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堂教学如何走向自然生成

2017-06-14王鑫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课堂

【摘要】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纷纷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实施生成教学成为改革创新的重要体现。就生成教学而言,其实施和应用有利于凸显生本课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在具体教学操作中,如何让课堂教学走向自然生成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困惑。

【关键词】小学课堂 生成教学 自然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0-0008-02

如今培育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主旋律,在这场革新中生成教学被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小学课堂也不例外。但在具体应用和实施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频频出现,表现为课堂教学“伪生成”、“难生成”。针对这一现状,有教研员提出应该让课堂教学走向“自然生成”,那么自然生成的课堂有什么特征呢?在小学教育阶段自然生成的教学又该怎样实施呢? 本文就这两点问题做简要阐述和说明。

一、生成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在谈自然生成课堂的特征之前我们依旧不得不面对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生成教学?对生成教学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我看来生成教学包含两种核心思想;生即发生,成即促成,发生是指课堂学习产生思维碰撞、引起认知冲突并出现教学生成点,促成是指教师及时抓住机遇、合理组织引导,促进教育对象深远而持久的发展。生成教学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四点。

(一)教学预设是前提

良好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精心的教学预设,生成教学更是如此;在生成教学的课堂中为能实现有效生成,师生必须保持高度互动,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发挥,因此,教育对象的思维会有很大的弹性和张力,课堂的前进方向也会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制定可行的应对策略,这种预设既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学生问答,也包括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的教具、媒体甚至更多,从而帮助教师做到胸有成竹、运筹帷幄,避免课堂教学走向盲目化、无序化。

(二)已有经验是基础

生成教学是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学生的积极探索和主动交流对生成点的产生极为重要。但究竟该怎样调动学生的探索激情与求知欲呢?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基于学生已有经验是一项重要举措,这种经验既包括学生已经掌握的学科知识,也包括学生所获得的日常生活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知识的获得是已有经验与外部新知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两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对已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并逐渐建立对某一事物独特理解与认识。当然这里所讲的基于已有经验,也并不单单指基于教育对象的已有经验,作为教育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教师在设计生成教学的课堂时,也要结合自己过往的教学经验来逐步开展,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固步自封。

(三)生成过程是关键

生成教学之所以受到追捧和喜爱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思的,只有深切体会它所具有的价值才能更好的将之应用于教学实践。就我看来,生成教学的魅力不仅体现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也体现为生成过程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探究求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探究能力、言语表达、合作精神等得到培养,这为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教师在生成教学的课堂上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同样也要积极关注教育对象在生成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四)学以致用是目的

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王守仁强调“知行合一”,即理论和实践必须要紧密结合,做到“以行促知,以行固知,学为所用,学做相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中去,体现出知识的工具性;一方面,指向实际问题的操作应用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系统化,另一方面,指向实际问题的操作应用能够增加教育对象的知识效能感与自我效能感,并且会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然生成课堂的特征

(一)情境的自然性

情境创设的恰当与否对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往往会产生极大影响,良好情境的创设与呈现对课堂生成点的产生至关重要,所以教师须在创设情境时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保证情境的自然性。首先情境的选择要贴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具有真实性与合理性,来自生活实践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教育对象的探索热情,唤起教育对象的经历感悟。其次情境的选择应该符合学生的兴趣点,贴近生活的问题情境有很多,但并非都是学生所感兴趣的,教师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取向。最后情境的选择必须要在学生的最近發展区内,既不能让其感觉索然无味,也不能让其觉得无从下手、毫无思路。

(二)过程的流畅性

课堂教学必须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坚持问题由学生提出、操作由学生执行、规律由学生总结,保证课堂生成是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降低自己的介入程度,在保证课堂秩序与进程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将空间留给学生,并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予以点拨和总结,发挥方向引导、点石成金的作用。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过多的暗示性问题或者既有新知,学生探索的效果和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教学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向“伪生成”。

(三)成果的深刻性

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知识的习得是强硬灌输、死记硬背的结果,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操作,这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具体表现为:第一,记忆保持的时间较短,容易遗忘,提取困难。第二,对所学知识缺乏深度认识,难以实现知识迁移与应用。而自然生成的生成教学则特别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过程体验,并主张根据学生的已有水平灵活调整学习目标,实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系统认识,这为个体之后的知识保持和迁移奠定了基础。

