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48例临床分析

2017-06-15韩旭昆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后位胎头难产

韩旭昆

252000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室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48例临床分析

韩旭昆

252000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分娩室

目的:探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枕后位难产产妇96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产妇使用胎头旋转法进行辅助分娩,对照组产妇使用常规方法辅助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产伤率及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且顺产率及对临床工作满意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产伤率及产后出血率,并提高顺产率及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率。

胎头旋转法;枕后位难产;临床疗效

枕后位难产是难产类型的一种,对产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旦在分娩过程中发现枕后位的现象,应及时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切实保证分娩的顺利进行[1]。持续性枕后位是造成难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胎儿头部下降至骨盆处,可以自然转成枕前位,但在大量临床研究中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胎头呈现持续性枕后位的情况,影响胎儿的质量,同时也导致难产的现象发生。根据有关数据,每年因持续性枕后位而导致难产的发生率达到5%,而引发持续性枕后位的原因却有多种,但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既然枕后位现象已发生则需要对其展开针对性治疗措施,保证母婴健康,提高胎儿质量。本文主要研究我院收治的4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并对其实施胎头旋转法解决其所面临的窘状,现研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枕后位难产产妇48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4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23~34岁,平均27.5岁[2];其中初产妇35例,经产妇13例。对照组年龄22~35岁,平均28.1岁;其中初产妇32例,经产妇1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于枕后位难产的问题,主要实施常规辅助分娩,让胎儿进行自然的旋转,并确保产妇宫缩有效,密切观察产妇的产程等[3]。对观察组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对于枕后位难产的问题,主要采用胎儿旋转法进行辅助分娩,具体的措施如下:对产妇的外阴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产妇胎头的方位以及宫口扩张情况。待了解全面之后,医生将右手掌心向上,示指及中指放置产妇阴道内,找准胎头位置,如胎头属于左枕后位,便轻轻将胎头逆时针旋转,如胎头属于右后枕位,则顺时针旋转,旋转角度约45°~90°。待枕后位问题解决之后,医生还应该注意,需要将胎儿的胎头进行固定,并对其进行有效诱导,使胎儿的胎头能够顺利下降。在此过程中,需要高度的注意一个问题是在胎头下降的过程中,需要确保胎儿的脐带脱垂情况正常之后,才可将手指抽出。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密切观察胎儿的胎心,在胎心监护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剖宫产处理,以免危及母婴的安全。

临床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的产伤率、顺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率进行对比观察。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产妇产伤率、顺产率、产后出血率对比,见表1。

两组产妇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率对比,见表2。

讨论

通过对近些年的临床观察发现,枕后位难产率每年都在呈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胎儿的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母婴的安全性[4]。临床研究发现,造成枕后位难产的最主要原因是现阶段大多数产妇在分娩前都是卧床待产,这种待产方式很容易造成胎儿的背侧位发生变化,而且,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过程中,产妇的生活条件也有所提升,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胎儿的体形偏大,再加上产妇对钙的摄入量较多等,会导致胎儿胎头的骨骼发育较硬,如果分娩过程中产妇的产力不够,或产道较小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胎儿胎头难以旋转,进而引发难产的现象。以往对很多产妇在发生难产时的治疗措施较为传统,很容易对母婴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重视难产的治疗,尤其是枕后位难产更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母婴健康,提高胎儿的质量。

临床上枕后位难产的主要表现特征为宫缩乏力、胎头衔接晚、肛门坠胀、胎头下降慢等。一旦发生这几种临床特征,必须对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如果处理不及时的话很容易造成难产情况的发生,直接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5]。临床上治疗枕后位难产的方法有很多,胎头旋转是其中主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难产临床治疗效果最为突出的治疗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大程度地保证了母婴健康,被产妇以及诸多临床医生所认可。但在进行胎头旋转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产妇的自身条件,该种方法不适用于胎盘早剥、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状态的产妇,对存在这些症状的难产应及时采取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因此,在应用胎头旋转治疗前,需要对产妇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在确保产妇不存在这几种情况的基础上,再对产妇实施治疗。

表1 两组产妇产伤率、顺产率、产后出血率对比[n(%)]

表2 两组产妇对临床工作的满意情况对比[n(%)]

此外,为了保证胎儿的质量,在治疗前应检测胎儿的胎心是否正常,以及做好术前产妇外阴的消毒,避免产妇以及胎儿感染情况的发生[6]。同时还应检查产妇是否存在水肿、炎症等各方面因素,才能更有效地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观察组48例产妇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各项临床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产妇对临床工作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经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枕后位难产的现象,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经本文的临床研究,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临床效果显著,是一项值得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1]汤兰珠.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7,14(5):65-66.

[2]黄永群.浅论胎头旋转法在处理枕后位难产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 (17):80-81.

[3]周天兰.探讨旋转胎头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3 (33):121-122.

[4]高坤.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5,13(28):25-26.

[5]王新荣.应用胎头旋转法处理枕后位难产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13(44):44.

[6]黄丽文.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6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9(2): 213-214.

Clinical analysis of 48 cases of fetal head rota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occiput posterior dystocia

Han Xukun
Department of Delivery Room,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Dongchangfu District,LiaoCheng City 252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etal head rota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dystocia of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Methods:96 cases of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dystocia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method of fetal head rot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method to assist delivery.Results:The birth rate and postpartum hemorrhag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delivery and the satisfaction rat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The effect of fetal head rotation method in the treatment of dystocia in the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is significant,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and the rate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Fetal head rotation;Occiput dystocia;Clinical efficacy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3.6

猜你喜欢

后位胎头难产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
胎头位置异常临床分析体会
新式剖宫产手术中应用改良胎吸术助娩胎头56例临床分析
胎头吸引器在剖宫产娩头困难时临床应用体会
从突显理论谈同位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