢

妇幼卫生床位数妇幼
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试论妇幼卫生统计监测漏报原因及对策
我国妇幼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浅议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领导下的妇幼卫生工作
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
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
精品优质服务 呵护妇幼健康
崭新的“妇幼发展临沂模式”
广西:“免补”举措 造福妇幼健康
卫生部发布中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