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优化小学课堂气氛
2015-08-28庄志育
【摘要】课堂气氛对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课堂的主导因素,教师不仅要了解这一事实,更要从自身出发,从自身的领导方式、移情、对学生的期望、焦虑等方面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师;小学课堂;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个别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并不构成课堂气氛,但多数学生的态度和情感就会组合成占优势的总和状态而形成课堂气氛。小学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教师走进不同的课堂,可明显感觉到那种差异。同一个班级,同样也会因为任课老师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
一、课堂气氛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首先,课堂气氛有可能产生社会助长作用或社会致弱作用。所谓社会助长作用,就是群体对个人活动所起的促进作用。例如,许多运动员或者演员的表演,观众越多,气氛越热烈,表演效果就越好。相反,群体对个人的活动起阻碍作用,使个人在群体里面的活动效率比单独一个人时差,则叫社会致弱作用。有些学生一个人朗读课文时语音清晰,感情丰富,一旦被老师叫到讲台前面当众朗读时,会因为几十双眼睛盯着自己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导致心慌意乱,朗读水平反而下降。这就是课堂气氛对学生的社会致弱作用。
研究表明,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活动是产生助长作用还是致弱作用,主要取决于下面几个因素:
1.课堂活动的性质和难易。如果学生所从事的是像打扫卫生、公益劳动等简单的手工操作或机械操作,其他成员在场所形成的气氛会使其活动效率更高。如果从事的是像写文章那样需要复杂判断和精确推理的活动,则容易产生致弱作用。
2.竞赛意识的激发和控制。但这种意识过强,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公正竞争行为,如偷看、舞弊等等,这样课堂气氛又会反过来对学生产生致弱作用。单独活动时,可能仅凭个人兴趣,随心所欲。而有他人在场的时候,自然而然会产生竞争气氛,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激起课堂的竞争气氛,一旦学生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时,课堂气氛就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助长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3.注意的干扰。小学生对同一个事物的注意力维持时间不长,年龄越小,维持时间越短,越容易被外来事物所干扰,所以教师在课堂上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减少注意对学生的干扰作用,同时要特别注意那些好动学生的一举一动,因为他们的活动,最能直接引起活动者的注意分散,容易发生致弱作用。
(二)其次,课堂气氛容易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语言、表情或动作给学生提供暗示。课堂气氛往往是通过感染而产生暗示作用的。感染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和交流,然后在相同的情绪气氛控制和维持下,使受刺激者表现为无意识的顺从,产生刺激者预期的行为。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xx同学朗读得非常连贯,而且声音洪亮,真棒!”听到老师的表扬,其他的学生也会纷纷把手举得老高,嘴里还不停地叫着“我来我来”。暗示能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和影响,但由于其教育信息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容易使学生误会而产生错误的理解,导致盲目的行为反应。像刚才的那个例子,如果教师要控制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应该及时补充暗示,加以制止,如:“希望大家在课余时间多练习朗读,争取下次叫到你的时候,你也同样精彩。”
二、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由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了解课堂气氛对学生行为的影响,更要明白,自己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移情、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的焦虑等等都是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
在课外,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教材。在备课时,把“备教材”与“备学生”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去领会教材,了解学生已知什么,欲知什么,有何困难。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较好地围绕学生的需求寻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选择教学方法、手段和设计教学语言,才能更贴近学生实际,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前提。
(二)教师要善于感染学生
教师感染学生,可以说是教师用贴心的言行,去激发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主动去体验、探求新知的过程。科学的“感染”,不但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还能促进教师传授的欲望,使师生间的心理互动得以激活,师生关系得以优化,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改善,不断优化。
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教师对学生怀着积极的期望,学生的学业和智力就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相比之下,那些让老师失望,被老师认为“愚”、“差”的学生,智力发展则明显地偏差了。因此教师应热爱每个学生,避免由于低期望而对学生忽视、否定、贬低。具体落实到每一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种动作、表情和方法实现期望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例如,采用多奖少惩鼓励法。对学生奖励蕴含着教师的殷切期望和鼓励,使学生获得启迪心扉的钥匙。如在课堂上,教师可设置连续获老师10次表扬便可换一枚“红苹果”奖的方式,激励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使之产生更高的自我期望。切忌对学困生妄下“没出息”“笨”等定论,更不能罚他们多做作业,如果这样就会严惩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之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丧失学习和做人的信心。
在课堂上,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教师的期望改善课堂气氛,使学困生能有信心地迎头赶上优秀同学,使优秀学生更加优秀。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美)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庄志育(1971—),男,龙海市紫泥中心小学,大专学历,紫泥学区分管教学副校长,从事研究小学教育教学。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