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2017-06-15甘星许远兵
甘星 许远兵
●诊治分析
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甘星 许远兵
目的 分析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方法 回顾性分析293例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并发急性泌尿系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27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结石特征,并分析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 结果 感染组白蛋白低于非感染组(P<0.05),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发生率均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感染组结石长径大于非感染组(P<0.05),上尿路结石发生率高于感染组(P<0.05)。上尿路结石(OR=2.202,95%CI:1.212~3.986)、急性肾功能不全(OR=1.042,95%CI:1.018~1.082)、肾积水(OR=0. 911,95%CI:0.844~0.981)是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72.00%)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10株)为主。 结论 上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积水是泌尿系结石发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泌尿系结石 急性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泌尿系结石可发生在肾、膀胱、输尿管等部位,常常伴有剧烈的疼痛[1]。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是导致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也会导致肾功能减退,甚至引起尿源性脓毒血症而死亡[2]。因此,掌握泌尿系结石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预、减少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表明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且耐药性高[3]。目前关于泌尿系结石并发感染危险因素的报道较少,故本文回顾性分析293例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探究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293例泌尿系结石病例资料。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临床病例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原发性肝肾功能不全;(2)半年内使用过肾毒性药物;(3)慢性泌尿系感染;(4)复发性泌尿系结石;(5)入院前曾接受过外院治疗。根据是否并发急性泌尿系感染(中段尿细菌培养出阳性致病菌,患者出现发热等临床症状[3]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270例;感染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7.56±12.57)岁;非感染组中男155例、女115例,年龄(47.12±13.29)岁;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观察指标 (1)临床特征: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细胞、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2)结石特征:数目、长径、部位;(3)病原学:观察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的主要感染病原菌。
1.3 检测方法 (1)泌尿系结石:超声、影像学或静脉尿路造影确诊为泌尿系结石[7]。(2)病原学检测:中段尿经细菌培养后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检测感染的病原菌。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感染组白蛋白明显低于非感染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结石特征比较 感染组结石长径明显大于非感染组,上尿路结石发生率亦明显高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结石特征比较
2.3 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结果P<0.05的因素(结石长径、上尿路结石、C反应蛋白、白细胞、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上尿路结石(OR= 2.202,95%CI:1.212~3.986)、急性肾功能不全(OR= 1.042,95%CI:1.018~1.082)、肾积水(OR=0.911,95%CI:0.844~0.981)是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2.4 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23例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患者中培养出致病菌2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8.0%(7/25),革兰阴性菌占72.0%(18/25)。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10株)为主。
3 讨论
泌尿系结石可引起剧烈疼痛,严重梗阻时会引起肾功能不全、感染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4]。对于较小的结石,一般采取药物排石法;对于较大、较复杂的结石,主要采取手术治疗[5]。近年来研究发现部分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是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尤其是急性尿路感染引发尿源性尿毒症时,可能导致病死[6]。因此,及时识别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上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积水是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由于肾和输尿管的解剖特点,上尿路结石易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肾积水等并发症[7]。杨文发等[8]研究结果表明肾积水与感染密切相关,肾积水中大量代谢产物为细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上尿路结石由于解剖位置高,排石时间往往较下尿路结石长,手术介入率高。张剑鹏[9]研究表明上尿路碎石取石术后发热发生率高达14%,而术前合并尿路感染、结石大以及术中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是其危险因素。以上研究均支持本研究结果。
本研究还分析了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病原菌,结果发现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与崔海军等[10]、罗湘蓉等[11]研究结果一致。大肠埃希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肠道和泌尿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繁殖并引发疾病[12]。泌尿系结石引起尿路梗阻会导致肾积水,使得局部免疫功能失常,为大肠埃希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可能是大肠埃希菌较为常见的原因。
综上所述,上尿路结石、急性肾功能不全和肾积水是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最为常见,又以大肠埃希菌为主。
[1]Cook J,Lamb BW,Lettin JE,etal.The Ep idem iology of Uro lithiasis in an Ethnically Diverse Population Living in The Same Area [J].Urol J,2016,13(4):2754-2758.
[2]Yilmaz S,Pekdem ir M,Aksu N M,eta l.Am ulticenter case-controlstudy of d iagnostic test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the p resence ofurolithiasis[J].UrolRes,2012,40(1):61-65.
[3]王澍,施永康,黄晓波,等.上尿路结石合并感染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6(05):798-801.
[4]Tas T,Cakirog lu B,Aksoy S H.Spontaneous renalpelvis rup ture: unexpected comp lication of urolithiasis expec ted to passage w ith observation therapy[J].Case Rep Urol,2013,20(8):467-482.
[5]Zanetti S P,Boeri L,Catellani M,et al.Retrog 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regu larand smallsized percutaneous nephro lithotom y(PCNL)in daily p ractice:European Association ofUrology Section of Urolithiasis(EULIS)Survey[J].Arch Ital Urol And rol, 2016,88(3):212-216.
[6]Wolfe T,Klausner A P,Goetz L L,et al.Ureteroscopy w ith laser lithotripsy for urolithiasis in the sp inal cord injury population[J]. Sp inalCord,2013,51(2):156-160.
[7]Yang S,Qian H,Song C,et al.Em ergency ureteroscop ic treatment forupperurinary trac tcalculiobstruction associated with acute renal failure:feasib le or not?[J].J Endourol,2010,24(11): 1721-1724.
[8]杨文发,杨夫艳,陆薇.微创治疗中晚期妊娠合并肾积水伴严重感染的疗效分析[J].江苏医药,2015,41(22):2740-2741.
[9]张剑鹏.上尿路结石碎石取石术后发热的危险因素分析[D].天津医科大学,2013.
[10]崔海军,田莉,张会民,等.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的临床病原菌分布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12(3):71-76.
[11]罗湘蓉,郑朋玉,袁军,等.泌尿道结石患者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12(11):1031-1034.
[12]Liu SC,Han XM,ShiM,etal.Persistence of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in the b ladders o f female patients with sterile urine a fter antibiotic therap ies[J].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6,36(5):710-715.
2015-06-25)
(本文编辑:陈丹)
10.12056/j.issn.1006-2785.2017.39.6.2017-188
431700湖北省天门市中医医院外一科
甘星,E-mail:3238890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