三、小学课堂教学实现自然生成的制约因素

(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特殊性,表现在知识积累、语言表达、思维水平和行为控制等多个方面;从学生的知识累积来看,这一阶段学生积累的知识量较少,所以面对一些问题情境时他们更多的会选择用生活经验而非学科知识来尝试解决。甚至在某些时候,学生会感觉茫然和无助,因为现有的知识经验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任何帮助。从学生的言语表达来看,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言语表达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小学低段的学生甚至难以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且,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怯于表达和随意漫谈,这对生成教学的开展极为不利。从学生的思维水平来看,此时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虽然摆脱了自我中心的制约,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但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仍需要借助一定的表象才能完成。从学生的行为控制来看,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对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有限,难以长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实现有效监管和调节。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小学教师有着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和的授课技能,但是在生成教学的课堂上,有一些能力是他们所欠缺的;第一、教师的教育机智,在传统课堂上学生只是被动的服从者,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易出现意外情况,但在生成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可能会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言论和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应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来解决突发事件。第二、教师的教材重构能力,传统教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教学活动的步骤都是按教材的编写来逐步推进,很少有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来对之重构改编;但自然生成的教学要求教师合理重构教材。第三、教师的信息捕获能力,生成教学的基本流程是“情境创设、认知冲突、探究交流、规律总结、知识内化”,在整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成为课堂常态,当良好的问题情境呈现给学生之后,教师需要及时发现课堂生成点并合理利用,组织学生围绕生成点做深入探究。当然,教师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的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从而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

(三)从教材的角度来看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教材开发呈现出多个版本,除了人教版教材之外,比较知名的还有北师大版、浙教版、西师大版等,各个版本在编写过程中都充分考虑了教育对象的特点、能力和基础,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不同地区的教育教学。但即便如此,这些教材也只是对某一区域的教育对象具有普适性,具体落实到某个学校某个班级时,它仍然与教育对象的需求存有一定冲突。所以,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教材进行重构,也会阻碍自然生成教学的有效进行。

四、课堂教学走向自然生成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对课堂自然生成是至关重要的,民主、宽松、平等的课堂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有利于灵感的产生和问题的解决,这已经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小学教育阶段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由于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对自我学习行为的调控能力有限,宽松民主的课堂往往会出现易纵难收的现象,所以很多教师对之投鼠忌器、畏首畏尾,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需要在课堂管理上多做文章,可以通过定立契约、赏罚并举,以及“兴趣剥夺”等手段来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使课堂既能实现生动活泼又能保持井然有序。

(二)认真重构教材内容,提前进行课程预设

教师在每节课每个教学内容的授课之前都要认真研读教材,并依据“是否符合学生的需要和现有水平、是否有利于课堂师生互动和思考探索、是否能为学生的有效生成提供可能”这三个问题来评估教材,在认真权衡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删除或替换一些教材内容;不得不提的是,由于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要注意形式多样,增加学生的操作环节,从而更好的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中。并且为能使自然生成的教学得以实现,教师要在课前反复模拟推演,做好课前预设,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来充分考虑课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早地做好资料搜集、教具制作等教学准备,做到有备无患。

(三)把握課堂生成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

生成教学的课堂一定会有生成点的产生,生成点一般出现在问题情境创设之后的讨论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必须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发现教学生成点,之后再引导学生围绕生成点做相应的探究和讨论。教师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情境创设和生成点的把握上,剩余环节都是以学生的讨论、探索为主旋律,保证知识习得是学生自主发现、自主建构的结果。

(四)注重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评价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测评工具,根据已经确定的教学目标对师生的课堂表现、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测定并做出价值判断;评价的结果能够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发挥诊断、指导、激励和导向作用,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关注对教学活动的评价。就具体操作来说,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一定要坚持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是否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堂表现是否符合生成教学的课堂要求,不断指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评价一定要深入透彻,在评价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根源,通过自我评价进行深入反思,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可以说,每一位教师对生成教学的把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生成的课堂是逐渐摸索、反复尝试并反思的结果。

五、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在《离骚》中让人们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一些成效,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许多的困惑与挫折,虽然教改的路还很长,但相信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将会坚持不懈、不留余力的去探索和发现教育的前进方向。

参考文献:

[1]林天伦.论生成教学的特征、原则与实施[J].教育研究,2010,(6):103-107

[2]马玉琪.教学生成与生成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2,(10):50-53

作者简介:

王鑫(1993-),男,内蒙古鄂尔多斯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小学课堂
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思考
情趣教学在农村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课堂教育的情境教学法
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把握课堂引导
浅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建于生命关怀基础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
探究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
浅谈将游戏引入计算机课堂的意义及建议
英语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原因调查及对策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小学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