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安居 后乐业
—— 三都易地搬迁扶贫侧记

2017-06-15

当代贵州 2017年14期
关键词:搬迁户易地老家

先安居 后乐业
—— 三都易地搬迁扶贫侧记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汪枭枭 通讯员 卜永媛

精准实施易地搬迁扶贫,是贵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的三大重点之一。

三都水族自治县“十三五”期间规划搬迁8019户33680人,其中,贫困人口6380户28015人,涉及188个村1027个自然寨(组),其中整寨搬迁涉及91个自然寨(组)。

2016年,三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三都紧跟全省“春季攻势”,找短处、拿措施、啃骨头,为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开好局。春季攻势号角吹响,三都新一轮的易地搬迁扶贫工作紧锣密鼓,热火朝天。

以前一个寨如今一栋楼

韦胜才是原扬拱乡兰董村下雅总组贫困户,2016年底搬到九阡镇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九阡雅院小区,如今带着一个绿化工作队负责雅院小区的绿化工作。

雅院是三都2016年第一批整村整组搬迁项目,项目总投资13662.63万元,安置移民489户2155人。截至目前,雅院安置点已完成全部457户房屋建设,完全搬迁入住的有209户,1100人,其他住户也在陆续入住。

今年45岁的韦胜才与妻子靠务农供着两女一儿读大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了解易地搬迁政策后,夫妻俩非常积极:“政府一喊搬迁,我们就收拾好东西搬进来了!搬进来,政府送了彩电,还送2年的电视费,政策实在太好了!”

谈起现在的房子,韦胜才非常兴奋:“房子有102平,三室一厅一厨两卫,比老家的木房子好多了。”

如今家里的条件慢慢好起来,韦胜才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有个好前程:“我后悔以前读书太少,现在我要努力挣钱,让孩子们好好上学,将来过更好的日子。”

韦胜才的对门邻居石国业家也是从兰董村搬迁至此,石国业的儿子石本充2016年从黔南医专毕业后,安置在九阡镇综治办公益性岗位,每月能拿2500多元。石本充说:“老家在20公里以外的月亮山脚下,太不方便了。这次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得一套新房,全家人都很高兴!”

九阡镇分管易地搬迁的负责人杨先烈介绍,雅院的搬迁户很多是整组搬迁到此,涉及水董村、板甲村、新阳村、兰董村等26个自然寨。在分配房子时,根据水族居住特点,尽可能将同村寨的人安排在一栋楼,尊重搬迁户的人情往来和风俗习惯。

据介绍,雅院安置点配套了创业园区,基本能长期安置50人左右;新招商引资了海鲜菇产业、食用菌种植产业,能安置300人左右;白茶基地,能长期安置约60人,采茶高峰期能达到2000余人。公益性岗位,将会优先安排搬迁户,比如,环卫工人、学校工勤人员、社区物业管理、护林员等。

杨先烈说:“雅院2017年的工程工地用工解决了70个贫困户就业,近期雅院小区的绿化等基础设施用工,也安置了几十个贫困户。”

政府盖好房生活靠自己

周覃镇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搬运绿化树苗的货车正来回穿梭,给移民新村增添了不少绿色和生机。搬迁户覃永春告诉记者:“新房安全实用,自来水、电视、网络都很齐全,我们搬新家政府还送彩电,现在的条件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

覃永春的老家在洞揽村,是年久失修的土木楼,离镇上十二公里,村里有一所小学只有一、二年级,三年级以上的孩子读书要到镇小学寄宿,家人生个小病也要跑到镇上,生活很不方便。

“中学就在对面,小学离这里也不到一公里,按照规划以后这里还要建一所公立幼儿园,楼房也是政府盖好的,我们基本上没花什么钱,所以大家都愿意搬出来。”村支书覃新排说。

搬迁户覃永芳说:“全村人都搬到这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孩子在对面就能上学,我们当然愿意。”

覃永春算了一笔账:“我们家8口人,分到6人以上的户型,一共144平方米。房子的造价是1500元/平方米,总共21.6万,我们是精准扶贫户,每人得到2万元的建房补助和1.5万元的拆房奖励,总共得28万元,买了房子后还剩6.4万元的补助款。没想到一分钱不花还能得到这么好的房子和大一笔补助款!”

在易地搬迁扶贫工作中,尽可能将同村寨的人安排在一栋楼,尊重搬迁户的人情往来和风俗习惯。图为三都九阡镇雅院移民安置小区。(三都水族自治县新闻中心供图)

目前已经有168户像覃永春一样的贫困户搬进了移民新村。村支书覃新排说:“房子政府帮我们盖好,日子还要靠自己,相信未来生活一定越过越好。”

在安置点加入旅游元素

在都江镇麻栗坡移民安置建设点,一幢幢安置房顺山势而建、错落有致。几台挖掘机左右转动、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施工。

据介绍,都江镇麻栗坡易地扶贫移民安置点2016年3月开工建设,200多栋安置房现已完成了主体建设,并有88户423人搬迁入住,还将迎来690户3082名搬迁户,余下的工程将在今年4月20日前全部完工。

从麻栗坡的山头望去,这些安置房墙面古朴典雅,窗花雕刻别具一格,尽显民族特色。这别出心裁的设计,一方面是顺应麻栗坡的地形,一方面尊重当地群众的居住和风俗习惯,与都江镇千年府城相配套,打造民族生态旅游景区。

安置点内有一座10米宽的阶梯,沿山脚一直修到山顶。据工作人员介绍,这阶梯名叫天梯,也是正在着力打造的一个旅游景点,两边的房屋将打造成为仿古客栈。通过加入这些旅游元素,把安置点变为景点,通过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刚搬进安置房的贫困户杨满义没闲着,正在自家的房屋内安装楼梯扶手。杨满义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老家坝辉村上羊帮组离这里有4公里远,不通公路,进进出出都要爬山过河,且经常发生地质灾害。在老家也只能种点水稻、蔬菜,基本可以吃饱。”说起老家的情况,杨满义直摇头叹气。

如今杨满义将老家的田土、荒山和老屋宅基地都栽种了椪柑,他计划在新房一楼开一个百货超市。

搬入新居后给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善,搬迁户杨秀康深有感触:“老家的寨子里没有学校,以前小孩读书都要坐船到几里外的地方,每天来回接送,刮风下雨时都很担心小孩的安全。现在好了,学校就几十米远,小娃仔放学都可以自己回家。”

为了让群众能够“搬得出、留得住、可就业、能致富”,都江镇积极探索群众致富门道,结合国家扶贫政策和资金,对迁出地的土地和荒山发展椪柑、茶叶、林下养鸡等增收产业,引导有条件农户结合民族生态旅游特色兴办农家乐和就地经商。同时,成立社区党支部,传输各地致富典型,拓宽群众致富思路,让党员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

(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搬迁户易地老家
陕西易地扶贫搬迁报告
小龙虾,我们走——“搬迁户”袁社军一家的新生活
释放“六有”活力 抓实后续扶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臧学万
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社会适应困境研究
退路
在老家过年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