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实施潜能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7-06-14马艳涛
马艳涛
摘要:知识经济社会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认知结构中的活力,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潜能教育,能真正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愉悦,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帮助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潜能教育;激发;创新力;创新型人才
世界正在走知识经济社会道路,知识经济需要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人才作为支撑,这就要求教育必须适应发展具备创新专长和创新功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亦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何为创新型人才?如何利用潜能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呢?
一、创新型人才是对人有着多方面素质要求的,笔者认为的创新型人才的素质应包括以下几点
1.在知识结构方面
新世纪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但实质上是科学、人才的竞争。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就是第一国力,必须不断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才能为自主创新提供一个不竭的源泉。
2.在能力结构方面
创新型人才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有良好的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和估价自己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等。就拿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洞察能力来说,不断地将观察到的事物与已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及时地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并且这种观察力还应当是准确的,能够入目三分,发现事物的真谛,具有善于在寻常中求不寻常的观察能力。
3.在情感结构方面
创新者应有为既定目标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意志品质。对待任何事物要有责任心、进取心、求知欲、创新欲和创新潜能这表现为对所接触到的知识有所发现,有所探新,有所创新。创新型人才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着主动,肩负着实现我国民族团结与复兴的重大使命。因此说,作为创新型人才一是要求我们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要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和献身精神、用强烈的事业心和历史责任感去挖掘自身的创新品质。
二、实施潜能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1.以身作则,挖掘自身的创新和教育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职业道德。若是教师自身能力素质不高,缺乏自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导致他的课堂死板枯燥毫无新意。就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所以说,教师要有“打破常规”的教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断地吸收教育科研的最新成果,并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上,发现新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寻找有助于提高学生创新性的情景,制定有灵活余地的教学方案;对同样教材能采用不同的新教法或重新组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的潜能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和必然选择,所以我们就应该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方式。比如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求异和创新。沿着不同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训练时,要注重开导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假设。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并且想象出最终的结果。教师应当运用诸如教具、实物演示或语言文字的形象描述等多种媒介来激励和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时空任意飞翔,不断地丰富想象内容。这样才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做到爱学生,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内容以课本教材为主,主要以灌输式為主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利用网络资源丰富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扩充。例如将文章历史背景资料配合动画画面及影像视频呈现出来,形象具体的内容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刺激其感官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丰富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应把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并用爱心、耐心、细心去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自信心的树立,不但使记忆效率越来越高,而且学生渴望学习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不需要教师督促,学生也能很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和努力,不管进步或大或小都要及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就感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而言之,实施潜能教育激发学生创新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利用多种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创新力,促进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创新型能力共同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endprint