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

2017-06-15王爱芝程祖胜夏国园刘静

浙江医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常规急性

王爱芝 程祖胜 夏国园 刘静

●护理园地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

王爱芝 程祖胜 夏国园 刘静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PCI术后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心理疏导、制定个体化方案、提高患者积极性和依从性)的5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仅予常规护理的57例AMI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积分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以上3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AMI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良反应 干预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常见心血管疾病,其临床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快速疏通血管,促进血流灌注量恢复,缓解心肌缺血、缺氧症状,改善存活着的心肌功能,是目前AMI的首选治疗方法[1-2]。相关研究发现PCI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患者会因为疾病的困扰而产生严重的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康复和治疗的进程,不利于患者预后[3]。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倡导加强心理护理来缓解术后体虚、精神萎靡、自汗、气短、心悸、胸痛等不良反应,以加快康复进程。本文对AMI患者PCI术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作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绍兴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PCI术后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的57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35~79(52.7± 4.6)岁;PCI术后住院7~9(8.2±0.8)d;心功能KillipⅡ级11例,Ⅲ级32例,Ⅳ级14例;合并高血压45例,糖尿病18例,高脂血症48例;有家族遗传史35例。选择同期PCI术后仅予常规护理的57例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26例;年龄32~78(54.8±4.1)岁;PCI术后住院7~9(8.4±0.6)d;心功能KillipⅡ级13例,Ⅲ级31例,Ⅳ级13例;合并高血压44例,糖尿病19例,高血脂症36例;有家族遗传史3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纳入标准:(1)符合《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与共识》中AMI的诊断标准[4];(2)符合PCI适应证且自愿接受者;(3)治疗及护理依从性理想者。排除标准:(1)意识不清、听力障碍或精神障碍者;(2)合并原发性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肺功能障碍或严重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3)中途转院、死亡或随访期失联者;(4)年龄<18岁或>85岁;(5)孕期或哺乳期妇女;(6)既往有重大精神疾病史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1)生命体征检测与护理:PCI术后常规心电监护2~3d;密切观察术后12h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并发症发生,并作详细记录。(2)低血压及外周血循环护理:PCI术后6h内极易出现低血压,按时给予扩血管药,若收缩压<90mmHg则及时通知医生处理。(3)抗凝血和穿刺点护理:给予必要的抗凝血处理,并定期做好抗凝血检查,防止意外发生。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或血肿出现,若发现异常则及时通知医生处理。(4)健康教育:给予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如术后24h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等。(5)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合理的休息与睡眠,保持情绪稳定,合理饮食,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与随诊等。

1.2.2 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热心接待患者并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耐心倾听并认真解答患者的疑惑;帮助患者适应新的人际关系。(2)心理疏导:密切观察患者PCI术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积极引导患者客观认识现状、稳定情绪。(3)制定个体化方案:制定适合每例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案。(4)提高患者积极性和依从性,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

1.2.3 观察指标 (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内容包括17个项目,测评总分>17分为阳性,说明患者存在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内容包括14个项目,测评总分>14分为阳性,说明患者存在焦虑情绪;评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3)不良反应积分:采用0~3分的4级评分法评估体虚、精神萎靡、自汗、气短、心悸、胸痛等不良反应,1级(0分)无症状,2级(1分)轻微,3级(2分)中等,4级(3分)严重。PCI术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HAMD、HAMA均由2位主管护师联合测评取平均值,不良反应积分由2位主管护师制定自评表并发给患者自评所得。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反应积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积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积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不良反应积分比较(分)

3 讨论

受机体生理、心理应激反应、手术创伤等影响,AMI患者PCI术后不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而且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导致机体分泌大量儿茶酚胺、释放大量促凝物质,使得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升高、炎症物质增加等,进而影响AMI的发生、发展,不利于预后。因此,加强术后心理护理十分必要[5-6]。

常规护理的内容较为单一,尚不能完全满足临床实际的需要。有研究认为患者越来越重视临床护理,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若仍延续传统模式,可能影响疗效[7]。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延长为患者的服务时间,增进与患者的交流,提高患者满意度[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PCI术后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做到帮助患者尽快进入角色、及时予心理疏导、制定个体化方案、提高患者依从性等4个方面的内容,并与对照组进行HAMD、HAMA、不良反应积分的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患者以上3项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护理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及不良反应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8-9]。笔者认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心理护理,能帮助患者了解更多疾病相关知识、手术误区及术后恢复过程,有利于建立和谐、健康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护理计划、目标的实施,实现较好的护理效果[10-12]。

综上所述,AMI患者PCI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预后质量。

[1]李国草,刘艳军,夏云龙,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碎裂QRS波的影响及预后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8):2083-2086.

[2]OliverM F,Op ie LH.Managem entof acute myocard ial infraction [J].Lancet,2014,383(9915):409-410.

[3]赵春燕.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C].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论文集,2014:2521-2522.

[4]胡大一.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与共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221-225.

[5]范春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4,12(11):979-982.

[6]汤爱红.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7):767-769.

[7]任进.家庭支持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负面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78-179.

[8]徐秋娥.浅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护理对策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8):2791-2792.

[9]陈娟.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768-2770.

[10]Ma Y,Li L,Shang X M,et al.Analysis of fac tors related to short-term p rognosi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 ial infarction[J].Exp TherMed,2013,5(4):1206-1210.

[11]胡经文,刘美丽,王文茹,等.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随访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7):593-596.

[12]喻敏玲,邱丽红.综合护理在改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康复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5):3587-3588.

2016-10-10)

(本文编辑:陈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6.2016-1658

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人才基金项目(2014-A2)

312000绍兴市人民医院心内科(王爱芝、刘静);绍兴市第七人民医院放射科(程祖胜);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夏国园)

夏国园,E-mail:xiagy@usx.edu.cn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常规急性
常规之外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